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
它照亮了现实和未来!
同安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核心地带,厦门西北部。是厦门最大的行政区,著名的侨乡,台湾同胞的祖籍。总用地面积658平方公里,连接翔安区和集美区,距厦门岛约40分钟车程。环东海域位于同安区和翔安区交界处,是厦门市政府新规划的市北中心。
地名的起源
同安历史悠久,从西汉武帝命平越留在石应城(今同安小西门)并把河洛方言带入中原,至今已有2140多年的文明史。
若有“同安”之名,则已有1720多年的历史。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晋安县设在同安县。虽然当年加到了金安县,“同安之名始于此”。
据说,当一个县成立时,“铜山”的“通”字(梅山,与梅山莲花寺建于唐代,朱的石头字“铜山”用朱砂镌刻)被作为县的名字,“安”一词的意思是稳定。分别离开同安区后,就有了“和同安一起寻求共同幸福”的意思。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分析南安县西南四乡(永丰、明升、绥德、武德)设立大同农场,是同安县的前身。但唐干福三年(876年),武德乡从大同农场分离出来买下武德农场(今长泰县),所以五代以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正式建立同安县时只领导了三个乡。
但当时县城管辖范围较大,东西宽115里,南北宽135里,包括金门县、厦门岛、集美区、翔安区、海沧区(部分)、龙海市交尾镇。
它的地形图就像一只梭子蟹,所以民间俚语说:“南安的阿弥,晋江的一个圆盘,同安的一个辽(读齐)指的是这些邻近县的古代地图的形状。
五代至870年民国初年,同安县行政区划基本稳定,除乾隆四十年至民国元年设立麻香堂外。
辛亥革命后,同安县开始发生变化,而且趋势越来越小。1913年11月,李家赫、金门、思明县从同安县分离;次年7月,分析思明县金门和大榭岛位于金门县(2004年12月30日金门举行建县90周年庆典),基本掉了同安县的“脚”。
1953年11月,同安县集美乡隶属厦门市(设郊区,后改为集美镇)。1957年4月,同安关口镇金寨、金山二乡划归陇西县(今陇海市),其余12个乡属厦门市郊区。剩下的同安县行政区连续维持了40多年。
1997年4月30日,同安县划区,但地区不变;2003年10月19日,“翔安区”在同安东半县(相当于清代的麻香堂)设立,所以同安区的土地面积只有727平方公里,但仍是厦门六区中最大的行政区。
“同安”除了这个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名外,还有“依桐”、“伊尹”、“银通”等别称。
“银”字是“银城”的简称。同安在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建立县城。这座城市因其“东西宽南北窄,如银锭”而得名殷诚。
南溪有三块石头,形状像鱼,颜色像铜,所以它也被称为通榆市(康熙版,大同志,第一卷)。因此,“白银城”和“通榆城”就成了同安县的名字。
“银城”诞生后,几代人接踵而至。明代学者林火著有《怀古赋》。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同治黄斌为《同安县志》作序,谈“殷诚芦道,富民富山水水”;清代陈的《三秀山怀古》有诗“我爱东北,登高有我心”。
《银通》始于朱。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为同安县主簿时,到关口拜访,赐社八名,各附诗一首,其中《祝雨岛夕阳红》诗曰:“自古管河,银锁同鹭岛。
黎明望平原,阳光灿烂,霞光映山。”后来,“银通”一词被广泛使用。《吴燕玲氏族谱》说:“吴坤(即宝圣帝)远祖入清溪(今安西县),因食疲而居临漳。斋戒第九年,父不敢过公,圣母黄泉,避乱隐居银通之南,海边,择白礁结先住。".
同安朝元官《银通元门外张氏族谱》云:“齐启功自唐以来奉命与陈宫、王守福建,后至银通稷山村留守家中”。
《莲乡内田林氏族谱》说:“先祖从清溪(安溪)迁居白银,又回到立洞连田”。一些寺庙和祠堂的对联上还嵌有“银通”和“伊尹”的名字。
新民西塘张祠堂是同安最大的单体祠堂。所以民间有“东有黄坑柄,西有濠灵康,西有孤(单入)宗祠”的俚语。
祠堂里有一副对联说:“南艺东山祖上是黎姿,银如龙,国犹以德。”。
台南市道光年间修建的“银通妈祖庙”与“银通”的皇冠相连:“银海不浪,人定渡日,与民同乐。”。
西溪口铺陈家是金门下坑的一个支系,其祠堂楹联以代表金门的“乌河”之冠相联:“乌岛派显千年银城,江汉千代山”。
台湾彰化市供奉宝生皇帝的清安寺,有如下联盟:“保护故土伊尹祥光赵万里,宣传皇帝的皇西庙镇千年”。新店百浦红石家庙会是:“基金会学校设在广州固始县,百浦聚居地,是宋国盛世”...这些“银”字,显然不是指“产银之地”,而是由“银城”引申为指“同安”。
一些民间俚语,如“一金铺(漳浦)、二银山、三铜山(东山)”或“无金(金门)、无银”,都是“同安”的意思。
地名是海外村民寻根祭祖的象征
正是这种纽带维系着“同根同源,中华之爱”的执着
“同安”这个名字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但到目前为止,她仍然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值得“同安人”的宣传和喜爱。
现在你终于知道了!
急!又一个新骗局席卷全国!厦门被骗了!
同安老农家乐已经整顿好了!拆迁以来大家都有!
1.《同安 同安这个地名的由来!连最地道的同安人都不一定知道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同安 同安这个地名的由来!连最地道的同安人都不一定知道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4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