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社会进入深度转型期,中国外交在不断变化和调整。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理念和机制不断创新。中国外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进入“大外交”时代,中国更有必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外交战略。
中国进入了“大外交”的新时代。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加深,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大国,中国外交日益呈现出“大外交”的特征。
第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全球化。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无论大事小事都有中国的身影。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还是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中国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国力的增强使中国更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是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表现,也意味着中国的国际责任和外交任务趋于繁重。
第二,中国的外交视角日益全球化。作为世界大国,中国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关注地区和全球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考虑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协调,需要向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解决方案,为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做出更大贡献。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显著增加了其在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力。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推动新的国际关系,与过去相比,中国的外交视角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更倾向于从全球地理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进行外交规划和运作。
第三,中国外交事务的参与者更加多样和复杂。中国的外交不再只是外交官的专利。中国进入全民外交时代。除了外交部,商务部和教育部也逐渐成为外交的主体。地方政府在对外交流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企业和个人“走出去”,使得外事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挑战。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更需要相互协调。
第四,外交类型更加多样化。近年来,国家元首外交、妻子外交、家庭外交、经济外交和公共外交如火如荼,中国的外交形式日益多样化。大国关系的运作、周边关系的管理、发展中国家的坚实基础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都要求中国在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国家之间的外交更加积极和协调。中国的“大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外交格局。如何充分发挥多元化外交的聚集效应,需要在制度和理念上不断优化。
战略观念需要大变革。在“大外交”时代,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外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战略观念的创新、精细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的有效实施,首要任务在于战略观念的重大转变。
第一,战略理念要更加注重共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断提出中华智慧和中国计划,其实就是要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中国风,有利于形成中国特有的外交风格。但中国外交的独特风格,既不是空中间的城堡,也不能被豪情所左右。这就要求中国的外交既要植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外交经验,又要顺应当今世界潮流,把握时代脉搏。中国已经从国际体系中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大大提高,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多地关注自己从过去的利益到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利益,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只有更加注重共同性,国际社会才能减少对中国“他者”的认知,减少对中国产生误解和误判的可能性,减少中国发展的障碍和成本。
第二,战略理念要更加注重协调。一是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协调。中国的对外战略不仅需要坚定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还需要不断增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一方面,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国际利益,这也是中国不断实施“一带一路、AIIB、澜沧江-湄公河”新合作机制的重要要求,这也明显体现在正确的义利观、诚信观、宽容观等方面。二是国际国内形势的整体协调。目前,中国的国际和国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世界单向影响中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两个大局的统筹需要协调好内外关系。三是部委之间的协调。当今中国的对外战略涉及到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外交部、商务部和国防部都是影响对外战略决策和实施的重要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大势所趋。第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中国对外战略主体多元化,地方政府成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各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利益需要得到加强和协调,使国家的对外战略避免走自己的路,形成强大的生命力。第五是国家与社会的协调。为人民外交不是一句话空。强大的公众支持是实施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础。
第三,战略理念要更加注重审慎。目前,中国正处于国际地位的“攀高”阶段,各种干扰因素日益增多。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加谨慎,必须始终牢记其战略理念的审慎性。一是防止战略透支。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战略要素之间的平衡以及战略目标、资源和手段之间的相互平衡。二是防止战略推进。所有的策略都有自己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展现战略效果需要时间。在向战略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战略评估和战略调整,防止战略迷失或脱轨。三是战略底线思维,战略一定要注意居安思危。只有多思考困难,才能更谨慎地实施策略。四是增加战略实力。如何保证自己大部分时间掌握战略主动权,战略决心很重要。在优化战略顶层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实施,这就需要掌握战略主动权,以我为主,确保战略关键目标不偏离,战略实施轨道不迷失。
战略规划需要“大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需要在文章布局上有大战略和长远规划。因此,要不断加强战略环境研究、战略资源动员、战略阶段规划、战略任务部署和战略能力提升。
第一,战略环境判断需要客观准确。战略环境判断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关系到外部战略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中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化险为夷,需要我们多下功夫去研究战略环境。特别是要关注主要国际力量的发展趋势、主要国际思潮和国际前沿科技。从时间维度紧密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空维度看,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地区、中央与地方有机统一;关系维护要根据时间因地制宜,实现时间、空和关系的立体组合。
第二,战略资源的动员要实现内外结合。中国全球外交战略的资源基础不仅需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还需要利用好国际资源。国际友好关系、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都是中国现有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伙伴关系建设推动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设,争取“朋友多,路好”;通过参与全球治理,我们将继续增强我们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参与国际组织的运作和改革,中国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第三,战略规划要围绕重点和顺序。首先,在时间节点上,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节点,综合考虑,逐步推进,遵循战略过程规律。其次,空的布局要注重不同区域的优先性,继续以周边区域为首要区域,不断巩固,根据自身的战略能力不断扩大在其他区域的国际影响力,不同区域的战略目标也要有所不同。第三,突出重点,加强战略投资。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增强周边机制影响力,推进“一带一路”和AIIB建设,都是重要课题。
第四,战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使系统顺利运行,需要加强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工作体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国外工作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被认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事实上,这也反映出外交战略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外交体制的改革。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中国外交实力向外交能力的更有效转化。
当前,世界正在发生百年不遇的巨变,中国对外战略也迎来了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发展需要继续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本身也日益成为影响外部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对外战略能力的提升将变得更加重要。
1.《大外交 中国“大外交”时代的战略谋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外交 中国“大外交”时代的战略谋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1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