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人间正道是变迁》播出已经十几年了,当然是很受欢迎的电视剧。通过杨家和瞿家的恩怨,把中国近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尽收眼底。那么剧中这些人物的原型是谁呢?
2009年最火的电视剧无疑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拍摄的50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变迁》。该剧在央视八套的平均收视率高达3.03%,远远领先第二名1.78%,甚至远超同期央视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但该剧当晚22:36在央视星夜剧场重播时,单日最高收视率高达1.05%,创下当年新纪录,将非黄金时段秒变成黄金时段。
该剧以瞿、杨在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最辉煌的岁月里对主义的追求和情感纠葛为主线,将这段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大规模再现,将兄弟、师生、同学、恋人等各种情感与国共两党的对立和斗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黄埔军校的成立、廖遇刺、中山舰事件、北伐战争、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四·一二事变、南昌起义、Xi事变、平型关大捷、抗日密码战、国共军事调解、进军东北等20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串联在一起的,都融入了两个家族的情感与教义的冲突之中。
所有的历史背景都是真实的,出现的人物都是虚构的,而真实的历史人物隐藏在幕后,基本不出现。这种独特的设计将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完美融合,激发了观众对探索历史的浓厚兴趣。
剧名取自毛泽东的诗《解放军占领南京》:“有情苍天老,正道沧桑”,其中的“有情苍天老”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金铜仙歌》,而“正道沧桑”则有“欲行正道,必经沧桑”的深刻含义,非常接近这部电视剧的主旋律。
剧中那些人物从名字上自然是虚构的,那么历史上有原型吗?我们听老周的。
第一个当然是第一英雄杨立青。据剧中人说,黄埔三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在上海参加过地下斗争,担任过红军司令、红色大学老师,参加过长征、八路军负责人、反大学老师、解放战争,先是主管东北军事工业,后是司令员,还参加过湖南的和平解放。1955年基本不匹配。
看到这段经历,老周首先想到的是开国将领中传说中的大将陈赓。他是黄埔一期,东征时救了蒋介石一命。1928年任中共中央特勤处第二师(情报)负责人,在上海地下前线作出巨大努力。回到苏区后,担任红军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396旅旅长,但没有参加平型关战役。但解放战争期间他没有去东北,而是迁到中原,在那里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他被授予将军军衔。这些经历与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与、何并称“黄埔三杰”的黄浦名将陈赓。
陈赓和杨立青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反大学教师,解放战争时期负责东北的军事生产,但这种经历和杨志诚是一致的。杨志成当过反大学教师,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委,担任东北解放军军需处处长,杨志成也出生在黄埔军校,但不是第三期,而是第五期。
二十九届时,杨立青被调到红军大学当老师,当红二三班的班主任,带一批红军老同志。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杨立青带每个人去炸鱼,结果是一篮子鱼,三把枪和一万银元。他还抓获了一名反动分子——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完全可以成立。主角是红军的廖汉生。当时军队生活很艰苦。十天半见不到肉是常事,所以贺龙关向应喜欢在业余时间钓鱼。一方面,钓鱼可以改善他的生活,另一方面,钓鱼可以培养他自己。每次去钓鱼,他总是带几个人。郭鹏和廖汉生经常被“抓住”,但在当时,这些年轻的将军们非常热血,钓鱼无异于痛苦的折磨。有一次,郭鹏每两三分钟就提到一次鱼竿,他就去河边钓鱼。他挥挥手:“你们两个,给我一个前角钓鱼的,别在这里捣乱,不钓鱼就别想回部队!”但是郭鹏和廖汉生直到天色已晚才得到任何东西,所以廖汉生从卫兵那里拿了两个手榴弹,环顾四周,递给郭鹏一个,他们用一双眼睛把手榴弹扔进了河里。两声巨响后,卫兵们顺流而下去抓鱼,除了一筐鱼,他们还抓了一个人!而且已经晕倒了,这下可把廖汉生吓着了,如果不小心撞伤了人,那可是大事!赶紧找医生抢救。他醒来后,已经不是有口音的本地人了。终于,政治安全部的人来了。等他过了班,原来这是一个土豪的儿子。他顺流而下,去拿沉在河里的子弹和漂浮物,正好赶上廖汉生去炸鱼。于是廖汉生迅速派人顺流而下,在河底发现了50多支长短枪、五六千发子弹、一万多枚银币,还有12支廖汉生马上用这些东西成立了一个公司。他知道后称赞道:“廖汉生真是个有个性的人,两个手榴弹,换来一篮子鱼,外加一个连!”
