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我们很难想像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
多少伟大的古城池
这些古城池绝不仅仅是
西安、平遥那样的少数明星
它们更多是
大地上平凡而坚强的存在
即便历经千百年风霜
也会留下明显区别于
其他事物的痕迹
它们的外形
往往方方正正
▼
在茫茫荒漠中
顽强地矗立
哪怕流沙侵入它们的肌体
▼
在广袤的草原上
静静地存在
任由弯弯曲曲的闪电河
流淌而过
▼
在饱受洪水蹂躏的黄泛区
用最宽达500米的环城调蓄湖
清晰地诉说
它们曾经何等强大
▼
城
是数万年来在这片地上繁衍出的
200亿中国人
共同创造的伟大城池
是200亿中国人
共同拥有的伟大珍宝
▼
早已湮灭于历史
但现代中国人
却没有理由将它们遗忘
就让我们
借助愈发清晰的卫星照片
与强大的航拍技术
讲述这段伟大的造城史
01
理想之城
新石器时代
中国大地上部落相争
为保卫生命与财产
人们围绕聚居地建造城墙
并在外围设置护城河
“城池”便诞生了
但是直至商代
城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
它们或圆
▼
▼
▼
成为大型开敞型城市
▼
兴起于渭河上游的周部落
兴师灭商
周的统治者
要在全国重新建立秩序
尊卑有序的“礼制”被广泛倡导
一种秩序感极强的理想化造城方案
随即出炉
从天子之城到诸侯之城
按照等级高低
设置各自的城池大小、城门数量
外形却都方方正正
每边开数量相等的城门
城门用横平竖直的街道相连
城内又被街道分割成
一个个规规矩矩的小方格
人们按照等级高低居住在相应方格中
这便是周代的“营国制度”
其中的“国”即为“城”
▼
诸侯国众多的周代
显然缺乏强大的执行力
未能将这种理想城池全面贯彻
春秋战国时
赵国的赵王城
由三个小城组成
其中西城最为规整、方正
为典型的方城
▼
鲁国故城
则是一个不规则的
长方形城池
▼
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军事城堡
甚至采用外圆内方的形态
外城呈现椭圆形
内城和子城则呈现方形
▼
当先秦时代终结
一种更强大的政治力量
将注意到营国制度的价值
并将它打造为
中国历代造城的典范
02
盛世之城
这种力量
便是中央集权
秦汉至隋唐
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
营国制度所体现的“秩序”
正是统治者的需要
作为统一王朝的国都
成为实践这种秩序的最佳场所
这些都城逐渐升级
形制规整、规模宏大
成为全球称雄的盛世之城
汉代都城长安城
大致为方形
但因为渭河河道的影响
西北部城墙较为曲折
整体不算规整
▼
汉长安城废弃后
原址未进行大规模新建
所以城池形态基本完整保存
至今在陕西西安城区的西北方
占据相当醒目的一片土地
▼
完全易址新建
其有意展现出强大的规划秩序
除北部的大明宫外
整体呈现为更规整的方城
城内道路系统
更是设计为严谨的方格网
将全城划分为100多个方形的里坊
居住和商业活动
被严格限定在不同的区域
▼
其城池面积超过80平方千米
为中国历代古城之最
也是全球古城之最
如今
岁月已将它埋藏在现今西安城下
仅有少数遗址露出地表
留存至今的大明宫遗址
是唐长安城中三大宫殿群之一
面积是明清故宫的4倍有余
▼
还有隋唐洛阳城
隋唐时中国的经济中心
逐渐南移至江淮一带
与政治中心长安相距较远
于是隋唐开始实施双都制度
通过营建洛阳
加强与江淮的联系
洛阳城跨越洛河两岸
呈现基本规整的正方形
11条南北大道
与11条东西大道纵横交错
划分出100多个里坊
▼
一些明星城市也开始显现
例如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
唐代扬州城
为当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
全国第三大城市
外形呈长方形
内部则划分为棋盘式方格
其痕迹在今天的扬州
依然清晰可见
▼
秦汉隋唐作为大一统王朝
疆域大为扩张
蒙古高原、西域
以及连接西域的河西走廊
都掀起了中原样式的造城高潮
在蒙古高原
众多方方正正的城池
拱卫着帝国的北方边疆
包括疑为汉代右北平郡治所的
宁城县黑城古城
▼
塞林巴剌嘎斯古城
则被认为可能是
专为接受匈奴降者而建的
汉代受降城之一
▼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在戈壁中制造出巨大的洪积扇
大唐的瓜州城
就设置在洪积扇的边缘
把守着帝国的西方通道
▼
因生长着耐旱植物锁阳
而又被称为锁阳城
▼
像这样在河西走廊守望的汉唐城池
数量仍多达上百个
包括大小双城并立的六工城
▼
骆驼城
▼
大漠中孤独的小方盘城
▼
便进入西域
汉代之前
当地的古城多为圆城
汉代凿空西域以后
中原样式的方城则大量出现
例如位于新疆焉耆
疑为大唐焉耆都督府府治的
博格达沁古城
▼
楼兰古城
▼
甚至建在了
天山北麓的山前丘陵上
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东汉时期名将耿恭
曾凭此城天险与匈奴激战
▼
大诗人李白出生地的碎叶城
同样为方城
现今已属于吉尔吉斯斯坦
▼
形成方圆兼备的城池
例如疑为汉代西域都护府治所的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
▼
交河故城
则完全利用两条交汇的河道
建起不规则的城池
但城内的布局仍是中原的里坊制
▼
甚至影响了少数民族政权的选择
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
一条弯曲如发辫的草原河流
穿过北魏鲜卑人的长方形军镇
克里孟古城
▼
慕容鲜卑人的都城
伏俟城
与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为邻
