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文/许建军
历经周折,几番磨难,《马江临风》散文集即将与读者见面,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回首往昔,1986年高中时代,作为文学青年的我,和同学一起发起文学社,创办南安延平中学第一份校刊《鳌峰》,这是我和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或许在内心深处,文学的种子早已深深植入。
大学时期,偶尔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征文活动,过过文学瘾,除此之外一度远离文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基层工作,从普通医生到从事管理工作,与文学似乎距离越拉越大。
直到2015年卸任行政职务后,在好友、《五里桥文化》杂志执行主编黄长安老师关心鼓励下,重拾旧笔,开始文学创作之路。
期间,又逢亦友亦师石井名仕许庆芳先生指点激励,从发表小文在《五里桥文化》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进而迸发出空前的创作热情。
于是,五里桥畔、马江临岸、石井古津、泉郡各县、八闽大地、老厝祖宇、文物古迹、室外桃源,留下了众多采风足迹,也为一篇篇文章提供了丰裕的素材。
一路走来,感恩黄长安老师、许庆芳先生的无私帮助,感恩作家协会、《五里桥文化》杂志、《西海岸文化平台》诸位老师的热情推介,南安市、泉州市作家协会不拘一格批准我加入作协,为我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感恩阿叔许庆芳和同乡泉州作协副秘书长郑剑文先生鼓励我大胆结集,为我文学创作指明方向。感恩南安侨史学会诸老师无私提携,感谢《石井印象》团队及陈连捷先生的大力支持,无私编辑发布我的一系列作品并编辑《马江临风》文集。
尤其要感恩我太太的无私奉献,护理专业出身的她,于文学为门外汉,甚至无法充当我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但她总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我,每次采风不论路途多么遥远,她都主动承担驾驶任务。
感恩我的大学同学为我作序,石井林英老师、郑天清先生大力协助联系出版社,感恩我的文友、医学同事、石井同乡、同学们为我点赞,为我呐喊。感恩一切……
耄耋之年的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著名海盗史研究专家,石井同乡郑广南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林樾先生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出版资金得到延平中学一众校友鼎力热心无偿支持赞助,在此一并致谢。
出版第一本专集的兴奋早已趋于平淡,文学如医学一般,一路永无止境。中年知天命,文学伴余生。因为有你,世界更精彩!
1.《江临风 马江临风后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临风 马江临风后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52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