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大增,东败魏韩,南并巴蜀,成为当之无愧的战国第一强国。为了凸显秦国与其他诸侯的区别,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邀齐闵王并称东西二帝,秦国的风头一时无两。然而这位将秦国带上新巅峰的雄主得位并不光彩,一直有种说法,秦昭襄王是赵武灵王扶持继位的,秦人受赵国威迫,才不得不承认嬴稷为王。这种说法无疑让人大跌眼镜,一直以来秦国都是作为强权存在,一直是秦人干涉他国内政,何时轮到赵国左右秦国国君人选呢?秦国真有那么憋屈的时候吗?赵武灵王和赵国又如何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秦国局势微妙,本是弃子的嬴稷突然成为王位继承人之一

首先,嬴稷确实不曾是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甚至连第二或第三都排不上,他得以继位确实是得到了大量外部力量的帮助,当然,也有运气和巧合。

嬴稷是秦惠文王的庶子,母亲是大名鼎鼎的芈月芈八子。八子并不是名字,而是妃嫔中的一个等级,算是个中级职称,和正牌的王后差着好几级呢。所以惠文王时期,芈月地位并不高,嬴稷的地位也高不到哪儿去,在惠文王的诸多公子中,嬴稷一点也不显眼。惠文王的继承人时正牌王后惠文后的唯一嗣子嬴荡,也就是后来的秦武王。

作为秦国连横计划的一部分,还未成年的嬴稷被派到偏远的燕国为质。两国之间互派质子,本很平常,但这里面有个潜规则。弱国派到强国的一般都是国内重要人物,甚至会是太子,而强国派到弱国的质子则要差很多了,基本都是国内边缘人物。芈月是有三个嗣子的,除了嬴稷,他还有两个弟弟嬴芾和嬴悝。所以论起牌面来,嬴稷可能还比不上两个胞弟。嬴稷就是这样一个被秦国王室抛弃的人物,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坐上秦国的王座。

然而,机会还是来了,嬴稷突然成为王位候选人之一。年轻的秦武王在周国意外身死,由于他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下一任秦王首先要从他的兄弟里面挑选。又由于秦武王死前没有留下遗命,所以他的那些庶出兄弟们在理论上没有高低之分,都有继位的权利。

虽是这么说,但嬴稷本就不受宠,还远在燕国,实际上并没有夺得王位的可能。下一任秦王最热门的人选是是惠文王的庶长子嬴壮和嬴稷的胞弟嬴芾,两人及其背后的支持者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而嬴稷身处他国多年,在国内根本没有自己的势力,然而命运女神还是垂青这位弃子。

楚系力量崛起,嬴稷的继位的可能性又大了一分

前面一直在说,芈月在惠文王诸妃嫔中地位并不高,但为何在争夺王位时,芈月突然强起,扶持嬴芾和有惠文太后支持的庶长子嬴壮竞争?这要从秦国的政治派系说起。

由于秦国势大,各国都和秦国有联姻,比如芈月是楚女,而惠文后是魏女,他们分别代表了居秦楚人和居秦魏人。秦惠文王时期,魏系力量更加强大,不但惠文后是魏女,秦武王的王后亦是魏女。秦武王继位后,延续了连横魏国的政策,重点打击韩国和楚国。嬴壮的母家是哪儿,并没有定论,但秦武王执政时期,他出任了庶长一职。庶长是秦国最有实权的官职,既有兵权又有土地,对秦国朝政具有巨大影响力,显然他很受秦武王母子信赖,很有可能投入了魏系势力,或者根本就是魏女之后。

秦国国内的其他派系自然是不希望魏系继续保持强势的,楚系势力便推出了他们的代言人嬴芾。芈月地位虽不高,但她的亲族很给力,两个弟弟魏冉和芈戎都很有才干,另外还有母族的向寿在秦国也很受重用。经过芈月亲族的苦心经营,秦国的楚系势力蔚然大观,同魏系势力分庭抗礼。

至于为何偏偏推出嬴芾,而不考虑嬴稷,主要原因正是嬴稷不在国内。现在秦国局势变化莫测,不可能等他回国再决定,那一直在国内知名度更高的嬴芾就成了更好的人选。若是楚系终能压倒魏系,芈月就可以更从容地选择继承人,把更年长的嬴稷立为秦王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嬴稷早早就被迫和母亲分离,芈月心底也会有所歉疚吧。

