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幽默已经是网上的月经贴了。
申腾,诗读之王,东北F4,成了新的黑土地三宝。在神曲的沉浸下,很多人已经看不下“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这七个字,辜负了东北喜剧演员几十年的努力。
然而,与艾香连拍的11部电影的辉煌相比,另一部东北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东北家族》的待遇显然不太好,甚至已经开始被逐渐遗忘。
时间可以追溯到世纪之交。如果说赵本山给东北三省的农村日常生活带来了火,那么《东北世家》真的让东北更多小人物的生活冲到了全中国。
“老张开车到东北,撞了一下;司机很无赖,跑了...翠花,供应酸菜!”主题曲《东北人活雷锋》及其Flash版MV家喻户晓。
词曲作者雪村仅仅凭借这首歌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网络歌手,他的开拓程度远远落后于刀郎的十八街,仅仅和庞龙隔了两三年。
这部剧甚至创造了当年收视的奇迹。90后晚上吃完饭,连作业都没写,等着和全家人一起笑看电视。可以说是杀光了老少。
但是,虽然轰动一时,但在如今的网络关注中,《东北家族》明显不如同时期的作品,你甚至很少看到关于它的段子和表情包。
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这部剧太土太悲。
《我爱我家》是一个知名的老干部家庭,《有孩子的家庭》是一个海归中产家庭,北京三室一厅。相比之下,《东北世家》就寒酸多了——
一家人挤在工业厂房里的老式苏式公寓楼里,颜色是灰色的。
《有孩子的家庭》只比它晚播了三年,但是场景的设定太差了
▽
在下岗潮的背景下,全家人可谓“生而伟大,活得憋屈”。
牛永贵,一位老人,是一家国营工厂的退休焊工。他总是追忆过去,抱怨,很难理解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新鲜事物。他喜欢戴上他的旧凭据,他的话大胆和小。只有快嘴豆腐心的妻子陈九香能完全服了他。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刚把孩子送到工厂就业,突然赶上国企改革。太棒了,三个孩子都成了“什么都不做,吃不饱”的风险厌恶者。
妞妞的姐姐在厂区的一所幼儿园当老师,嫁给了一向视自己为“未来大款”的,但她不得不面对自己油嘴滑舌的丈夫出轨的现实。
牛,唯一的男性,30多岁的下岗工人。他买断了资历,在家游手好闲,但他整天梦想着发财。他向父亲要他侄子的零花钱。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这是牛肖伟的口头禅,直到他打开达达杀猪盘,然后天天标榜自己是老大。淫秽表演是中国电影银幕屌丝的鼻祖。
唯一不符合屌丝的是她嫁给了胸大貌美的朱婷婷,天天谈“亲”谈“什么”,所以一直被无数直男讨厌。
如果说牛肖伟是屌丝男的代表,那么她的妹妹牛小玲更像是如今网络上的迷途少女。
自信前卫又娇气怕吃苦,二十几岁也懒得出去找工作,掌握了快速把一切都搞砸的技巧,包括谈恋爱。她爱的人不爱她,爱她的人不爱她。她最怕的就是参加同学会,和别人比。
不行——失去家人的好人,彼此都没有关系,每天就想着怎么把人埋了。
嘴不能毒,情景喜剧的三宝——黄色段子、落地风光、互葬——都做到了极致。
看完《东北一家》,可以看到东北人把歇后语和比喻句用到了极致。
上唇触天,下唇触地——语气不小;
那就是张飞和李悝jy在一起——整个黑社会;
手掌上的长胡须——老兵;
光着身子打灯笼——出丑;
向山下弯——钱紧;
老鼠带枪——窝是水平的;
疯狗圈圈啃呼啦圈咬;
警察逮捕了他的父亲——公事公办;
把一根黄瓜泡在十罐醋里——可以酸;
你马上给我土豆动起来——滚球;
小脚老太太踢球——绝对前卫;
在老黄瓜上涂一些绿色的油漆——把它装饰得嫩一点。
这并不奇怪。
毕竟《东北家族》是一部叫《英国家庭喜剧最后的荣耀》的作品。英达和英宁联合创作了《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的中国情景喜剧王国,他们最擅长用新鲜的语言挠你的心。
包袱持续三秒,金句不断,老牛骂人,蛤蟆是最爱。
面对如此生动灵活的词语,任何带有动词和器官的脏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英国喜剧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因为大家都泄了气,桌子底下很多龌龊的事情也暴露了出来。有很多报道说这部剧败坏了东北人的名声。相反,现在才发现,即使放在全国各地,关于人性的细节也真实得可怕。
