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曼夏令营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最初的起跑线,最快展现出天赋和让父母安心的特别之处。

但这个世界上,能够取得世俗成功并成功很久的,还是那些遵循着人生的规律,在自己的时钟里慢慢前进的人。

昔日的奥数天才付云皓在连续两年以满分成绩取得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保送北大后,却没有在学术圈取得任何亮眼成就,反而“沦为”了老师。

IMO,是青年奥数界的制高点,仅仅是有资格踏上IMO战场的年轻人就能代表拥有那一代最杰出的数学头脑——2000年以后的14位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中,至少8位都有过IMO的获奖记录

而付云皓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国家队参赛IMO三十余年,取得和他同等成绩的选手只有三个,且IMO有“相对困难”和“相对简单”的难度区分,付云皓是唯一一个征战了两届“相对困难”并获殊荣的人。

可以预见,他的未来一片光明,必然在数学界大杀四方,名垂青史,但他却从云端坠落谷底,每天过着庸常的教书生活。

引发热议后,付云皓本人在知乎上写文否认坠落,他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而是过得快乐、充实,很享受当下的生活状态——

“如果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衡量,我和很多本科时期同在北大的同学确实有不少差距,陨落这个词送给我,不足为过。但是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衡量,我并未觉得自己在陨落,或者是已经陨落。”

“如果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衡量,我和很多本科时期同在北大的同学确实有不少差距,陨落这个词送给我,不足为过。但是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衡量,我并未觉得自己在陨落,或者是已经陨落。”

语气、文风不疾不徐,款款道来,既有赞同确实年少轻狂过,但也质疑着主流价值观中的单一成功论。他的想法很质朴,仅仅想尽一份绵薄之力,“让广东省多几个靠谱的中小学老师。”

奥德曼夏令营

赢在起跑线,是中国人非常迷信的一件事

曾经,北大毕业卖猪肉、清华毕业回乡种地、奥运冠军退役后街头卖艺,都掀起过热议。

如果把青年看做一个漫长的起跑线,那些考上北大清华也好,拿到奥运冠军也好,是当之无愧“赢在起跑线”的人。

但他们中很多人,不仅没有在往后的人生中取得经天纬地的成就,反而走上了部分人眼中的“Loser”之路,鲜明的对比,让太多人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

这样的事,在未来社会不会变少,只会增多,那些“越努力越幸运”、老老实实完成老师要求毕业的00后,走出校园,发现世界已经慢慢被AI、机器人革新的今天——“曾经热门专业,已经被快速迭代至无人问津”,是未来社会基本常态。

起跑线还存在吗?当你做好了所有的姿势准备起跑,命运改变规则,项目是游泳。

幸福并不是表象,幸福是极度私人的情感定义

如果教育的本质意义,只是通过功利、财富、社会地位,那大部分人注定平凡,注定失望。

电影《独立日》的男主之一戴维,是名杰出的电脑工程师,每天安于现状地埋头做研究、搞开发。

前妻认为他没有雄心大志,明明有才华,有条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进发,却把日子过得没多大意义,批他生活毫无特色。

戴维不置可否,只说,“I was part of something special.”(我的生活已很特别)

这个天才,向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徐徐不急前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独立日》

《心灵捕手》中的呆萌(马特·达蒙)拥有惊人的数学天赋,能够轻松攻克老教授一生都在寻求的方程式答案

但他出生微寒,且拥有近似于愤世嫉俗的人生观,宁愿打散工、搬砖头,都不愿意走进高楼大厦,当然最后,经过心理医生(罗宾·威廉姆斯 饰)的开导,他选择了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

他经历了太多苦难,已经无法相信天赋带来什么意义,失眠、逃避、爱无力,安全感是他最高需求。

奥德曼夏令营

《心灵捕手》剧照

这两个人生的对比,我无法简单下什么结论,我只想说——幸福并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表象,幸福只是我们极度私人的情感定义。付云皓在采访里提到过自己人生的转变。

离开校园一年后,08年发生了汶川地震,电视上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让付云皓感触良多,他在人人日志上写道:

“我贡献出了什么?两块圆形的金子?两张试卷?或许仅此而已。就算我以后能够站在世界最高的讲台上演讲我的成果,又能如何?得到的,不还是一纸虚名?”

“我贡献出了什么?两块圆形的金子?两张试卷?或许仅此而已。就算我以后能够站在世界最高的讲台上演讲我的成果,又能如何?得到的,不还是一纸虚名?”

