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连续两个周期治疗成人新诊断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9例初诊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治疗组(30例),地塞米松40mg/d,口服2次,疗程4天。7天后再重复一个周期,之后就不做维持治疗了。泼尼松组29例,口服1.0 ~ 1.5mg·kg-1d-1,4周后逐渐减少。观察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短期疗效: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50.0%对24.1%,73.3%对55.2%,P < 0.01和0.05),治疗后第3周有效率仍高于泼尼松组,但无显著性差异(83.3%对68.9%,P > 0.05);0.05)。远期疗效:除第1个月外,随访第3个月地塞米松组和泼尼松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16.0%对20.0%,p > 0.05);地塞米松组在第2、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泼尼松组(24.0%对40.0%,32.0%对65.0%,p
【关键词】地塞米松;强的松;治疗结果;安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济南250012;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青岛,266003
对应作者:HOU·Ming,Email:houming@medmail.com.cn
[摘要]:目的:探讨2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HD- DXM)作为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初始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强的松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将59例新诊断的ITP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地塞米松组)连续4天口服40毫克/天的HD-DXM,1周后重复,但未能维持。其余29例患者(泼尼松组)口服泼尼松1.0 ~ 1.5mg·kg-1d-1,疗程4周,然后逐渐减量。结果:短期疗效方面,治疗1周和2周后,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50.0%对24.1%,P & lt0.01;73.3%对55.2%损益。3周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83.3%对68.9%,P > 0.05);地塞米松组有效率仍较高。从长期效果来看,随访第2、3个月时,地塞米松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泼尼松组(24.0%对40.0%,P & lt0.05,32.0%对65.0%,损益。0.01),而在随访的第1个月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16.0%对20.0%,P > 0.05;0.05).此外,地塞米松组耐受性良好,无严重感染或库欣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高剂量DXM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传统剂量泼尼松治疗。,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地塞米松;强的松;治疗结果;安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免疫介导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泼尼松是ITP传统疗法的首选,对约60%的患者有效。但长期使用泼尼松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减少或停用容易复发。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将其作为ITP的一线治疗[2,3]。本研究采用随机方法比较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和常规剂量泼尼松连续两个周期治疗新诊断成人ITP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新诊断的成年ITP病患者59例,均符合文献标准[1,2]。其中男性21人,女性38人,平均年龄31岁(16-65岁)。进入标准:血小板;0.05)。
2.治疗方法:地塞米松组口服地塞米松40mg/d,2次,连用4天,间隔1周重复1个周期,然后不进行维持治疗。泼尼松组采用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即每天口服1-1.5mg/kg,逐渐减少至最低维持剂量或4周后停药。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前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酌情给予血小板悬液。
3.疗效评价标准[1]:完全缓解(CR):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100 × 109/L,无出血;有效(r):治疗后血小板数量> 30× 109/L,比基础血小板多2倍,无出血。无效(NR):治疗后血小板计数≤ 30× 109/L或血小板计数增加不到基础值的2倍,或有出血。谁符合CR和r都有效。复发:获得CR和R后,血小板计数再次降至30×109/L以下或出现出血症状。
4.不良反应观察:(1)观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嗜睡等症状的发生情况;(2)观察库欣综合征的发生情况;(3)检测血压;测定血钾、血糖、肝肾功能。
5.统计处理: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ⅹ2检验比较有效率和复发率。(P < 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短期治疗后第1、2、3周复查血常规。两组中ITP的有效率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地塞米松组在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 < 0.05),地塞米松组在第3周的有效率仍高于泼尼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0.05)。地塞米松起效快,最有效的患者在一周内达到缓解。
2.长期疗效:从第二周期结束后第二天起随访3个月。有效患者在治疗后第一、二、三个月的复发率见表3。除随访第一个月有效患者复发率外,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地塞米松组在第2、3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泼尼松组(P < 0.05)。
3.不良反应:地塞米松组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短期出现腹胀、恶心、高血压、高血糖,治疗后恢复正常。无一例并发感染和库欣综合征。泼尼松组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库欣综合征。
讨论
香港学者率先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的ITP患者,有效率达85%。半数有效患者可长期缓解,不良反应轻微[4]。随后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5-9]。博斯特等人还发现,新诊断患者的长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复发/难治患者。意大利的GIMEMA研究采用了传统的6周期计划。结果显示,在第三至第五个周期后停止治疗的患者与完成所有六个周期的患者之间,有效率和长期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在随后的多中心研究中,每个周期缩短至14天,周期数减少至4个,再次证实3个周期后应答率可达到最大,但第4个周期后CR率增加。国内研究进一步将用药周期缩短至3个,常规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维持治疗,发现其有效率和长期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的患者[12]。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各种研究的有效率是相等的,重复一定时期可能会提高CR率和长期有效率,但仍然没有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地塞米松连续两个疗程治疗ITP的有效率为83.3%,长期有效率为68.0%,与上述国内外研究结论[4-11]相当,优于传统强的松治疗。大剂量地塞米松有效的患者大多在治疗后一周内出现反应,提示大剂量地塞米松比泼尼松起效更快,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血小板快速上升,从而快速改善临床出血症状。地塞米松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大部分不良反应为短暂性,无严重不良反应,而泼尼松组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库欣综合征。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从而激活调节性T细胞,抑制自身免疫反应[6,13];⑵通过抑制Tp细胞因子的分泌和上调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来纠正Tp/Th2失衡[7,8];⑶抑制B细胞激活剂,破坏B细胞成熟和稳态,阻止共刺激信号激活T细胞[5],(4)抑制CD8+ T细胞,诱导骨髓巨核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生成[14]。
与传统的常规剂量泼尼松相比,大剂量地塞米松起效快,疗效相当于丙种球蛋白,成本明显降低。它有望取代泼尼松作为治疗ITP的首选。然而,需要一项直接比较泼尼松和泼尼松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这种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很少。这项单中心随机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支持。
1.《medmail 连续2个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性血小板减少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edmail 连续2个周期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性血小板减少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3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