比如前段时间网友因为曲玉婷母亲挪用下岗职工补偿金而争论的时候,有人提到老牛家:
“看看《东北世家》,你就知道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是多么的无力。”
重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下岗人数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编剧英宁完全是根据他下岗亲戚写的剧本:“牛永贵是根据我亲戚写的,这个家是东北真正的家庭。”
牛永贵夫妇为工厂贡献了半辈子。只有当残酷的现实突然降临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才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深深的怀疑。
但是,虽然下岗潮卷走了生命的尊严,但制度意识依然深深植根于老牛家的心中。
陈九香看不上儿子的小饭馆,希望他们能找个跟人家老师一样体制的工作,因为“不需要下岗,旱涝保收”。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自然能体会到这种矛盾心理——不能幸福,但还是相信铁饭碗。
年轻人更矛盾。懒惰的牛肖伟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暂停工作,留着工资”,不工作就拿钱。
妞妞是最好的朋友,只要他出来,一定是个和他打架的直男。每天都骗女朋友牛小玲去看“外面的世界”。
现在的舆论总是喜欢用“三观”来评价文艺作品,却忘记了无论时代背景如何,没有人有权利去质疑别人的人生选择,更何况是在这样一群被生活撕裂的人身上。
其实很多英国家庭的喜剧,从《马姐姐》到《东北一家》,都被裁掉了,但现在看起来都是苦尽甘来的悲剧。
在这锅东北炖菜里,父母的短暂、喜怒哀乐都一起炖着,热气腾腾,响个不停。然后用最犀利的吐槽,真实的展现了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是大不大。
比如牛,带着儿子,被身边的人用“为了孩子好”的说辞说服再婚。
结果,儿子君君被这种强加的爱逼得哭笑不得:“父母不是有病吗?我希望我的孩子们的翅膀变硬,我害怕我会飞。”
台词都是东北老男人老女人的低俗俏皮话,但是到处都是违禁品,两句话就能看出来。
即使你不是东北人,也会产生深深的共鸣,然后感慨:编剧本可以在18年前写出这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东西。
表现不突出,政绩不突出,轻腰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议不发言,只有前列腺发炎——是当代颓废的社会恐惧青年自己。
甚至牛,早在本世纪初,就神预言东北的养老金发不出去,儿子退休了拿不到养老金。
比起现在的国产剧又亮又美,北漂毕业一毕业就能住进豪宅,《东北世家》太寒酸了。
然而,正是因为牛佬的普通家庭,这部剧才更接近生活的本质。因为生活本来的样子不土气?
这也可能是当年一批国产情景喜剧让人百看不厌,经常看新的原因。
它们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基于一个有共鸣的现实社会,而不是人们制造的空中的城堡。
一部致命的、准确无误的、明白无误的戏剧不仅能戳中社会普遍性的问题,而且每部戏剧还能有自己的气质。
《我爱我家》是高层次的负担,《闲人马大姐》是琐碎的街头,《武林外传》是胡闹的侠义,《有孩子的家庭》是童年的痛点,《东北人家》以最大的俗笑抛出赤裸裸的真相。
尤其是与一些既“抄袭”剧情线,又“汉化”气质的情景喜剧相比,其独特性实在是太难得了。
PS:最后给大家一个彩蛋。
《东北世家》堪称铁打的老牛家,大牌明星王力可刚、黄宏、丁力、蔡明、潘长江、高秀敏、文星宇、魏凡,甚至冯小刚的客串也不过是为了扮演偷马盗葫芦的角色。
是的,我是邓超。扮演一个回到家乡的年轻人,18年前的喜剧菌比今天强多了。
更让人没认出来的是,沈腾的处女作是《东北世家》。当时他还在武艺大二,穿军装也不妨碍沈叔叔白嫩嫩的。
结束
1.《东北喜剧人 东北人的丧与萌,都在这部快被遗忘的喜剧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北喜剧人 东北人的丧与萌,都在这部快被遗忘的喜剧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7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