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八百里秦川的腹地,那儿南靠风水宝地五陵塬的北坡,北依蜿蜒曲折的泾河河道,南塬高三、四百米,河川低四百多米,就像在三阶梯田的中部一样。根据家谱记载,我的祖先是明朝初期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过来的,到我这辈,三十多辈人了,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周末我回到了老家,在这几十年里,房子翻新了好几次,但却始终像是在祖宅上打转一样,门朝西,以后朝东,到现在又变为朝南,都没有离开原来祖居的那块土地,这是上苍的赐予,也或许是祖先的庇佑。其实每次踏进家门,想起以前的往事,看着如今的变化,我的内心都有一份清新与宁静,舒心与自然。在和父母的闲聊中,不知怎么聊起了父亲的自行车,我不知道在我的记忆之前,父亲还有一辆自行车,母亲说父亲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临村花30元买的,这是当时家里所有的积蓄。在此之前,父亲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论路程是近还是远,每天的工作都是靠走路。为了工作方便,也为了提高效率,才咬牙买了自行车。

  我印象中的应该是父亲的第二辆自行车,那是七十年代的时候,那辆自行车是家里最值钱的大件——红旗牌二八自行车。父亲每天骑着上下班,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父亲用它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去逛会,我和哥哥骑坐在后座上,弟弟坐在前面的大梁上,引来众多路人惊奇或羡慕的眼神,感觉那是童年最幸福的时光。我们弟兄也是用这辆自行车,相互帮扶着各自学会了骑车。记得有一次,父亲下班回家忙着去挑水了,我和哥哥偷偷地推着自行车出了家门,在场畔里和小伙伴们疯狂起来,比赛看谁骑得快,不知怎么搞的,正在骑车的我摔倒了,车子在路上划出了一道又长又深的沟痕,当时爬起来,顾不得查看自己负伤的情况,倒是先看自行车摔坏了没有,只记得把脚踏磕歪了,赶忙在路边捡了两块砖头,一块垫着,用一块狠狠地砸,却怎么也掰不回来,吓得我直哭鼻子。后来脚踏断掉了,父亲重新更换了一个新脚踏才修理好。我到县城读书后,家里经济情况好转,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这辆自行车兄弟姐妹都让给我使用,基本上成了我每个周末上下学专用的交通工具,陪伴了我整整五个年头。后来我大学毕业上班,父亲还专门托人把这辆自行车给我捎带到城里,它又成了我休闲娱乐的伙伴。我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这辆自行车,转遍了古城的大街小巷。1996年,我把那辆自行车送给在城里上大学的堂弟使用,他毕业时,把自行车留在大学的车棚里,算是彻底遗弃了它。

  一辆自行车,几个人前前后后使用了二十多年,在人生的长河之中虽然短暂,但也确像是历史的传承一样,清晰难忘。对现在的人来讲,一辆自行车也不算什么,各种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可当时的自行车不亚于现在的一辆小轿车,所以至今我还会常常想起它。回想起来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它不仅仅是我的伙伴,也是我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就是父亲的日夜陪伴,也是父亲无形的双手,时时地帮扶和指引,脚下那清晰的辙印是父亲留下的足迹,指引着我的人生之路。我骑着它,好像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骑着它,感觉到自己背后始终拥有一座坚实的靠山,沿着父辈的足迹奋力向前。

  现在我偶尔也会骑一次共享单车,感觉轻巧方便,但却始终没有了从前骑自行车那种油然而生的脉脉温情和无法掩饰的激动。时间或许永远无法完全冲刷掉一个人某些特殊的记忆,使之成为人们心灵深处终生铭记的印痕。

  我的祖辈没有攒下金山银山,也没有留下古玩字画,一个小小的物件却好像承载着相传处世的门风家训,传承着一颗颗感恩的心。“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此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父亲的那辆自行车,它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源源不断地向我讲述着那些温婉而动人的一件件往事……

1.《父亲的自行车 父亲的自行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父亲的自行车 父亲的自行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