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英:他比梁思成早五年创作建筑
它是刘诗英教授独特的表现手法之一,被称为“刘圈”。图片/记者严鹏波
9月24日,刘晓春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想念他的父亲。
湖南大学礼堂建于1952年,由刘世英教授设计,至今仍是校园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老照片由、刘道行、许提供。
1950年,刘诗英拍了一张全家福,女儿刘晓春坐在前排,刘道行坐在右边。
1928年刘诗英的结婚照。
1924年2月16日,春节刚过,元宵节之前,上海海滩还沉浸在浓浓的新年气氛中。31岁的刘诗英(音译)是上海九江路14号华海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她和大四学生王克省在大东宾馆举办了一场春季宴会。会前,刘诗英发表了讲话:建设一个国家的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性。回头看我,我毫无生气,一种压抑的精神体现在建筑上。
刘诗英慷慨激昂的演讲,就像一场反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运动:他批判中国的官邸、厕所胡同、监狱围墙、道德卑劣、知识匮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应该从事艺术运动和生活改善。这是中国文化,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篇演讲中的思想火花照亮了刘诗英此后的建筑生活。
作者/记者褚文静
1934年,刘世英告别故土,举家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他于1973年去世,从未离开。
在这漫长的40年里,刘诗英的设计和规划奠定了这所大学未来的面貌。在这里,他留下了一个铺满琉璃瓦的宫式厕所,一个没有墙壁的校园。
与梁思成同名的建筑师、苏州城市规划的创始人“北梁南流”被历史的尘埃湮没。
直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第一个将西方建筑科学教育引入中国的建筑师。他在1923年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建筑系,比梁思成早五年。
选择:从制服年到建筑生涯
2015年秋分半明半暗。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一束太阳光从高高的玻璃窗射下来,在铁锈红色的墙壁和灰蓝色的地砖上留下一道奇异的光。79岁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世英的小女儿刘晓春在大厅里反复抚摸着父亲的铜像:“我想念我的父亲。”我哭得像个孩子。
刘晓春有七个姐妹,当他父亲重病住院时,她们轮流照顾他。1973年7月15日,刘世英去世,是刘晓春守护着他的床。她还记得父亲中风两年多的那一刻,突然睁开眼睛,双手紧握她的手。当刘晓春把手抽出来时,他的父亲已经断气了。“我后来觉得,父亲那一瞬间的眨眼,应该是大家常说的。”刘晓春说。
在刘晓春眼里,他的父亲刘世英是一个优雅的学者和英俊的男人。“他的味道真的无法形容。他是学者,和我们现在的学者不一样。他在课堂上和平时的生活中也很优秀。一句江苏话,软软的,好听。”
翻看刘晓春手里的老照片,照片里的男人:威风凛凛,既英姿飒爽又温文尔雅。
在旧相册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张照片
拍摄于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的1911年,一名少年身着军装,头戴军帽,眼神中带着些许坚毅和倔强。“这是谁?”记者问。“这是我爸爸!”刘晓春语气中带着骄傲和兴奋。
本来刘世英的军旅生涯是叱咤风云的。15岁考入江南陆军军官学校。之后跟随哥哥兼同盟成员刘伯英参加辛亥革命,收复苏州。18岁时,刘世英担任北伐先锋营营长,率部进攻南京,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休学,参加“留日学生回国请愿团”,在上海主持《救国日报》,组织学生罢工;当他看到反动军阀镇压革命,他的兄弟刘伯英被杀时,他义愤填膺,在追悼会上喊道:“刘伯英没死,他回来了,他要为苏州人民工作!”
