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 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和建造携带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第一代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可装备 16 枚射程 1000 海里的“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 从 1958 年 9 月到 1959 年 9 月的一年时间里,美国海军已试射多达 17 枚“北极星 A1”导弹。 而在此后的十个月中, 美国人又在大西洋导弹靶场试射了 30 枚“北极星 A1”潜射弹道导弹的样弹。 首艇 “乔治·华盛顿”号于 1959 年底服役后, 就被派驻到了苏格兰海军基地。 随后, 更多数量的战略核潜艇和更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相继服役,部署到能够威胁苏联腹地的多个海域。 其中驻西班牙的第 16 核潜艇大队的发射阵位位于地中海东部,对苏联西南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基于美国核潜艇的现实威胁,在戈尔什科夫的反复游说下,赫鲁晓夫最终同意开发能搭载直升机的反潜巡洋舰。戈尔什科夫算是成功的打了一记“擦边球”。
解决要不要建的问题之后,建造一艘什么样的反潜直升机母航又成难问题,自1958年起,先后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案,其中不少刚刚提出不久,即被设计者自己的否定了。
一开始设计人员把主意打到了被赫鲁晓夫勒令停工但已经舰体下水的68-бис-ЗИФ型轻巡洋舰身上,反潜直升机母舰方案的标准排水量为 12600 吨,满载排水量 16000 吨。 舰上保留了 68比斯-ЗИФ 型轻巡洋舰上的主动力装置,使其最高航速可轻松超过 30 节。舰载机编成为总数 23 架的舰载直升机,可根据实际任务调整不同用途的机种(反潜、目标指示或搜救型号)。舰上搭载的自卫和攻击武器配置相当强大, 包括 4 套北约代号 SA-N-1“果阿”的“波浪” 型自卫防空导弹综合体, 4 门 ЗИФ-67 型双联装 76 毫米高平两用炮, 2 座 РБУ-6000 型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 6 门 АК-230 型双联装 30 毫米速射炮以及 2 座 МПТА-53М 型五联装 533 毫米鱼雷发射装置。而随着所有已停工 68 比斯-ЗИФ 型轻巡洋舰在 1959 年 9 月 2 日从海军舰艇名录中除籍并出售解体,在其基础上续建反潜直升机母舰的计划也宣布告吹。
基于68BIS轻巡洋舰舰体的反潜巡洋舰方案
到了1960年,按着必须能够搭载至少14架反潜直升机的要求才提出了所谓的“1123”型反潜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但是具体的方案依然千差万别,再加上舰载直升机的设计变更等问题,这个项目直到1961年底,也仅仅大体完成技术设计方案,还没有开始具体设计,随后又继续修改,排水量也随上之上升,从4500吨,直到定型时的10750吨。
1962年初,在设计没有完成的条件下,已开始研究建造工作,承建厂家最终选定在尼古拉耶夫第444造船厂也就是黑海造船厂,到了6月时,第一批技术资料移交造船厂时,设计工作依然没有完成,既便在理论上的1962年7月5日已批准设计方案之后,修改工作依然在继续。
1123型方案定型二视图
“1123”型舰一共建造二艘,首舰为“莫斯科”号,1962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原本打算在两年半内完成,实际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再加上测试时间,直到1967年12月25日才交付服役,这个从提出最早想构想,到实现差不多十年时间了。
一再推迟服役时间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在不断的变更设计,另一方面也是没有建造经验,最终完成的“莫斯科”号,全长189米,全宽 34.0 米;标准排水量11920吨,正常排水量13740吨,满载排水量15280吨;一句话:完全超标了!
