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已经成为城市人阅读的一种新方式。昨天,“听书与读书——世界图书版权日北京版论坛”在国家经典博物馆举行。该活动由北京出版集团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分享了他们的听书和阅读经历。这也是北京出版集团自2003年以来连续16年在世界读书日举办的主题论坛。
论坛邀请了《读唐诗》作者、著名诗人西川、央视对话栏目主任迟、儿童阅读著名推广人阿佳、北京新华连锁有限公司出版人、品牌顾问、新华社记者、评论员桀、喜马拉雅调频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有声读物负责人等发表观点。西川认为,“听书”的形式在古今中外早已存在。无论是中国古诗词还是非洲大陆民谣,最早的阅读都是口口相传,声音的传递让文本获得意想不到的质感。但是有声读物给诗歌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给文本带来了限制。这种限制是否会激发新的文学可能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出版商的角度来看,刘明清认为,无论是“听书”还是其他形式的阅读,出版商都应该在核心内容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便在享受科技发展红利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在活动现场,《十月青春文学》杂志还组织小十月文学社成员表演了曹文轩《青铜葵花》的一个儿戏片段,形象地展示了听读结合的魅力。
1.《迟忠波 京版集团连续16年举办读书日讲坛 分享“听书”与“阅读”的体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迟忠波 京版集团连续16年举办读书日讲坛 分享“听书”与“阅读”的体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1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