仅凭芈月的这几个亲戚还是很难对抗正牌太后与大庶长的联盟,他们急需其他派系力量的支持,目标便是地位崇高的樗里疾。樗里疾是惠文王的弟弟,能力出众,不管是在宗室还是在朝堂上都有着非凡影响力。除了宗室的身份,樗里疾还有另外一层隐晦身份,他是韩女之后,也是秦国韩系力量的代表。秦武王在魏系的支持下,坚决攻击韩国,这招致了樗里疾的不满。魏系力量的跋扈让他开始偏向更平和的楚系,最终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双方达成了共识,共抗嬴壮。

在魏系看来,由谁王位继承人本没有疑问。嬴壮既是惠文王长子,又是大庶长,下任秦王的不二人选,芈月和楚系的反对完全是无理取闹。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惠文后和嬴壮不甘心放弃优势,径直称王临朝,史称季君。

魏系在大家对王位还没达成一致的情况,强行立王,不但没有确立名分,反倒引来了诸中立势力的反感。楚系势力联合各方拒绝承认新王,双方最终大打出手。然而双方力量过于接近,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秦国政局陷入僵持。

赵武灵王的介入,将嬴稷继位理论上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中的选择

在秦国陷入内乱的时候,隔壁赵国的雄主赵武灵王决心利用这个可以削弱秦国的机会。

秦赵此时还算不上宿敌,在第一次合纵失败后,赵武灵王逐步退出了争霸战争,不管是合纵还是连横都置身于外。秦国慢慢对这个同出一宗的本家失去了兴趣,专心攻略魏韩。此时的国际局势大致可以概括为,秦齐两雄,争夺魏韩,拉拢强楚,燕赵独立。

赵武灵王曾多次向外界表明过无意争霸的态度,甚至自去王号,以示低于他国。但他实际很是热衷国际事务,之前齐国占领燕国时,他就积极策划复燕,打击齐国这个强邻。赵武灵王特意找来燕国在韩国的质子姬职,送他钱粮,助他复国。后来,齐国在各方反对下退出燕国,姬职顺利继位,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感念赵武灵王的恩惠,奉行与赵友好政策。这样赵国赢得了一个安定的北方,免除了赵国日后灭中山、驱楼烦时的后顾之忧。

燕昭王之事的成功显然强烈启发了赵武灵王,他想依葫芦画瓢,在秦国扶植一位对赵友好的国君。赵武灵王也清楚秦国非燕国所能比,而且也没外敌威胁,要想浑水摸鱼,为赵国谋求利益没那么容易。但他仍然想试一把,此时秦国政局就像一锅滚烫的热油,这时他不管再往里添点什么东西,都很有可能让秦国大乱。况且支持一位秦国公子,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不需要什么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正是在这样的预期下,赵武灵王找到了在燕国为质的嬴稷。这个人选,赵武灵王可以说选的很聪明。并不是说他认定嬴稷日后会亲赵,而是因为这时候他不管是支持嬴壮还是嬴芾都不保险,这时谁能胜出的局势并不明朗,赵国万一下错注了,将来很可能招来新国君的反复。而另辟蹊径支持嬴稷,表面上看把双方都得罪了,但又都留有讲和余地,大不了赔几座城池罢了。万一嬴稷成功了,本不是继承人的他得继王位,必然要念赵国的好,由此赵国就可再保十几年的边境和平。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赵武灵王本来做好了最低预期,结果得到了最高的收益。嬴稷回国后,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秦王人选,并最终顺利继位。这一结果估计让赵武灵王自己也瞠目结舌。

魏冉的支持,嬴稷继位的最大助力

在《史记·穰侯列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把穰侯魏冉描述成了嬴稷继位的最大助力。“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冉)力为能立昭王。”魏冉到底是如何支持嬴稷的,具体情节并不清楚,但他继位后,魏冉便被授予君权,紧接着出任丞相,位极人臣。从这个情况来看,魏冉必然是出力甚多。

魏冉起初和其姊都是支持嬴芾的,为何嬴稷一回来,他们就转而支持他了呢?其中的缘故究竟如何,大多人都归因于赵国的支持,这也是秦昭襄王由赵国拥立之说的理论依据。然而赵国是不具备如此大影响力的。

赵国游离在争霸战争之外多年,对外影响本就很小,赵军的实力已经有多年不经实战检验了,根本对秦国形成不了威胁。赵武灵王对嬴稷的支持最多也只是在口头上,要是真的出兵那是不大现实的。魏韩楚这些和秦国联系更加紧密的国家都没表态,赵国的介入显得很突然,也注定不会有实质性举动。

