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据《汉书》记载,月氏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代以前,势力强大,匈奴头曼单于曾将其子冒顿送至月氏为质。月氏还曾击溃乌孙族,杀其首领,占据其地。后来月氏为匈奴击溃,两迁伊犁河流域,将游牧于那里的塞种赶走,占据塞地。

在塞地又遵乌孙袭击,遂南渡水(今锡尔河),征大夏,建立政权。这个政权先分为五翎侯,后由贵霜翎候统一,即为著名的贵霜王朝,都城在蓝氏城。因其西迁时,一部分部落未随同前往仍游牧于祁连山,这部分月氏部落被称为小月氏。西迁的这部分,被称为大月氏。

一、月氏的称谓和族属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以月氏读月支,民国时期又有人认为月氏应读肉支。此说虽曾流行一吋,但学者多认为仍应读为月支。如前所说,我国古籍中将迁往中亚的月氏称大月氏,留牧于祁连山一带的称小月氏。古代印度人称大月氏为吐火罗人,月氏的族属,说法不一。《魏略·西戎传》称其为羌,《旧唐书》以其为戎,一些外国学者或认为属突厥,或认为属雅利安人,也有认为就是匈奴人。

岑仲勉先生认为月氏族属,介于氐、羌、突厥之间。至于对月氏所用语言的推测,说法就更为分歧。根据我国史书的有关记载,我认为月氏与美族更为相近。《后汉书·西羌传》称:“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小月氏与大月氏均为月氏,在月氏大部西迁时,小月氏留于祁连山与羌族同居一地,本身已说明月氏与羌相近;《后汉书》更明记其语言等“略与羌同”,则更足以说明问题。且三国时人鱼豢《魏略》有明确记载:

“从婼羌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氏余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

把月氏与羌等同起来。鱼豢生活的时代,正值大月氏在中亚势力最显赫之时,大月氏人与当时的中原人交往甚多,所记当最为可信。

二、月氏最初的游牧地

这个问题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关于月氏在河西究竟居住于何地;二是关于月氏是不是河西的老住户。

月氏在河西究竟居住于何地,《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汉书·西域传》说乌孙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但是由于颜师古的《汉书注》说“祁连”是天山,致使后来的研究者对月氏的住地产生了一系列误解和争论。

月氏在他强盛时期,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月氏是不是河西的老住户?即河西是不是月氏最初的居住地?对这个问题,研究者意见也有分歧。

清代人何秋涛认为,月氏即是《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氏”。以后王国维在《月氏未西徙大夏时故地考》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观点,他肯定《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氏”与、“月氏”为一音之转,是同一个民族,“禺氏”原来的居住地在周的疆域的正北;他还指出《穆天子传》中提到的“禺知”也就是“禺氏”、““月氏”,根据这部书的记载,月氏的原居住地在雁门(在今山西西北)之西北,至秦汉之际,月氏始由原住地迁至河西。

秦汉之际,月氏已经十分强大,他的东北有匈奴,匈奴东边有东胡,秦已控制了黄河以东,陇山东西的广大地区,格局已定,在这时期如果有一支民族由雁门以北迁至河西。势必引起巨大反响,史籍中也必有所记载,而且,经过长途跋涉的月氏,不可能很快强大起来,更重要的是,关于月氏由雁北西迁之事,并无其它史料和实物的佐证,全靠“禹氏”与“月氏”的对音,这是很难靠得住的。

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由于史料较少,有的研究者就专靠对音来解决问题,这种作法,似乎到了应改一改的时候了。根据目前材料来看,月氏就是河西地区的老住户,是河西地区养育出来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同时也是河西地区的最早开发者和建设者。

三、月氏西迁的时间和路线

月氏最后被迫迁出了河西。其西迁的时间和路线,在学术界,看法很不一致。

月氏的西迁原因,是受匈奴袭击,其西迁的具体时间,约在公元前201年,即汉高祖六年,关于月氏西迁的路线,古籍中也有不同记载。《史记·大宛列传》说:“大月氏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今费尔干纳盆地),西击大夏而臣之”。这条材料说大月氏经大宛然后西击大夏。

《汉书》的记载却不同。《汉书·张骞传》说,“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汉书·西域传》中也明确说,“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县度,大月氏居其地,后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徙西,臣大夏”。《汉书》的记载无“过宛”之说,且不是说“西击大夏",而是说“西击塞王”。

后代的研究者,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记载,也有不同说法。

以王国维为代表,他认为月氏被匈奴击破后,向西南经青海柴达木盆地到了都善、且末,即到达塔里木盆地南缘,在这里留居数十年(约40一50年),然后越葱岭征服大夏。

其理由:一是根据《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大月氏是“西击大夏”,其走向应是越葱岭。

