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者,圣人亦是如此。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丰功伟绩时,就会不禁赞叹、感动和佩服,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别人在成功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我们都知道这位曾经支配中国思想界百余年的王阳明学问之高深,但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他求学之路、求仕之路,以及文治武功知之甚少,我想这才是王阳明留给后世真正的遗产。所以我准备用一期文章来讲述王阳明的生平,因此我将这篇文章称之为“学篇”。

王阳明生在诗礼之家、书香门第,祖上代代都是饱读之士,父亲是当朝状元。既然是圣人,那么他的出生也注定是不凡的,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分娩,相传他出生时天空有一朵祥云,因此取名王云。他小时 候体弱多病,别的小孩两三岁都会说话,可他到了五岁依旧不会说话,这可急坏了家人。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和尚告诉阳明的祖父:“多好的一个孩子,可惜被你们说破了,天机不可泄露,既然泄露了,他自然不会讲话。”说完就消失了。祖父一听恍然大悟,从此不再让人叫他“云”,改名为“守仁”,改过名后,阳明立马会说话了。

可能大多数人看到这个故事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这不符合常理,不符合科学。仿佛我们活的越久,眼里就只有对与错、黑与白,理性迫使我们去证明我所认为的是对的,你所认为的是错的。当我们一味地去理性的思维时,往往会让你丢失幻想,变得麻木不仁,没有了良知,哪来的知行合一。因此看到上面这段文字时你不必判断是非,只需保持一丝幻想,因为那样会让你轻松愉悦。

年幼的阳明豪迈不羁,有些侠士风格。这自然不被在封建礼教侵染下的状元父亲所允许,因为儒士必须严肃严谨,于是父亲请来一先生教化阳明。而此时的阳明就立志要当圣人,于是就问私塾先生:“什么是人生的第一等事?”,满是功名利禄思想的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读书、登第、做官,这就是人生第一等事。”儒家思想到了这个时候可见已经变得腐化,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科考、做官,仿佛只有这样人生才算圆满。这就像“放羊的目的是为了娶媳妇,娶媳妇的目的是为了生娃,生娃的目的是为了继续放羊。”哪知阳明这样反驳道:“不,读书是为了学圣贤。”这句话足以让迂腐的私塾先生震惊和羞愧。同样将这个问题放到现在:你当初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可能这个得让大多数父母来回答吧,父母当年贫穷,希望孩子读书以后能挣钱;父母当年无权,希望孩子读书以后可以为官;父母当年给你报一个钢琴班,可能是因为邻居家的小孩都在学,等等等。可有多少人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是为了求知求识呢?!

阳明十三岁那年,母亲去世,这让他人生中第一次面对“死亡”,并开始对其思考,这是人人都不能逃脱的结果,可关于“死亡”二字,孔老夫子是避讳谈及的,只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因此阳明开始迷茫了,开始厌恶,所以他开始学习“佛”、“道”二学,希望从中能找到答案,这也对他后来学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一期文章中讲述。后来他到居庸关外游历,同胡人一起学习骑马射箭,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内忧外患,外部蒙古部落蠢蠢欲动,内部匪寇严重。明朝可谓是历朝历代匪寇最为严重的,就是明朝本身最后也是亡于李自成和张献忠。阳明一边学习功夫,一边学习御敌之策,这也就是他后来能平定江西匪患的重要原因。

大凡伟人都要师从名师,阳明也不例外,他有两个先生,一个教文,一个授武。教文的叫娄一斋,他对“理学”有深切的研究,他对阳明讲授了宋儒的“格物”之学,又说:“圣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是可以学得到,做得到的”。这位阳明后来的“知行合一”影响甚大。授武的叫许璋,他对天文地理、奇门遁甲无不精通,是个大军事家,为阳明传授很多本领。有了老师教,还要自己学。当世人都在研究八股文,唯独阳明认为这只是为了获取功名的捷径,并不能真正通达“圣人”之境,于是他开始学习经、史、子、集。

在南宋时代,中国有两个大儒,朱熹和陆九渊。他们以《大学》为理论基础,各自成立学派,朱子主张“敬”,陆子主张“静”,而两家弟子纷纷自立门户,整天以是朱非陆、是陆非朱闹个不休。阳明自然受其影响,在家取朱熹所著“格物之学”学习。于是取来竹子去格,格来格去,也没格出个所以然,反倒大病一场。这次遭遇,让阳明对“圣贤”逐渐失去了信心,于是重新开始研究诗词章句,重新去考功名。所有人而两次京师会试均失败,当所有人以不中举为耻时,唯独阳明以“不中举为耻而耻。”

后来阳明得了会试第二,初上任便被派去给人督造坟墓,这个差事并没有让他觉得委屈,反倒利用这次机会四处游历,学佛学道、学习御敌之术。于是乎阳明名声越拉越大,他便开始授徒讲学,其实讲学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可以知不足。

