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眼里,甲骨文研究是冷门的绝学,但在学术上的传承一直井然有序。从1899年发现至今,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沉醉其中,玩着“拼图猜谜”游戏。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就有一支这样的队伍。黄天树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甲骨文研究平台主任。曾经担任第5、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古文字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专著多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是当今国内甲骨学领域影响重大的著名学者。
01 因一篇报道结缘甲骨文
1978年的6月2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记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裘锡圭》的文章,整版报道了裘锡圭先生研究甲骨文的事迹。就是因为这篇报道,黄天树被老先生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深深折服,并由此产生了研究甲骨文的兴趣。从此,黄教授与甲骨文就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1985年,黄教授在北京大学开启了博士生涯,师从裘锡圭老先生,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之路,出版了《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甲骨金文论集》《黄天树古文字论集》《甲骨拼合集》等一系列学术专著。
《黄天树古文字论集》 学苑出版社2006年出版
《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 学苑出版社2014年出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甲骨文研究再冷门,也总要有人去搞。”当谈及多年来坚持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动力时,黄教授说道:“一直以来,甲骨文研究都是属于基础研究,一直沿用到现在,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用的汉字源头就在甲骨文,材料数量大,内容很丰富,是研究古代语言文字和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研究是一门绝学,但是绝学不能真绝。”“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倡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专门提到甲骨文这种冷门学科要有人来搞,而且要有传承,现在国家对于这些冷门学科还给了经费和项目方面的支持。”黄教授如此说。
02 甲骨文研究的历史沿革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迄今发现的15万片甲骨中,绝大多数庋藏在海内外的博物馆、研究机构里,学者和普通大众很难接触到实物,因此将这些珍贵甲骨文资料著录成书,成为一代代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一般的甲骨著录书由图版、释文和索引三部分组成。最重要的是图版,黄天树教授多次强调,版面完整且字形清晰的甲骨图版,是一切研究的基础。
目前甲骨实物著录方法有三种,即拓本、摹本和照片。1903年,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甲骨文拓本著录书。它的出版,使甲骨由只供少数人观赏摩挲的古董变成了学者可以利用的研究资料,意义重大。1914年,罗振玉出版《殷虚书契菁华》,全书收录甲骨黑白照片68片,这是第一部甲骨文照片著录书。1917年加拿大学者明义士出版《殷虚卜辞》,全书摹写甲骨2369片,这是第一部甲骨文摹本著录书。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同时采用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如近年出版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等小型甲骨著录书即是如此。
图片摘自《甲骨拼合集》
郭沫若早年流亡日本研究甲骨文时,亲身体会到寻觅甲骨著录书之艰难。在他1949年就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之后,就打算编纂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著录书。1956年,在制定十二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时,编纂《甲骨文合集》被列为重大项目,郭沫若亲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合集》从1961年开始编纂,对95个收藏单位和44个私人收藏家的9万多片甲骨进行鉴别、精选和拓印,然后汇合80多年来海内外公私藏家手中的甲骨传世拓本、照片和摹本,进行选片、辨伪、校重、缀合和分期分类工作,编成《合集》13大册,于1978至1982年间由中华书局出齐。与《合集》配套的《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直到1999年才出齐。前前后后历时40多年,可见编纂一部大型甲骨著录书的艰辛。
《甲骨文合集》
03 甲骨缀合并非简单的拼图游戏从甲骨文发现至今,一共整理出4000—5000个甲骨文单字,公认已释读的字1500—2000个。在研究初期,甲骨文的释读相对简单。20世纪初,刘鹗在《铁云藏龟》中轻松辨认出50字左右,其中30多字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孙诒让写作《契文举例》,也正确释读了大约150字。“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一共释读了600—700字,贡献了已释字的一半。
“一门学科必须有新材料不断出现才能永葆生机。甲骨学新材料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新出土;二是甲骨的缀合。”黄天树教授介绍,甲骨缀合其实已有近百年历史,早在1917年,王国维就开创了甲骨缀合的先河,“有些零散的看似无用的旧材料,一经缀合,就可能成为新材料,让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缀合有点类似一个人面对考古出土的陶片,或者被打碎的元明清瓷器碎片,要想拼起来,得先确定每一片的年代,字体相同的甲骨文字,很可能出自同一个人,或者他的传承人之手。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甲骨,90%都是破碎的,只有正确拼缀到一起时,才能呈现出完整的意义。
从已经发现的15万片甲骨中拼合残片,仿若大海捞针。“就像学习音乐要有乐感、学习绘画要对色彩敏感,拼缀也得对甲骨有感觉,这并不是简单的拼图游戏。”黄老师如此说,有时候从早到晚看一天,一片也拼不出来,大家吃饭时讨论几句,可能就会突然来了灵感。
黄天树教授
黄天树教授及其研究团队
目前做甲骨缀合的机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个便是首师大由黄天树老师带头的甲骨文研究中心。从2010年至今,团队的拼缀成果——《甲骨拼合集》已经出版了五集,包括《甲骨拼合集》、《甲骨拼合续集》、《甲骨拼合三集》、《甲骨拼合四集》、《甲骨拼合五集》,至此,共拼缀甲骨达1206 则。该系列图书由“缀合图版”、“说明与考释”和“附录”三部分组成。“缀合图版”收录甲骨既有拓本又有摹本,力求维系文献原貌。“说明与考释”源于已刊布的缀合文章。“附录”部分编制了“《甲骨拼合集》系列索引表”“甲骨新缀号码表”等,供读者查阅使用。
“甲骨拼合集”系列 黄天树 主编 学苑出版社 出版
研究中心最成功的合作,是缀合出甲骨文中关于我国最早的流星雨实时观测记录。现在甲骨文的缀合更加精细了,不但正面的字要对上,背面的钻凿也要吻合,甲骨的厚薄也要恰当。在甲骨拼缀领域,也许人脑胜过了电脑。到目前为止,拼缀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完成,“目前电脑能做的,主要还是数据搜集、整理方面的辅助类工作,还没有一则甲骨拼缀是用电脑搞出来的。”黄老师说。甲骨学是交叉学科,和古文字、历史、考古等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011年起,黄教授带领学生开始编纂《甲骨文大系》,这是继《合集》之后的又一次大型编纂工程。全书8开大册,预计共73册,由“图版”“释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看来,这套书不仅仅是迄今为止所收甲骨拓本和摹本数量最多、字形最清晰、拓影最完整的甲骨著录书,更是最新科研成果的集纳,代表了目前甲骨文研究的新高度。
以上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首都师范大学
1.《铁云藏龟 甲骨文学者们的日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铁云藏龟 甲骨文学者们的日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52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