二是根据《管子》一书多次提到!“玉起于禺氏”、“北用禺氏之玉”,而且说禺氏距洛阳八千里。王国维认为《管子》大部分为汉代文、景间作品,此时月氏已到了于阗一带,于阗正是产玉之地,而禺氏据王氏说,就是月氏,玉起于禺氏,正好说明月氏当时在于一带。

三是王国维一向认为《汉书》、《史记》中的南山都是指昆仑山。《史记》、《汉书》都说到月氏西迁时,一部分留在南山,是为小月氏。这也成为他认为月氏西迁是经过昆仑山北麓的一个根据。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大月氏离开河西后,沿天山以北,到达伊犁河流域即塞地,经过若干年,又受乌孙打击,始南行,到阿姆河北。

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从《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全面看,上引《史记》的记载是不够清楚的,它把大月氏西迁塞地,又经若干年后,南下击大夏之事,在时间上缩在了一起。对此,掌握了更多西域情况的班氏父子,也有察觉,所以在《汉书·张骞传》、《汉书·西域传》中都对《史记》的记载作了纠正,并明确指出,大月氏西行占据塞地后,又经过若干年,然后才南下征服大夏。根据《汉书》的这个更确切的记载,大月氏只能由天山以北,即沿乌孙西行路线进入塞地,然后南下,过阿姆河进入大夏。

四、月氏人是吐火罗人吗?

不少人认为,斯特拉波所说侵入巴克特利亚,消灭了希腊一巴克特利亚王国的西徐亚人,或吐火罗人就是大月氏。

研究者一般认为,希腊一巴克特利亚王国最后一个国王是赫里奥克勒斯(公元前155一前141年),他和他的王国在公元前141年最后为西徐亚人所消灭。也就是说,在这一年,整个巴克特利亚和阿姆河以北广大地区,落入了以吐火罗人为首的西徐亚人手中、但是,在这个时期,从大月氏迁徙的历史来看,大月氏人并没有南下侵入巴克特利亚地区,甚至还没有越过锡尔河。

首先,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大约在公元前139一前138年,他出使的目的是月氏,在他出使前后从匈奴处听到的有关月氏的情报,都说月氏在伊犁河流域。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公元前141年以吐火罗人为主的西徐亚人越锡尔河南侵之时,月氏人,最低限度是绝大多数月氏人,并未随同前往,他们或他们的主要部落仍在伊犁河流域。

其次,从月氏西迁、南迁的历史过程和时间,也可说明,吐火罗人并不是月氏人月氏人由河西迁至阿姆河以北,就时间来说,长达七、八十年,在这个时间内,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月氏在冒顿单于(于公元前209一前147年在位)时期,被匈奴击破后,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塞人地区。这是月氏西迁的第一个阶段。

此后,大月氏又为乌孙、匈奴所迫,大约于文帝中期、匈奴老上单于在位期间,离开伊犁河流域南侵。这次迁徙经过了四十年,即公元前165年左右,由伊犁河流域奔逃到锡尔河以北,在这里留居下来,这是月氏迁徙的第二个阶段。

在月氏的冲击下,原居于锡尔河以北的塞人或西徐亚人,以吐火罗人为主,越过锡尔河,侵入希腊一巴克特利亚王国的北疆匿一索格底亚那一带,在这里活动了二十多年,于公元前141年或更早一些,乘希腊一巴克特利亚王国统治集团内争激烈之际,越阿姆河,消灭希腊一巴克特利亚,这就是斯特拉波所说,锡尔河北西徐亚人中的吐火罗等入侵希腊一巴克特利亚之事。面阿姆河南北两地,遂为以吐火罗为首的西徐亚人所占据。这一地区也就被称为吐火罗斯坦。

自公元前141年以后,即吐火罗等人进入锡尔河以南和巴克特利亚地区以后若干年(很可能是在张骞到达大月氏的前几年),大月氏始越锡尔河,占据原来由吐火罗人占据的阿姆河以北中亚河间地区,这是月氏西迁的第三个阶段。

这时吐火罗被迫退守于阿姆河以南原巴克特利亚地区。张骞到中亚时所遇到的大月氏“西击大夏而臣之”的政治局面,正是大月氏迁徙的第三个阶段——占据阿姆河以北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大月氏也可能在政治上控制了当时的吐火罗王国,但并未越过阿姆河,阿姆河南的巴克特利亚地区,仍存在着吐火罗王国一-大夏。正因为如此,《史记》、《汉书》中一方面说月氏“西击大夏而臣之,”一方面又说张骞访问大月氏后,又到大夏进行了访问。

那么,大月氏是什么时期越阿姆河完全占领大夏的呢?

