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今世界,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日益突出和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改革文化体制。
像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齐头并进了一辈子——1979年,广州出现了第一家音乐茶馆,市场力量开始向传统文化领域渗透;1988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文化市场管理条例》;2000年,“文化产业”一词正式写入中央文件;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2009年,中国第一个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
截至2012年9月10日,528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单位、57家广播电视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党刊发行单位全部完成转制。在确定需要转制的2103个国有文化系统艺术团中,截至9月底完成2093个,占总数的99.5%。全国3388种非时政报刊中,完成改革任务的有3271种,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取得新进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浅谈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及成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浅谈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及成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21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