第二个是关于屈恩的。看到这个名字立刻让人觉得这是瞿秋白和周恩来名字的组合,瞿恩的经历确实是周恩来加上瞿秋白这个黄埔教官,领导上海的地下斗争,这就是周恩来的经历。被国民党军队俘虏是瞿秋白的经历,因为他没有参加长征。被捕后,他受到了高度礼遇,最终被当场击毙。瞿恩一家在法国求学,是中国共产党另一位早期领导人蔡和森的经历。1919年,蔡和森随母亲葛郝建、妹妹蔡畅和女友向警予赴法,参加了巴黎“勤工俭学”的组织工作。瞿家的革命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是蔡家的写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共产主义家庭。中共中央委员有四人: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部长蔡和森之子,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媳妇向警予,中共中央第一女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中共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蔡畅的女儿;女婿李富春,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重工业部长、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
瞿恩给素未谋面的儿子写了一封遗书,让人想起了著名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如此相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赵一曼和黄埔也有关系。她毕业于黄埔六女团。
让我们谈谈瞿霞。按曲恩妹的说法,自然是蔡和森的妹妹蔡畅和蔡畅,他们1919年去了法国,1924年从法国转到苏联莫斯科大学。1925年回国,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这与瞿霞回国帮助黄埔军校翻译广州教材的事实基本一致。瞿霞八年的牢狱生活和婚姻生活的曲折,显然是从共和国第一位女组织部部长帅蒙奇的经历中汲取的。
三期六班班长范希亮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放弃旅长一职成为黄埔学生的经历,自然是范。当时,任粤军总司令、闽粤军总司令部代理参谋长,上校军衔。考上黄埔一期的时候他30岁,是黄埔一期年纪最大级别最高的官员,所以更受重视。毕业后和其他毕业生一样,从排长、连长做起,是黄埔一期第一任领导、老师,终于在解放战争东北战场被俘。被俘时是东北“剿总”副总指挥,锦州指挥所所长。
处决瞿恩的原型是宋希濂处决瞿秋白,宋希濂也是黄埔一期。当时担任国军第36师教师。张秋白不是黄埔教官,自然不可能给黄埔礼遇。而瞿秋白是上海大学的社会学主任,讲课生动活泼,对学生影响很大。宋希濂学生时代,读过瞿秋白的文章,就把瞿秋白当弟子看待,命令部下尊称他为“先生”,以礼相待。至于范希亮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牺牲,则是无数黄埔师团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真实写照。最接近的应该是远征缅甸牺牲的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戴安澜是黄埔三期。
再来说说杨立人。电视剧里的众多角色中,杨立人是特立独行的,与以往对这类角色的脸谱化相反,极具颠覆性。他有教义,有信仰,有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从剧中人物来看,建立中央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中央骨干成员,自然是原中央台长徐恩曾。在Xi事件中被拘留,这是军事指挥官戴笠的经历,但戴笠并没有跟随蒋介石到Xi安,而是在蒋介石被拘留后随宋美龄去了Xi安。至于最后担任东北“剿总”副参谋长的情节,历史上情报系统是以战区“剿总”副参谋长的身份诞生的,只有徐州“剿总”副参谋长文强,但文强是军事指挥官而不是中层指挥官。文强是黄埔四期,林彪的班长。参加了南昌起义,但1931年秋被捕获救后,被缓刑一年。一气之下,文强脱离党,加入国民党,成为军统骨干。更不为人知的是,文强的堂妹是毛泽东,文强的姑姑文齐眉是毛泽东的母亲。
剧中,杨兄弟分别在国共两大阵营中担任要职,这在现实历史中是没有的。但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暗示。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就像一对兄弟。两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联手打造黄埔,并肩承担北伐。你我之间的感情五味杂陈,其中的关系颇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正因为如此,即使经过了十年的互斗,当日本侵略的铁蹄逼近时,国共第二次合作也成了“兄弟怕墙,外敌防他”这句老话最现实的诠释。
但是,即使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蜜月期,在国共合作的典范之地黄埔军校,两党始终有着微妙的合作与斗争关系。当时黄埔的国共斗争是通过少年兵联和孙文学会的对立来表现的,这一点在剧中也有详细的表现。
正是由于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才取得了近代史上历次对外战争中唯一的彻底胜利。所谓“兄弟相联,利断金”。然而,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再次相遇。三年内战,战火不断,满目疮痍,令人唏嘘。
剧中的父母杨廷和在去世之际,面对杨丽华收养的燕恩遗腹子废名,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曾经是一家人,以后也还是一家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天涯海角,你要去哪里。”这段话似乎就是话剧《人间正道是变迁》的深意。的确,只有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真正认识到只有把国家的民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复兴。
至于楚材,毫无疑问,基本上是陈立夫的原型。楚材和陈立夫和美国大学毕业,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的一模一样。之后,他们组成了国民党第一特务机关——中央组织部调查处,也就是中央委员会。不是陈立夫,只是楚材自杀的结局,而是蒋介石胆大妄为的陈布雷的结局。
最后,董建昌和瞿恩形成鲜明对比。屈原是理想和完美的化身,而董建昌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在广州的经历和李很接近。李、担任黄埔军校招考委员会代理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与一致。最后,湖南的和平解放是国民党元老程潜的故事。
剧中主要人物基本都是虚构的。剧本提交给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党史专家和军史专家进行严格审查,但还是出现了大乌龙。剧中人物出现了“唐木鱼”和“谢雨时”。这两个名字应该完全是编辑杜撰出来的,但和历史上的真人同名。巧合的是,两人都是黄埔学生,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唐木鱼”历史。
十年后,看完这部经典电视剧,依然觉得深刻,充满人物,个性鲜明,对动荡的时代做出了精彩的演绎。
1.《瞿恩原型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物谱,杨立青瞿恩董建昌的原型究竟是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瞿恩原型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物谱,杨立青瞿恩董建昌的原型究竟是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2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