赵武灵王对秦国施加影响的最直观表现是与魏冉的联系,魏冉与赵国关系极佳。秦昭襄王继位后,秦赵关系急剧升温,赵武灵王还派了楼缓到秦国为相。但是楼缓政绩乏善可陈,对赵国也没什么特殊照顾,招致赵人对他不满,赵人便派使者游说秦昭襄王,罢免楼缓,以魏冉为相。赵人相信魏冉会比本国人更加亲近赵国,可见双方关系非同一般。

一种非常有可能的情况,赵武灵王在送嬴稷归国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撒手不管,而是联络了以魏冉为代表的楚系势力,达成了某些对赵有利的协议。秦赵友好,不管是利赵,也利秦。彼时秦国的实力还不能独步天下,还需要小心翼翼地推行连横之策,避免被关东诸国集体针对。秦赵交好,可以为秦国减少一个潜在敌国,对秦国的连横大有裨益。

有了赵国的声援,嬴稷就这么闯入了秦国朝堂的视野。既然之前的嬴壮和嬴芾不被双方接纳,那现在有了第三位人选,楚系不再支持嬴芾,算是让了步,魏系也该有所表示,总不能还是吵个不停吧。

拥立嬴稷,对于楚系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继续反对嬴稷,魏系很有可能被扣上祸乱朝纲的帽子。秦国因王位之争闹了两年,闹也闹够了,该给一切画个句号了。

就这样,嬴稷成为双方妥协后的最佳人选,虽然的确有赵国施压的因素在内,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正好打在秦国朝臣的痛点上,不得不立即做出选择。

嬴稷的个人因素,温和性格成为诸方接纳他的心理基础

上面就有提到,嬴稷早早离开父母,出国为质,任何一个母亲不心存怜惜是不可能的,总会想办法进行弥补。所以在嬴稷成为人选后,芈月也不用做多少心理建设,就接受了嬴稷取代嬴芾为王的局面。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凭常理来揣摩这个历史上首位“女皇”的心思,但从后面事态发展来看,拥立嬴稷是她最明智的选择。

嬴稷是惠文王诸子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后来又独居异国多年,养成了低调谦和的性子,混个不好的词就是胆小怕事没主见。赵人和燕人要他回国争位,他就答应了。已成宣太后的芈月要临朝听政,他也没意见,即使是他举办完了成年礼,朝政仍然保持在母亲手里,他也无怨言。宣太后也就心安理得的替儿子治起国来,要接见外使,朝堂上讨论国事,宣太后都要坐在一旁做指挥。这种状况甚至持续到了昭襄王三十六年,在范雎的劝说加警醒下,嬴稷才决心摆脱宣太后及亲族的束缚,由自己来掌控国家。

秦昭襄王夺政的过程并没多复杂,借口魏冉中饱私囊就把位高权重的穰侯赶下了台,顺便把勾连甚密的泾阳君公子芾、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公子悝都赶出了权力中枢,宣太后也默然退居了幕后。这个过程不管是不是真的如看上去的那么轻松,但至少说明秦昭襄王是有能力完全掌控国政的,只是不想让母族难堪罢了。这一隐忍就是三十多年,要是换成其他公子作秦王,脾气稍微大点,芈月都不可能会当政如此之久。

最初的热门人选嬴芾,除了在争位时露了几回脸,后来再没有什么高光表现,而且风评很是不好,跋扈异常。他后来作为质子被送到了东方大国齐国,齐人完全不愿招惹他,转过年来就又把他送了回去,由此可见这位肯定不是什么善茬。

魏冉和宣太后起初可能就是因为嬴稷与世无争的恬淡性子才看中了他,放弃了嬴芾。嬴稷的确很容易受他们摆布,但他的确也很懂感恩。三十余年双方合作默契,始终相安无事。那些曾经反对嬴芾的朝臣权贵很可能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才同意嬴稷继位。嬴稷不负所望,当得上仁君名号。


赵武灵王的干涉的确是秦昭襄王得以继位的一个关键因素,但要说上决定性的就言过其实了。首先,嬴稷的母族在秦国已经占据了优势,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同胞兄弟嬴芾。在这个竞争过程中,赵武灵王狠推了一把,他的潜在优势突然迸发了出来,成为那个最合适的人。

1.《嬴芾 西帝秦昭襄王是赵武灵王扶立的吗,赵国的能量还没那么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嬴芾 西帝秦昭襄王是赵武灵王扶立的吗,赵国的能量还没那么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