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175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在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实践中,宋代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官制度。文官在选拔上强调经世致用,在管理上侧重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在监察上构建了具体的执行机制,从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社会治理成效。使宋朝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兴盛、避免了朝代频繁更迭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但同时文官制度。也导致军事力量不振、文牍主义倾向、懒政、过于保守等弊端。

宋朝文官制度,为当前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深刻启示。制度设计要与国情、世情相适应,要“与时迁移,随物而变”。

伴随着宋朝文官制度核心理念的确立,文武官员的政治地位日益悬殊。文官成为维系国家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官场生态彻底改变。

宋朝文官制度的发展,也由此走向全盛时期。宋朝发展的历史上,文官制度成为实质上的双刃剑。

01宋朝文官制度指导理念的确立

宋朝文官制度的确立,是历史沧浪之水跌宕起伏的结果,也是那个时代风云激荡的产物。厘清宋朝文官制度建构的指导理念,明晰其建构过程和特点,是考察其生命力和利弊得失的前提。

1、统治者对武官的忌惮

借助武力强取后周政权后,宋太祖赵匡胤对五代时期诸侯盘踞、互攻互伐的局面十分警惕。同时也惧怕其他武官借口“黄袍加身”的合法性,而对其征讨,因而对武官心存芥蒂。

但建国初期政权尚不稳固,仍需武将发挥镇压叛乱的作用。因而对武将只能采取抑制措施,提倡武将读书。明为提升文化素养,实则是让武将牢记君臣之道和侍君之要,以巩固皇权根基。

2、统治者以文官压制武官

宋太祖认为文臣“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对皇权不会产生实质性威胁。相权二者利害关系之后,宋太祖在前朝初显崇文抑武倾向。并试图在权术上,瓦解武将叛逆的可能性。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对武将也颇为忌惮。尤其是在发生部分武将,试图拥立宋太祖之子事件后。他认为“外患尚可防,内忧最为惧”,开始进一步培植文臣势力。

二、宋朝文官制度的建构

在“偃武修文”的思想指导下,宋朝通过科举选拔,造就了庞大的文官治理队伍。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组成了国家治理权力的核心。

1、在文官的管理上侧重权力与责任相统一

科考脱颖而出的文臣,通常被分配在中央和地方的重要职位上。即使像枢密院这种主理军事的部门,其长官也由文官担任。这种文尊武卑的形势,直接造成了文官在俸禄上高薪、在行政上独大的局面。

在集权政治下,皇帝要依靠文官,推进国家机器高效运转而给予其优待。为了皇权稳定,皇帝也要对文官的职责行使情况严格考核。主要包括磨勘、印纸批书、巡视三种形式。

磨勘是将政绩与资历、出身等因素相结合,考核因素较为全面。印纸是指加盖政府公章的白纸,依据官员所受差遣和官阶分发。用于记录其阶官升迁、履职情况和功过奖惩等。

巡视是皇帝为了检验各地已呈情况的真实性,不定期委派官员进行实地复查的考核形式。这种突击考核结果,一般较为可靠。这三种考核措施,与文官仕途的进退升沉直接相关,因此对文官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

2、在文官的监察上构建具体的执行机制

宋朝对官员的监管,分为中央和地方两方面。中央官员主要受谏院、御史台及其下属三院监督。

每个机构各司其职,形成严密的检查网络。地方官员,则主要受监司(路级)与通判(府州、军监级)监管。

监察人员的选拔十分严格,监管机构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受上级约束。这种模式有效避免了官员勾结的陋习,进一步强化了统治者统治。

除了上述关键部分,奖惩、回避、致仕等制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各构成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文官制度“在北宋彻底地、稳定地建立起来。

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其内在指导理念和基本内容,也完成了最终版本的建构。

02宋朝文官制度的特点

1、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宋朝享国三百余年,发挥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它不仅保留了前朝文官制度中的合理因素,而且根据宋朝社会治理的需求予以变革完善,对后继王朝影响深远。以科举取士为例,虽承袭于隋唐,但竭力革除其中弊病。

在选拔人才上坚持公平原则,对考生、监考人员及阅卷人员的检查措施均有所创新。考生在入场时必须进行搜身,监考人员年年更换、临时授命且有权互相监督。

命题人员一经确定即实行“锁院”政策,杜绝与外界的一切交往。这些打破科考阶层固化的方式成效显著,诸如欧阳修、范仲淹等出身寒门的布衣文人,均凭借才能被吸收进官僚集团。

科举方面的改革措施,在宋朝之后得以沿用。虽然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逐渐僵化,但其在中国古代专制社会中,确实为国家选拔出了大批精英。

2、保守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我们通常将保守与开放视为对立的存在,宋朝文官制度却同时蕴含了这两种特点。就保守性而言,在文官任用上盲目尊崇因循求稳的“祖宗之法”。

就开放性而言,宋朝文官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文官的管理上并不呆板。这使得有才干的文臣,能够根据社会现实需要,进行诸如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改革尝试。并不会因为不符合制度规范,而受到压制。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探究文官治理制度,在宋朝历史发展中的治理得失。

能够为当前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深刻启示。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相关制度。避免制度之间,发生矛盾和重叠而影响治理实效。

参考文献:《宋史》

1.《康康历史吧_文官制度是把双刃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却导致军事实力下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康康历史吧_文官制度是把双刃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却导致军事实力下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