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济南东西部扶贫协作地——湘西州的脱贫答卷,备受济南人关注。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近日参加“精准扶贫看湘西”全媒体采风活动,来到湘西——
张刚 摄
深秋的湘西州十八洞村红灯高挂,游人如织,幸福的十八洞人笑迎八方来客。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调研,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吹响了全国精准扶贫的号角。
首倡之地,举世瞩目!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世人关注:“精准扶贫”首倡地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地,济南人也在挂念:千里之外的亲人们,摆脱贫困了吗?
近日,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参加中国报业协会组织的百名社长总编辑“精准扶贫看湘西”全媒体采风活动,在湘西采访发现,沈从文笔下展现的、黄永玉丹青描绘的神秘湘西,走出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精准扶贫”之路,乡亲们都摆脱了贫困,日子越过越红火。
苗岭山寨换了人间
十八洞村,地处深山,道路曲折蜿蜒,村寨依山就势、临空筑房,民居特色鲜明,苗族风情浓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行走在村里,山坡上的标语映入眼帘。这句话,乡亲们有着深刻的感悟。
7年前成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给十八洞带来的首要改变,是与外界建立起更多联系。扶贫工作队来了,精准扶贫政策来了,社会帮扶力量来了,游客来了……这些与外界更多样更有效的联系,让绵延青山终于不再成为十八洞发展的绊脚石。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十八洞人开始用一种崭新的目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精准扶贫,就要因地制宜。十八洞有好喝的山泉水,趁企业家来考察,村里主动推荐,促成了与中国500强企业的合作,一座现代化水厂2017年10月建成投产,十八洞村集体以资源和品牌入股,占股15%,每年保底分红50万元。
精准扶贫,还要“将脑袋打开一毫米”。人均只有0.83亩耕地,十八洞人跳出村子发展“飞地经济”,把首个支柱产业放在30多公里外的花垣镇。他们流转了1000亩土地,村民共同参股与苗汉子果业公司合作发展猕猴桃产业。2017年猕猴桃挂果,建档立卡户人均年分红达1000元,2019年增加到1600元。
游客递增带热带火了乡村旅游业。村间小道铺上青石板,房前屋后插上竹篱笆,修建旅游大通道,建成景区游客中心和精准扶贫展览馆,现代科技的“地球仓”酒店也“挂”在了村里的悬崖上……
精准扶贫,苦干实干,苗岭山寨,换了人间。2017年2月,十八洞村脱贫摘帽,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6.4万元。
如今,记者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梨子寨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都搞起特色店铺,有的在火炭上熏腊肉,有的在门口“晒”苗绣非遗,有的挂上民宿牌,连邮局都开到了寨子里,卖起十八洞村的明信片。7年前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称呼“大姐”的石爬专老人,家里装饰一新,房屋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前不久,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十八洞村以“零问题”顺利通过了严格考验—首倡地的脱贫实践,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生动注脚。
为精准扶贫提供“湘西方案”
十八洞村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正在湘西大地开花结果。
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地因人因事定制帮扶政策措施,持续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工程、乡村旅游脱贫工程、转移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搬迁脱贫工程、发展教育脱贫工程、医疗救助帮扶工程、生态补偿脱贫工程、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公共服务保障工程。这“十项工程”,扶到了“点子上”“根子上”,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7年来,湘西州以“十项工程”为抓手,形成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抓,全州上下齐心干,社会各界同参与的全社会立体式扶贫大格局,推进扶贫资源由“普惠分配”向“靶向配置”转变,扶贫路线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成效由注重人均向“人人”转变。
大美湘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36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湘西州先后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最佳旅游去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世界地质公园”。矮寨奇观、凤凰古城、德夯峡谷景区、老司城遗址……神秘湘西的旅游项目越来越火,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说到湘西精准扶贫,不能不说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目前湘西州唯一A股上市公司,也是湘西州最大的工业企业——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依托湘西州资源禀赋,构建了一条与湘西产业深度融合的精准扶贫全产业链,带动了湘西粮食、陶瓷、包装印务等产业发展。目前,酒鬼酒在湘西永顺县、花垣县边远贫困乡村建立生态高粱原料基地,对原料保价收购,带动贫困村民持续脱贫致富;在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与村陶瓷厂结成业务帮扶对子,使该村由一个深度贫困村变成“湘西致富第一村”;在保靖县、古丈县,重点扶持了三家陶瓷厂,每年公司产品包装材料采购70%以上的业务来自湘西企业,实现就业近5000人,帮助200多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
7年来,湘西州进入了减贫人口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最有获得感的时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介绍,7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学笃行,贫困村一年一个样,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2019年所有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累计减贫64万余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降至0.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湘西州脱贫攻坚取得的瞩目成就,是全国脱贫事业发展的生动缩影,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在民族贫困地区的成功实践。
济南湘西牵手结硕果
湘西州的优异答卷,既是湘西人民聚力脱贫的成绩彰显,也饱含着跨越千里的兄弟情深。
2016年10月,中央确定济南市与湘西州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子。济南和湘西,一东一西、一北一南,相隔1500公里的两座城,自此结成“亲戚”。
4年来,济南广泛发动,形成共同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泉城合力”。每年两地党政一把手坚持带队互访,考察协作项目、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协作大计,带头“走亲戚”。济南11个区(功能区)承担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任务,参与协作工作的市直部门扩展到25个。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发挥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牵头成立了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联盟,120家驻济企业纷纷响应,与湘西州132个贫困村结成对子。同时,济南市8个社会组织与湘西州11个贫困村、118个学校与湘西州120个学校、31家医院与湘西州28家医院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助力两地扶贫协作。从市州到区县再到部门,从媒体到企业再到社会组织、个人……济南市积极探索,不仅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还积极动员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到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来,汇聚起党委政府、媒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城市合力,成为助推湘西州脱贫的强力引擎。
4年来,济南坚持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湘西当地很多贫困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技能。2019年6月,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济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与吉首市好日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湖南阳光阿娅职业培训学校。截至目前,学校与湘西新达培训联合组织各类培训班106期,实现就业5294人,就业率90.8%。湘西州地处武陵山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济南着力推动一批市场潜力大、扶贫效果明显、社会作用突出的山东企业陆续到湘西投资兴业。针对湘西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建设了凤凰县周生堂、湘西七绣坊等“扶贫车间”,让湘西的传统产业获得新生。
4年来,济南坚持深度协作,推动需求对接、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两地牵手以来,“湘货入济”成为常态,将济南巨大的消费市场与湘西丰富的特色产品“无缝对接”,建立起供销双赢的大格局。为了让湘西州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湘西州团结报社共同参与推动了“济南万人游湘西”活动,吸引山东居民到湘西旅游体验,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截至目前,湘西累计接待山东游客134.4万人次,带来综合旅游收入12亿元。
因地制宜的济南方案,让泉城的资金、项目、技术、岗位“精准滴灌”,唤醒湘西沉睡的资源,激发潜在的机遇,让当地传统产业提质做优获得新生,让贫困群众有一技术之长、就地就业的梦想变成现实,让双方在多领域实现“无缝对接”。
……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湘西儿女用7年时间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湘西答卷”。告别了贫困,神秘而美丽的湘西变得更加迷人!
1.《精准扶贫 探寻“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脱贫密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精准扶贫 探寻“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脱贫密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