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我们注意到中国企业越来越热衷于走出去。中国企业家也开始冷静下来,密切关注“走出去”的税收筹划,把海外投资税收筹划作为策略之一,先进行设计,听取专家意见。
与此同时,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中国各地税务机关在“走出去”纳税服务方面也更加积极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走出去企业识别和控制海外税收风险,与外国税务机关谈判,解决税收纠纷,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税收环境和不同国家不同的税收制度下,中国企业家开始意识到,在海外投资时,海外投资的法律形式、框架构建、融资安排和商业模式的选择会对母公司和海外经营实体的税收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投资收益。如何在海外投资前制定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从而控制和规避税收风险,提高企业的全球运营效率,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在海外投资前应该做好的功课。
本文将围绕投资、经营和退出三个主要阶段,从税收的角度阐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要点。文章最后介绍了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税收争端的几种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一个
投资阶段的税收筹划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和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合适的组织结构是海外投资成功的基石,对母国、东道国和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相关税收影响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应贯穿于框架建设之中。
企业实体的法律形式
选择合适的投资法律形式不仅可以保护中国投资者免受相关法律风险,而且有助于投资收益最大化。
一般来说,企业实体的法律形式可以是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合伙企业、信托等法律形式。不同的法律形式导致商业实体在税收上的优劣,每种法律形式都需要综合考虑其税收影响。税法通常严格区分不同法律形式的税收待遇。
子公司是独立的税务实体,在东道国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减免。但子公司在分配股利时,除了对自身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纳税外,还需要缴纳代扣所得税。但分行在所在国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其所在国的总行属于同一法人实体。公司汇总计算损益,所以分公司的利润可以抵消总公司的损失。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税法并没有允许企业用境外分支机构的亏损来抵消境内总部的利润。
与公司相比,合伙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在国外以合伙形式进行的海外投资非常普遍,这主要是由于合伙本身不需要纳税,所得在分配给合伙人时可能会按较低的税率征税。在中国,使用合伙制并不是主流,但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改变。
海外投资结构的税收考量
普通股投资结构:
在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中国境内公司可以选择直接持有境外实体股权(“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在其他国家(地区)设立中间控股公司间接持有境外实体股权(“间接投资”)。常见海外实体的持股结构如图1所示:
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有许多优势。首先,间接投资在引进投资、集团重组、利润回流和退出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第二,可以更好的控制法律、税收、经营等方面的风险;三是通过设立中间控股公司,可以减免需要缴纳的境外代扣所得税,充分利用境外税收抵免;第四,有效控制投资收益返国时间,从而延缓纳税;第五,增加可用于再投资的现金利润。
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家(地区)的选择:
在间接投资的框架设计中,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家(地区)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选择合适的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家(地区)时,主要有以下税收方面的考虑:(1)中国企业是否更愿意通过特定国家(如香港)进行境外投资;(2)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家(地区)是否有广泛的税收条约网络;(三)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家(地区)是否征收股息、利息预扣所得税、资本利得税或者实际税率是否偏低;(4)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家(地区)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反避税法律制度。