该舰的各方面设计还不错,其中动力系统为蒸汽轮机, 额定输出功率 90000马力,最高航速 28.5 节,续航力6000海里/18节,自持力15昼夜。
从外观上说,它只是一艘后部飞行甲板放大的巡洋舰了,其直升机起降甲板全长84.2米,最宽处达34.1米,有效面积超2200平方米,设有 3 个起降点以及1个应急着陆点,主机库拥有2000平方米的面积,有效使用空间超过了11000 立方米,可以同时停放12 架卡-25 型直升机。在烟囱桅的正下方还设有 1 座兼作机修间的上机库,可以停放2架,这样一共有14架舰载直升机。从外形上看,该舰的“颜值”实在不敢恭维,如同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被硬生生的挖掉一块一样,过高的干舷也使得该舰的洋航性能变得恶化。
刚服役时的“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
该舰的重火力的特点是明确无误的,全舰武器系统包括:2套RBU6000型12管反潜深弹发射系统,备144枚火箭深弹;1座SUW-N-1型反潜导弹双联反潜导弹发射架,备反潜导弹8枚;2座SA-N-3型防空导弹的双臂发射架,备弹48枚;座门AK-725型双联57毫米高/平两用炮。2 座五联装 533 毫米鱼雷发射装置。
由于有了前一艘的经验,“1123”型二号舰“列宁格勒”号的建造速度显然明显加快,1965年1月15日动工,1966年7月31日下水,1968年12月15日交付海军。
“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在1968年9月19日至11月5日,前往地中海执行首次战斗勤务,原时48天,舰载直升机共起飞 400 个架次,1969 年 4 月 1 日,舰上的直升机发生了第一起飞行事故,损失一架卡-25 直升机,为了该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事故。也别因此认为该舰安全记录不错,其实该舰的事故一点也不少挨,仅舰底的声呐整流罩触礁受损至少2次,分别发生于1972 年 3 月 24 日,1980 年 6 月 4 日。1975 年 2 月 2 日,该舰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港时因电气设备短路而发生火灾,造成舰上 3 人死亡、26 人住院。
二号舰“列宁格勒”号在1970 年,完成首次战斗勤务,虽说也相当活跃,但是一直没什么恶运,更参与过实战性的任务,1974年,参与苏伊士运河扫雷行动,共扫除水雷 18 颗。
1969年建成时的“列宁格勒”号反潜巡洋舰
这两艘战舰为苏联海军当时最大的战舰,在入役之后,即加入黑海舰队,也是相当活跃的,主要在地中海活动,经常性的进行远航训练以及反潜作战演习,甚至还为垂直起降战机提供过测试支援。其实到了80年代时,因为高强度的使用,两舰已经属于老旧舰艇了,1991年时,“列宁格勒”号即因缺乏经费退役,最终在 1995 年被拖到印度的孟买作为废金属拆解。原苏联解体之后,“莫斯科”号几乎再未出过海,1996 年改为浮动营房。1998 年被拖航至印度,并在那里被拆解。
1981年时的“列宁格勒”号反潜巡洋舰
1123 型反潜巡洋舰首舰“莫斯科”号完工后,国家造船委员会于 1967 年 6 月 7 日决定,由涅瓦设计局负责对其技术设计进行完善改进,并赋予了 1123.3 型的新工程编号。 1123.3型反潜巡洋舰通过将全长增加 10 米(一说 12 米)、舰体宽度增加 1 米的方式来加强防空武器配置, 主尺度的增大使得舰员居住面积和续航力都得以提高, 舰的居住性和不沉性也得到了改善。在 1123.3 型反潜巡洋舰的技术设计中,增加了 2 套北约代号为 SA-N-4 “壁虎”的“黄蜂-М”型舰载自主式自卫综合体,并将舰炮更换为 2 门 АК-726 型双联装 76 毫米高平两用炮,其他舰载武器装备以及舰载机配置则与 1123 型无异。该型舰的标准排水量为13100 吨,满载排水量约 16600 吨,最高航速由于排水量上涨降低至 28 节,续航力 6000 海里(18 节)。
1123.3型方案建成推想图
按照计划,这艘被命名为“基辅” 号的第三艘 1123 型舰原定于 1968 年 2 月 20 日举行开工仪式。但在 1967 年 12 月底对其技术设计进行方案审查时,海军司令部认为第三艘新型载机舰应承担附加任务,在舰上配备新式攻击导弹武器和雅克-36 垂直起降飞机(详见后文),并相应地增加排水量。 1968 年 9 月 2 日, 1123.3 型舰的建造计划被取消,“涅瓦”设计局转而开始研制代号为“矛隼” 的 1143 型反潜巡洋舰,“基辅”号这一舰名也被转给未来开工的1143 型首舰使用。此外,“涅瓦”设计局在 1966 年还草拟了一个编号为 1123М 型的新型载机舰方案。1123М型舰的排水量大幅增加至 18000~20000 吨,并改用了新颖的核-燃混合动力装置, 主尺度为220 米×40 米×8 米。该型舰的武器配置也强化为 2 套“风暴”型防空导弹综合体、 2 套“黄蜂-М”型舰载自主式自卫综合体、 1 套“雪暴”型反潜导弹综合体和 2 门 СМ-62 型双联装130 毫米火炮,舰上还计划装备 21 架代号暂定为“海鸥”的新型舰载直升机。这一方案当时引起了海军的极大关注,甚至考虑了在船厂安排建造。但由于主动力装置开发过程中遇到技术性难题, 1123М 型核动力反潜巡洋舰最后也未能付诸实施。
1123M型建成推想图
人们往往把“莫斯科”级成为苏联海军的第一代航母,但是从设计上来说,还谈不上什么航母,只能算是一款大型的载机巡洋舰,更为无奈的是,这款战舰属于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待其服役时,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早已大发展,后果就是这款花了大力气建造的军舰完全无法预想中的作用。这款战舰最大的意义在于它锻炼了苏联的设计与建造人员,对大型舰艇设计与建造有了很多的益处,为后续开展“基辅”级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创造了条件。
1.《1123是什么星座看这里!1123型反潜巡洋舰:戈尔什科夫为发展航母打的一个的“擦边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23是什么星座看这里!1123型反潜巡洋舰:戈尔什科夫为发展航母打的一个的“擦边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08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