▼
唐代靺鞨族的都城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完全仿照唐长安城建造
▼
匈奴族的后裔赫连勃勃
发动工匠筑造坚城
如果锥能插入城墙一寸
则杀工匠并筑入墙中
这便是著名的统万城
▼
甚至把唐式的城池
带到了北纬50°的一个湖中岛上
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的
博尔巴金古城
▼
营国制度规范下的理想城池
已经遍布帝国疆域
即使汉唐盛世最终被战乱终结
而城池建设的脚步
不但没有停止
还将迎来最高峰
03
千城崛起
宋元至明清
封建社会趋于成熟
礼制要求更加严密
北宋的都城开封
由三套城墙
与三套护城河环环相套
宫城居于中央
形制比之前汉唐都城更加规整
也更接近于营国制度的理想
而其内部
则突破了里坊制的限制
商业网点遍布城中各处
经济活动更加繁荣
堪称中国古代城池的一大升级
▼
仍可以看到城墙在开封的巨大规模
而地表上的这圈方形轮廓
只是明清城墙的遗存
城池面积仅为北宋的1/4
▼
中国大地上又历经数个都城的建设
到了公元1271年
元大都
在今天的北京横空出世
它经过严密的规划
同样由三套方城嵌套而成
规模宏大、整齐划一
更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宫城位于中轴线上
用规划布局把皇权烘托得至高无上
▼
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
将中轴线发挥到极致
从永定门到正阳门
再经紫禁城到钟鼓楼
形成了一组宏伟庄严的建筑群
▼
北京城南部又设置了外城
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
共同构成了明清北京城
这个中国古代城池的集大成者
▼
让我们可以不做任何标注
就在卫星图上清楚辨认出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轮廓
▼
一个更广泛的筑城高潮
也到来了
首先
是大力营建军事性城池
尤其是明代
来自北方的巨大军事压力
催生了极为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从辽宁到甘肃
约12700里的长城沿线
设置9大军镇分段防守
各镇城之下又设置
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四个层级
和负责传递信息的驿城
以及负责屯兵的关城
城池城堡数量多达470个
统称“九边重镇”防御体系
▼
除少数依据地形改变形态外
多数都非常方正
镇城如大同
城池呈正方形
明代曾驻兵十余万人
▼
即今天的辽宁兴城古城
明代将领袁崇焕凭借此城
两次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进攻
史称宁远大捷
城池至今保存
▼
以位置险要著称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
例如位于甘肃景泰县的永泰城
城池一改方正的常态
形似一只金龟
又称永泰龟城
▼
可谓“一片孤城万仞山”
▼
这些城池到了清代
许多已经废置或转作他用
因为清代北部防线北移
蒙古高原上建起了
草原上最漂亮的城
乌里雅苏台城
乌里雅苏台将军
在此统辖草原各部
今天的我们借助卫星图俯瞰
两侧的河流仿佛时光一般
狂奔不止
▼
除了军事性城池
宋元明清的大多数时间内
经济都较为繁荣
并推动商业性城池不断崛起
例如作为晋商根据地的
平遥古城
便是明清时期
全国金融中心之一
▼
还属长江中下游
苏州
便是其中的代表
它城池方正
内部结合江南水乡的环境
采用水路、陆路并行
呈现“双棋盘格局”
至今在苏州的卫星图上清晰可见
▼
也随着海外贸易而崛起
例如福建泉州城
在历史上
泉州城随着经济发展
不断扩建
同时因为闽南建筑多用红砖红瓦
而使得卫星图上的泉州
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红顶子城池
现在泉州的环城路、护城河
仍大致反映了原来城池的形态
▼
这一时期还是玉米、番薯等
高产农作物引入的时期
全国人口增加
府县城数量也大为增加
同时因为火药在战争中的应用
各地普遍重视城防
城池往往坚固而高大
在河北永年县
明代广平府的治所广府古城
方方正正、城壕宽阔
▼
襄阳古城易守难攻
人称“铁打的襄阳”
▼
明清西安城呈长方形
城墙高12米、顶宽12-15米
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府城
▼
宋元明清还是
中国西南与东南边疆大开发的时期
现今云贵地区的县治中
90%以上为这一时期设置
部分早期的城池
则进行了全新的建设
例如作为西南的区域中心之一的
大理古城
现有街道为明清城池的格局
外形方方正正
▼
位于最南部的恒春县城
建于清末
其依山面海
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
皆可收入眼中
▼
从周代的理想之城
到秦汉隋唐的盛世之城
再到宋元明清的千城崛起
200亿中国人
创造了这些伟大的城池
了解这段造城史
就是了解华夏文明的上下五千年
守护这些城池
就是守护华夏文明在大地上
最丰富的遗产
撰文:所长
图片:谢禹涵
地图:陈思琦
设计:陈随
审校:撸书猫、李张子薇
封面摄影师:王生晖
1.《碎叶城 200亿中国人的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碎叶城 200亿中国人的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7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