就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家(地区)的选择而言,国际税收领域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投资东道国为印度时,中国企业通常可以选择在毛里求斯设立中间控股公司,间接控制印度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享受退出阶段的税收优惠。原因是根据印度和毛里求斯签订的税收条约,来自印度的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收益可以在印度享受免税待遇。
二
运营阶段的税收筹划
中国企业在跨境经营过程中,应遵守各国地方税法,密切关注重要税法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境外投资税收安排。中国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税收安排:
东道国的税收优惠
中国企业在跨境经营过程中,应选择最优惠的法律形式,充分利用东道国提供的地区和行业税收优惠,将东道国的实际税负降至最低。
融通资金安排
税法通常对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区别对待。债务融资通常可以用利息抵消应税所得来享受税收优惠。集团母公司可以向关联方借款,减轻企业整体税负。具体办法可以是,境内投资公司向境外被投资公司提供贷款,被投资企业因贷款而支付的利息,可以用来冲减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母公司除了通过关联方直接跨境借款外,还可以通过背对背贷款、关联方担保或融资租赁等方式达到债务融资的目的。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不同,在一个国家行之有效的融资安排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变得不可行。具体方案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各国转让定价税制对资本弱化和利息扣除的税收处理的规定。
跨国供应链管理
转移定价是跨国供应链管理中税收筹划的核心问题。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转移定价问题更注重不同税收管辖下的利润分配。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主要取决于集团内关联企业承担的职能和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履行的职能和承担的风险越多,利润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达拉斯到礼堂中国企业要充分考虑集团内每个企业的税负,合理安排其在供应链中的职能和风险,从而优化全球商业模式,合法节税。
然而,通过关联交易将所得税税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利润转移到所得税税率较低或免税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一直受到各国税务机关的高度关注。中国企业应注意防范转让定价的风险,特别是最近世界各国竞相遵守的反“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措施带来的风险,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尽可能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使企业获得的利润与其承担的功能、风险和资产相匹配。
集团重组
一旦初步的组织架构确立,投资路径就基本确定了。但随着国际商业和税收环境的变化(比如英国最近公布的Google Tax用于打击跨国公司避税),中国企业家可以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经验,充分利用海外法律实现后续的集团重组,从而优化商业模式,实现节税,包括但不限于合并、分立、重组、倒置等。
与中国法律允许的重组方式相比,海外重组方式更加灵活和复杂。根据我们服务国际跨国公司的经验,以目前国际税务界热议的税收倒置为例,我们介绍如下:
简单来说,税收倒置就是允许在一个国家(通常是高税率国家)开展主营业务的公司,通过直接移动注册地(方案一),在另一个国家(通常是低税率国家)设立新公司,然后吸收合并该公司(方案二),或者直接合并另一个国家的海外子公司吸收合并该公司(方案三),从而规避高税率原国家的税收管辖。大多数情况下,税收倒置改变了公司所属国家的税收管辖权,从而降低了整体税负,但这通常不会改变其原有的公司治理和经营模式。比如假设B国出台了新的法案,对集团未来在B国的运营非常不利,B公司想离开B国,搬到商业和税收环境更友好的C国,以上三种方案都可以达到迁移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利润汇出
利润汇出的税收筹划有利于海外业务的拓展和海外自由资金的使用,也可以降低海外投资收益汇出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将海外利润汇回国内,包括但不限于:
支付购买有形商品的费用
支付服务费
支付版税
偿还贷款的利息和本金
分配股息和红利
利润返还的税务考虑主要包括:
(1)充分利用税收条约网络,在股息、利息和资本利得汇回报过程中尽量减少或免除税收负担(注意税收条约中关于常设机构、受益所有人和反滥用税收条约的规定);
(2)递延母国对海外收入的税收(受母国受控外国企业规则的限制);
(3)准确确定特许权使用费和服务费的性质,分析比较不同支付名称下的税收影响;
(4)确保关联方之间支付的金额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等。
根据中国最新的税收立法,我们注意到中国税务机关正在加强研究和完善受控外国企业的税法。在纳税遵从方面,中国于2014年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第38号》,要求居民企业报告境外投资和收入的相关信息。此外,最近,中国税务机关公布了首例受控外国企业在华反避税案件,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案的特别之处在于,境外设立的香港公司向山东省税务机关提出的居民企业身份申请引起的特别纳税调整,并非常规受控外国企业的案件。但可以看出中国税务机关加强受控外国企业管理的决心。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深入,未来五年内,针对受控外国企业的特殊税收调整案例可能会越来越多。因此,企业需要对在华境外收入的延期纳税规划更加谨慎。
