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乐复职宏国光”,出自萧友梅1927年创作的《国立音乐院院歌》,那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的校歌。“上海音乐学院经典作品重录项目”日前启动,首批重录曲目包含萧友梅等8位作曲家的12首作品。

录制现场

去年6月,上海音乐学院与千千音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线“上音专区”,打造中国当代音乐互联网展示分享平台,将音乐创作与演奏成果等艺术资源呈现并共享。但有不少经典作品由于无法获得表演者、出版公司授权,或是录音质量较差、无法找到音视频,因而无法与大众分享。经典作品的重录应运而生。

录制现场

第一批作品于10月13日正式启动重录,包括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黄自的《怀旧曲》与《都市风光幻想曲》、丁善德的《新中国交响组曲》、桑桐的《无题》等8位作曲家的12部作品。项目总策划安栋介绍,此次曲目的选择优先考虑抢救一批老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没有排演过的手稿非常珍贵,录制刻不容缓,在这样一个主旨下最终敲定了这12部作品。

录制现场

其中,《哀悼进行曲》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这是萧友梅1916年在德国留学时谱写的第一首管弦乐作品,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第一首管弦乐作品,为交响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桑桐的《无题》以及与陈铭志共同创作的《怀念》均为手稿,是首次进行排演,“看到桑先生的手稿上面有很多中文的标注以及个人的心得,我感受到这些音符里面都体现了桑先生作曲上的才华,这首作品本身有点类似于欢快气氛的一个序曲,非常有意思。”艺术总监叶国辉在听完首次排演后表示。

来自英国AIR STUDIOS的录音师尼克·沃莱奇最为心仪的则是杨立青的《悲歌》。这部作品创作于1991年,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为音乐素材,将二胡与管弦乐队在音质音色等方面天然存在的不同,通过协奏曲这种对抗性与协同性并存的体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叶国辉介绍,杨立青本身也是教授配器的老师,从他来看,这部作品具有配器教科书式的典范,每一个音符、结构和章节之间都做到了很好契合。

录制现场

此外,《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是陈钢继《梁祝》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它以《长恨歌》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昆曲与交响乐的有机融合与交相辉映,表现了杨贵妃荡气回肠的悲剧命运。此次重录,已经84岁高龄的陈钢亲临现场,他表示,“人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在艺术这个更高的层面上写出一种家国之情和一种更大的悲悯之心。”

此次重录也是一次古与今的创作碰撞。大部分重录工作的参与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通过梳理手稿、参与排演等一系列过程,年轻人与老一辈作曲家超越时空进行了思想的交流,从优秀的老作曲家身上汲取丰富的作曲技巧以及高超的作曲技术,传承经典作品的精华。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经典作品纳入重录体系,并结合网络形式向大众推广普及,推动中国当代音乐经典化的建构。

1.《哀悼音乐 《哀悼进行曲》来了!上音经典作品开启重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哀悼音乐 《哀悼进行曲》来了!上音经典作品开启重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9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