阳明三十五岁那年,朱厚照继位,就是明正德皇帝。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轻信小人宦官,而那时他最信赖的就是大太监刘瑾。中国有两个朝代很有意思,汉朝外戚专政,明朝宦官专政。皇帝年幼,刘瑾供给皇帝好吃好喝好玩,然后朝政大权自然落到他的手里,很多老臣纷纷上书弹劾,均遭罢黜。此时在兵部为官的阳明实在是看不下去,毅然决然上书弹劾。刘瑾大怒,将阳明梃杖四十,打入大牢,四十梃杖使阳明昏死过去。看过《明朝那些事》的朋友们都知道梃杖的可怕之处。狱中的阳明在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下没有放弃,依旧研究《易经》。这让我想起距阳明两千多年前的周文王,在商纣的大牢里推算出《周易》,这样的行径不让阳明成圣成贤都难。刑满,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做一个小小的驿丞,在那里圣人的修行才刚刚开始,而自那以后,阳明也将名传千古。

龙场是一个万山丛中的荒夷之地,满地荆棘、蛊毒丛生、瘴气遍布,自然环境甚是恶劣。当地居住的是苗民,莫说是未开化,他们穿的是兽皮,说话似鸟鸣,连草屋不见一所。再加上那时汉官将他们当作野兽。因此苗汉矛盾甚重,有时苗民反抗,官府不会招安抚化,一味防火烧杀,因此苗民一见汉官到任,如见仇敌。刘瑾将阳明发配此处,就是想将其置之死地。阳明到此处,待民平和热情,教他们建造房屋,开荒种地,百姓也对他爱戴拥护。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他躬身实践,亲自教化一方百姓,将平时所学运用到生活中。逐渐地他将《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教人实践,顺理成章地就是“知行合一”了。他在此讲课授学,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他也常对学者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江西赣南一带和福建、湖南、广东交界。而且山险林深,盗贼在此盘踞,长期骚扰一方百姓。之前朝廷也派人清剿,都是无功而返。而此时四十六岁的阳明就被推荐到此地剿匪。如果说此前阳明都在文治,在讲研理学,治理和教化一方百姓。那么从现在开始,阳明真正的将学到的学问用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他到赣南一年时间,将当地大小匪寇一一剿灭。如果此时阳明的军事才能还未发挥到淋漓尽致,那么接下来的一件丰功伟业足以让他留名青史。

朱厚照是个昏暴的皇帝,他任用阉宦、荒淫无度民怨皆起,这就引动了宁王造反的野心。说起这个宁王可能大家都似曾相识,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动不动就要发飙的就是宁王朱宸濠。说句题外话,当年唐伯虎唐寅曾投入宁王帐下,后发现他有造反的野心,然后就装疯卖傻,最后逃离了宁王府。

当时阳明准备去福建平叛贼寇,行至吉安时,得知宁王造反的消息,便用了个疑兵之计。阳明知道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而南京是明朝开国都城,后到明成祖时迁都到北京,南京就一直作为留都到现在,如果宁王占据南京,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阳明趁宁王南下进攻南京时,集结八万大军进攻宁王南昌老巢,又派兵在宁王回来救援的半路阻击。果然宁王中了“围魏救赵”之计,派兵回来救南昌之围,在鄱阳湖两军决战,最终宁王战败被俘,轰轰烈烈的“宁王之乱”闹腾了35天,被阳明平叛。

但很可笑的是,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平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一些佞幸之臣希望阳明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阳明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

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能够回到家乡是件幸事,但五十一岁的阳明归乡准备颐养天年的时候,从小将他抚养长大的祖母去世,紧接着是父亲,然后是妻子。生命的无常是逃不过的,人终有一死,但和三十八年前母亲去世时的那种消极逃避相比,此时的阳明已能直视死亡,他很平淡地接受这不可抗的事实。晚年阳明的学说不断遭人攻击,并被称之为异端学说,但阳明都不予理睬。是啊,当一群灰暗的鸭子嘲笑你丑陋时,正是因为你有天鹅的潜质,既然自己是天鹅,那还有什么可争执辩驳的呢。

1528年,嘉靖皇帝在位七年了,已是五十七岁身得重病在家修养的阳明接到皇帝任命,皇帝希望他能为朝廷有所贡献。此时阳明知道自己离大限之日不久了,就命人暗地里选好寿木。当朝廷派人来时,阳明已经病势危机了,只有些元气尚存。1528年12月29日早上,微弱的阳明让人传门人周积入房,用颤弱的语气道:“我要去了。”周积一听泪如雨下,问道:“先生还有什么遗命吗?”。阳明淡淡地微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完瞑目而逝。

正如他的名字,生来“守仁”,死时“阳明”,这之间一生贯穿的就是圣人之行。

本期文章就到此结束了,这期我将他命之为“学篇”,是讲阳明一生重要的事迹,似乎我写的还未尽兴,不知你们看到此处尽兴否。如果还未,那敬请期待下一期纯干货的王阳明“道篇”。

1

杂货铺趣

林语堂说社会十大俗气

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

每与人言必谈贵戚;

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与朋友聚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

施人一小惠广布于众;

与人交谈借刁言以逞才;

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其态如王;

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

1.《浪伸出双臂把_王阳明(学篇)——文韬武略、此心光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浪伸出双臂把_王阳明(学篇)——文韬武略、此心光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