诚如付云皓所言,他并非外界说得那么郁郁不得志,而是活出了自己的天地,翻开他前两年写的文章《从首个IMO季军谈起》,洋洋洒洒几万字,解析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学教育现状,如论文般看得人头大,不过字里行间穿插的表情包,却起着相当好的调节情绪的作用,由此也可佐证作者的心境,变得颇为豁达、愉快。

关于当下的事业状态,付云皓坦言,是从起点做起,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正确引导,提升初等教育的专业水准。

知乎上,也有做过他出的奥数试题的学生站出来,言语间无不透露着对这位老师的尊重。

奥德曼夏令营

在付云皓的采访里,他提到过一位数学家——张益唐,年近六旬,82年本科毕业,92年博士毕业,二十年间在学术界鲜有发言,但13年完成论文,一鸣惊人,成为破解数学领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孪生素数猜想”的关键点。

付云皓说:“也许有几百个像张益唐这样的人没有出来,但可能他们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也是幸福的,做了该做的事情。”

奥德曼夏令营

张益唐

谁说,今天享受传道授业成就感的付云皓,比在不断的竞赛里厮杀和落差的付云皓,过得落魄

我不觉得付云皓失败,相反在这样的集体潜意识绑架,和大众舆论暗示中,他还可以说出“平稳耕耘的我正与时代前进”,让我看到他特别值得尊重的地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在干什么,有什么后果,有做选择和负责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强大的利他精神。

如果说人生一定有赢家,是自己可以定义输赢的人;你赢得人生唯一的方式,就是拥有能力和心智,摆脱主流对你的绑架和定义

精英化教育背后的隐患,到底是什么?

以一个妈妈的视角去看待付云皓的成长事迹,最值得反思和警惕的,是教育上的一个盲点——我能不能接受,我付出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后,曾经出类拔萃、叱咤风云的孩子,变成一个普通教师?

时至今日,我们发现一个规律:那些太早风头出尽的人,大部分在中年后会消失在人海。

说远一点,1978年,21名15岁左右的早慧少年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时间,少年班名动天下。

毕竟,中科大少年班堪称中国学术精英的黄埔军校。

但2008年,南方周末刊文《宁铂,远去的少年天才》,讲述昔日“第一神童”进入少年班后,“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装成一个天才的样子”,最终遁入空门。

说近一点,创业明星茅侃侃,14岁在《大众软件》发表文章,成为80后创业代表。但之后,因为对市场、金融、人性的全然陌生,事业屡屡败北,2018年1月,绝望自杀。

人生长期的成就中,智力和学术优势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层面,是匹配的心智和情商,而这一点,过早地捧杀或者断裂,都是拔苗助长。

奥德曼夏令营

青年付云皓

如果一定要说付云皓成长的苦痛,我觉得基本都出现在了“起跑线”中。

出生、成长于北京高校云集的海淀区,他的父母都是文化教育从业者,祖父辈都是清华大学的职工,幼童时期,他便被大人精心培养,从绘画、练字、钢琴、少儿英语皆有涉猎,只不过他唯独在数学上的有着同龄人难以企及的悟性。

于是,他6岁便完成小学数学课程,小学一年级,就去华罗庚数学学校就读,当时的付云皓会认字但还不会写字,母亲便跟着到班上帮他记笔记。

一路培养,最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从数学知识层面,他无疑是令无数人仰慕的天才,但另一方面,他经历的教育,把他的人格拉向了另一个端点,说得狠一点,心智不健全。

三年级到五年级,付云皓其实一直离奥数一等奖有距离,里面的原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因为比赛试题总会出现几道应用题,但他并不能完全理解题意,于是他的学习中心又变成了反复练习《小学应用题大全》。

一句话,解公式无人及他,但应用题、别人的话语,他理解能力有限。

后来03年,他凭借出色的成就,被保送至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外界对他的特权蜂拥而至,老师点名让他当班长,他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榜样,他也确实经常和高年级的数学大神侃侃而谈。

但以他当时的心境,并不能驾驭住少年得志的名气,直接导致傲性急速膨胀,并且失去父母的督促后,他的自律性直线下降,最终沉迷于网络游戏。正如苏轼说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最初,除却数学以外,他许多课程直接亮起红灯,屡屡挂科,方便之门阻断,这应该算是他人生中尝到的头一回巨大挫折

“悲哀、疯狂、堕落”,是付云皓对自己那两年生活的总结。

而得知孩子挂科后,付妈妈向班主任解释:“他数学太突出了,希望老师对他别的科目有所宽容。毕竟,他是通过数学竞赛来大学的。”

孩子遇到的成长问题,很大程度是家长的教育问题。

老实说,培养一个天才是比培养一个人才承受太多的任务,不是每个父母都接得住。一方面的极强往往带来另一方面的极弱,如何保护和开发,考验的是父母的认识,耐性和能力。

我为什么不愿意在孩子成长的初期,过度强求他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因为我深知:年少成名,呼唤的是天赋和运气,而大器晚成,或者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的成长,每一步都历经磨难,不断反馈,自我调整,缓慢的变革中,稳健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最初的起跑线,最快展现出天赋和让父母安心的特别之处。

但这个世界上,能够取得世俗成功并成功很久的,还是那些遵循着人生的规律,在自己的时钟里慢慢前进的人。

说到“不强求赢在起跑线”,还要说一个我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直至29岁他才开始写作,但他之前所有的经历、爱好和表达欲,让他一举成为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他说过的一句话,其实很适合结束今天的文章,告诫每个父母,在教育问题里,尊重孩子的天性、时间段和特殊性: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1.《“赢在起跑线”是教育中最大的谎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赢在起跑线”是教育中最大的谎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