三
退出阶段的税收筹划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资本退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转移主办公司资产,然后清算取消主办公司;
转让所在公司的股权;
转让中间控股公司的股权;
中间控股公司或东道国公司在公开证券交易所上市。
资产转移
从税收的角度来看,通过出售东道国公司的资产来收回投资的税收成本通常较高。因为除了所得税,还可能涉及其他潜在的高税收。如果投资涉及房地产项目,所涉及的契税、房产税等税种会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售价。
但从买方的角度来看,通过资产转让可以避免公司的潜在负债,用增值资产可以获得更高的税收成本。
股权转让
与资产转让相比,股权转让的税收成本更低。通常只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和印花税。
此外,有效的税收筹划可以降低股权转让的税收成本,为投资退出提供更高的灵活性。以图表3中的股权结构为例,中国公司可以通过中国公司转让香港公司股权(选项1),或者通过卢森堡公司股权转让(选项2),或者卢森堡公司股权转让(选项3),间接转让欧洲公司股权。三个计划下所得税的税务影响如下:
方案一:中国公司股权转让所得需要缴纳25%的中国企业所得税。并在香港缴纳一定的印花税。
方案二:根据香港-卢森堡税收协定,卢森堡对卢森堡中间控股公司的资本利得转移不征税。香港一般不对股权转让收入征收利得税。此外,投资者在将投资收入汇回中国之前,可能不需要缴纳中国所得税,从而享受到中国所得税延期缴纳的好处。
方案三: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卢森堡公司转让欧洲公司股份的资本收益可以在卢森堡免税。卢森堡公司以股息的形式将资本利得分配给香港公司,香港公司不征税。与选项2类似,投资者也可以享受递延纳税的税收优惠。
列表和退出
与上述股权转让相比,一般来说,通过上市退出投资不会造成额外的税收负担。
一般来说,退出策略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买卖双方的协商,但交易的整体税负无疑会影响最终的投资回报。
四
国际税务争端的解决
下面重点介绍两种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相互协商程序和预约定价安排。中国企业可以解决双重征税或外国税务机关不公平待遇等税务争议。当然,在东道国(地区)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争议可以通过地方税务诉讼、行政复议、税务结算等方式解决。
相互协商程序
相互协商程序通常只在签署税务条约的缔约国主管税务当局之间进行。主要目的是保证税收条约的有效适用,有效避免双重征税,消除缔约国之间对税收条约解释或适用的分歧。
由于谈判内容会涉及有关国家的税收利益,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让步。因此,谈判能否达成一致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国家的国内法是否赋予主管税务机关做出让步的权力。有鉴于此,中国纳税人应在启动相互协商程序前,对国际通行做法、税务争议所在国家(地区)税法、司法判例和税务局公布的案例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实施办法》(简称56号公告),反映了国家税务总局为完善相互协商程序、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解决国际税收争议所做的努力。与以前的规定相比,56号公告在相互协商程序上更加详细,处理过程更加规范和高效。近日,中国税务机关宣布,一带一路首例海外投资企业维权案圆满完成。中国企业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开始了相互协商的过程,经过中国驻该国大使馆的努力和沟通,外国税务机关最终同意公司的贷款利息按照税收条约享受免税待遇。
预先定价安排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就未来一定时期内关联交易的定价,预先约定定价原则和方法等重要税务事项的安排。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预约定价安排,将潜在的事后对抗转变为事前合作,增加税收的确定性,降低境外税务机关调查和重复征税的风险。
对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来说,预先定价安排已成为提高其税收确定性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外国跨国公司向中国税务机关申请预约定价安排。不幸的是,我们很少看到中国企业主动向中国税务机关申请与外国税务机关签订预约定价安排。但是,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以上讨论只是对境外投资税收筹划的总结。
在复杂的国际税法规则下,找到一个合适的税收筹划方案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不容易。不断变化的国际税收环境也决定了中国投资者需要不断审查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性,并对方案本身进行及时调整。
最后,建议中国投资者借鉴成功的税收经验,与有经验的税务专业人士探讨,以最佳的税负做出投资决策。
1.《利得汇 企业境外投资必备功课:“走出去”税务筹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利得汇 企业境外投资必备功课:“走出去”税务筹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4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