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原文子曰[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而好犯上者,鲜矣[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3]。君子务本[4],本立而[5]道[6]生。孝弟也者[7],其为仁之本与[8]?”二、翻译有子说:“作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好冒犯上级的,是很少有的了。不好冒犯上级,却爱好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仁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行仁的根本吧?”三、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作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好冒犯上级的,是很少有的了。其:代词,虚指,也可当做语气词。为人:作人。也: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孝:孝顺父母。弟:同“悌”,敬爱兄长。者:……的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4]不习乎?”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事忠诚无私,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遵守信用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练习了吗?”三、注释[1]曾子:孔子的学生。[2]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三省吾身:多次自我反省。省:检查,省察。身:自身。[3]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谋事忠诚无私,尽心竭力了吗。为:替。人:别人,指统治者。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乎:疑问词,吗。[4]传:传授之国[1],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2],使民以时[3]。二、翻译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敬事守信,节约用度,爱护官吏,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三、注释[1]道千乘之国: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道:通“导”,引导,引申为治理、管理。乘:古代四马拉的兵车。国:诸侯国。[2]人:古代的人与民相对。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是人,普通百姓是民。[3]使民以时:按照农时使用民力。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指农时。 第6章 一、原文子曰:“弟、书、数。 第7章 一、原文子夏[1]曰:“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3]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4]。”二、翻译子夏说:“尊重贤者,转变态度。事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事奉君主,能豁出性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即使说没学,我也必定说他学过了。”三、注释[1]子夏:孔子的学生。[2]贤贤易色:尊重贤者,转变态度。第一个“贤”是尊重,第二个“贤”是贤人。易:持续变化。色:脸色,态度。[3]虽:即使……也。[4]矣:表示完成,了。 第8章 一、原文子曰:“君子不重[1]则不威[2],学则不固[3];主[4]忠信;无友不如[5]己者;过则勿惮[6],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2]孝矣[3]。”二、翻译孔子说:“父亲在世,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改变父之道,就可以说是孝了。”三、注释[1]没:死。[2]可谓:可以称为,可以说是。[3]矣:表示肯定,了。 第12章 一、原文有子[1]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2]之道,斯[3]为美。小大由之[4],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二、翻译有子说:“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古代君王之道,就是以这为美的。大事小情都依从礼,会有所不行。只知道为和而和,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三、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2]先王:古代君王。[3]斯:这。[4]由之:依从礼。由:依从。之:代词,指礼。[5]节:节制。 第13章 一、原文有子[1]曰:“信近于义,言可复[2]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3],亦可宗[4]也。”二、翻译有子说:“诚信接近于义,言语可以兑现;恭敬接近于礼,可以远离耻辱。因为信和义、恭和礼关系密切,也可以追溯到根本。”三、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2]复:兑现。[3]亲:关系密切。[4]宗:宗族,引申为根本。 第14章 一、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1],居无求安[2],敏于事而慎于言,就[3]有道而正焉[4],可谓[5]好学也已[6]。”二、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地方来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三、注释[1]食无求饱:饮食不求饱足。[2]居无求安:居住不求舒适。[3]就:到。[4]焉:文言助词,加强语气。[5]可谓:可以称为,可以说是。[6]也已:表示肯,了。 第15章 一、原文子贡[1]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2]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3]?”子曰:“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4],告诸往而知来者[6]。”二、翻译子贡说:“贫困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如贫困而快乐,富贵而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现在可以一起讨论《诗经》了,告知你以往,就能推知未来。”三、注释[1]子贡:赐,端木赐,孔子的学生。[2]诗:诗经。[3]其斯之谓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其:大概,也许。斯:这。与:轻微疑问,吧。[4]已矣:同“矣”,了。[5]告诸往而知来者:告知你以往,就能推知未来。诸:代词,指子贡。 第16章 一、原文子曰:“不患[1]人之[2]不己知[3],患不知人也。”二、翻译孔子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忧不了解别人。”三、注释[1]患:担忧。[2]之:结构助词,无实意。[3]不己知: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1.《学而第一原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学而第一原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4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