《汉书·西域传》所记大月氏的情况与《史记·大宛列传》所记大月氏的情况不同。《汉书》中说大月氏渡过了阿姆河,占据了蓝氏城,即原巴克特利亚首府巴赫尔,并在大夏领土上出现了贵霜等五翎侯。这个记载,与《史记》对大月氏情况的记载已有了很大不同,这个不同给我们指明,在张骞到达大夏时,大月氏人尚未越过阿姆河,只是占据了大夏北部疆域。

最早在武帝之后,大月氏才越过阿姆河,占领整个大夏地区,并分裂为贵霜等五个翎侯。对大月氏人越过阿姆河的时间,虽无具体记载,但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也并非不能作一些推测。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月氏的贵霜王国建立于公元头二十年。也就是说,大月氏越过阿姆河,占领大夏的时间,大约在西汉后期。而在这个时期内,公元前一世纪的中叶,是一个大的转折时期。因为,在这以前,作为大夏邻国的安息,势力强大,它不仅占据着大夏西北的玛尔吉亚那地区,而且实际上控制着大夏,并且把大夏当作安息抵御阿姆河以北大月氏的屏障。

在这种情况下,大月氏想越过阿姆河,南侵大夏,是困难的。但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即公元前58一57年,安息王弗拉特三世诸子合力杀父,接着相互间就开始了激烈的内争,吐火罗王国注意力转向安息,西部的罗马帝国也乘机东侵,占领了安息一些地区。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在安息身顾不暇,吐火罗王国——大夏力量空虚的情况下,大抵进入大夏本土。这对大月氏来说,是它迁徙的第四个阶段。

《汉书·西域传》所说大月氏的情况,正是这个时期的大月氏。

根据这个看法,则印度人称大月氏为吐火罗,也只适合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大月氏人进入吐火罗斯坦以后,由此大月氏与吐火罗人并不是一个民族。

但是,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后半叶,大月氏人越阿姆河侵入并消灭了由吐火罗人建立的吐火罗王国,建立了贵霜王国,成为吐火罗斯坦的统治者,在这时,也只是在这时,大月氏人方被称为吐火罗人。

五、大月氏最后去了哪里?

自公元前二世纪乌孙赶走大月氏,迫使它迁到阿姆河以北时,大月氏就算是进入了大夏境内,前二世纪六十年代大月氏越过阿姆河后,就进入了大夏的中心地区—巴克特利亚(或吐火罗)地区,大夏的希腊统治者南逃后,大月氏统治者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当时的大月氏还是一个游牧民族,为了能统治当时已有高度文明的大夏,就必须接受大夏高度发展的文化,同时采取了以宗法为基础的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即把被他们占领了的大夏分为若干封国,由大月氏统治者的子弟分别统治,这些封建主,被称为翎侯。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武帝时期,大月氏的翎侯主要有五个,大约到公元一世纪左右,由于各封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五侯之间发生兼并战争,最后由贵霜翎侯统一了大月氏,建立起统一的国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贵霜国家。建立贵霜王国的第一个王叫丘就却(大约公元一世纪中期)。

丘就却八十多岁死去,其子阎膏珍即位(约在公元75年),在位二十多年.《后汉书》说他“复灭天竺,置将一人领之”。

这里所说天竺,有人认为是指印度西北部,今旁遮普一带。此时贵霜的领土已有了大夏的全部,西部可能超过。其首都可能在巴尔赫,即蓝氏城(今巴兹拉巴德,其义为带青色之城)。据《后汉书》记载,“月氏自此之后,最为富盛。”

这时期大月氏曾协助班超平定车师、疏勒之乱,公元90年阎膏珍因要求东汉皇室嫁女被拒,派副王谢,率兵七万,越葱岭进攻班超,斑超驻守于疏勒,坚壁清野,大月氏军粮不继,只好求和。班超主动放大月氏军退回。

此后,大月氏贵霜国王的世袭及名字就不清楚了,国势也日益衰落。到三世纪,各领地逐渐独立;仅仅保持了巴克特利亚地区。到五世纪,在哒人打法下,大月氏贵霜王朝最终灭亡。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常棣tandy_解密大月氏:为啥一直西迁?究竟是不是吐火罗?它最后又去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常棣tandy_解密大月氏:为啥一直西迁?究竟是不是吐火罗?它最后又去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