在漫长的救国道路上,刘世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流亡日本期间,考入东京高等技术学院建筑系。在学习期间,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建筑业的落后,决心做一名建筑师,努力发展中国的建筑业。他曾写道:“我以此为终身事业。”
转折点:从个体户到办大学
“建筑界有‘北梁南流’之说,北梁指梁思成;刘楠说的是我爸爸刘世英。他父亲虽然人缘不如梁思成,但他在中国大学创办第一个建筑学专业时,比梁思成早了五年。”刘诗英的小儿子刘道行一直在搜集父亲的资料,笔记本上全是与父亲有关的方志和编年史。
1920年,刘世英从日本毕业,回到上海。但在当时的租界,设计生意是外国人的天下,刘诗英几乎找不到工作。
留学回来,觉得自己学习很好,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欢迎。谁知道我当时真的被墙撞了?刘世英决定自己创业。他与、、朱等留日学生共同创建了华海建筑事务所。
时隔多年,刘世英在回忆录提纲中清晰地写下了事务所的第一个项目:杭州武林造纸厂,82英尺跨度的钢架主厂房,外加100多英尺高的烟囱、蓄水池和办公楼。
当时创业对于刘诗英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晚年的刘诗英在回忆文章《忆旧惜新》中写道:“我以为双手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在当时洋人横行的土地上,自由是谁的呢?”刘世英一个人在困境中挣扎,以失败告终。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刘诗英这次的个人失败,为中国建筑史写下了新的一页。
1923年,刘世英在上海开展建筑业务的同时转向教育。他回到家乡苏州,在苏州工业学院设立建筑系,培养国内的建筑专业人才。根据现有史料,这是中国学校最早的建筑学科,也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开端。
当时刘世英创办了建筑系,目标是培养全面了解建筑工程的人才。在课程设计上,也与刘诗英在日本的学制一致,以建筑为主,适当加强其他课程。专业课有建筑设计、建筑史、建筑结构、结构、测量、美术等。刘世英教授建筑结构、设计、历史等课程。
1927年学校合并,三届、四届合并为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成为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一届、二届。。
梁思成1924年至1928年留在美国,1928年回国。他在东北大学创办了一个本科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
安定:找到虎达最后一个地方
9月24日下午,记者和刘晓春在湖南大学校园里。从学院往东是礼堂和图书馆,再往东是工程大厅和七个学生宿舍。在湖边漫步,只在几棵老樟树的树荫变化中,就已经从古典走向现代。
1934年,刘诗英经朋友刘敦桢推荐,应时任湖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唐一敬的邀请,到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
在此之前,刘世英打算在家乡苏州生活和工作。1928年苏州建市时,刘世英先任市政筹建总工程师,后主管市政公用工程。刘世英在位30个月,为现代城市规划、苏州古城和旧区的改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这一次的家族迁徙,对于刘诗英来说,也是一次回归内心的旅程。晚年的刘诗英曾回忆说:“十多年来,有时工作,有时教书,说明当时社会不稳定,个人事业没有方向。当时动荡不安,人们没有毅力。直到1934年来到胡达,我才安定下来。”
“解放后,父亲是湖南大学第一号工资,270元。我们七兄妹读书,光靠父亲的收入。”刘晓春回忆道。
对于女儿刘晓春和儿子刘道行来说,在湖南大学集贤二村度过的时光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蓟县二村建在山坡上。地址是刘世英自己选的,土房是刘世英先生自己设计的。刘诗英和妻子范住在前面的房间,卧室兼作书房,孩子们住在后面的房间。阳台正面铺瓷砖屋顶,可以避雨。阳台空前种了几棵香蕉树和几棵柑橘树。
“当我们穿过校园,绕过荷塘,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爬上山坡时,一座土墙小平房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们非常惊讶。原来,刘先生并没有住在校长的小楼里,也没有住在教授的小院子里。它就像一个普通的农舍。”很多年后,刘诗英的弟子吴阳明想起了王先生的家,就像他朴实无华的风格和品质一样。
风格:浪漫的“刘圈”
“我父亲很浪漫,喜欢画画。我们住在蓟县二村的时候,经常醒来看到爸爸在阳台上画了很久。有时候,我在冬天的早上看不到我的父亲。他跑到湘江画雪景。”
给刘晓春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父亲刘世英不花钱买颜料,有时拿着炭笔画画,有时用钢笔蘸着煤灰画画,有时用煤油灯的黑烟画画。“就两三笔,一栋楼,一个人,几棵树,就出来了。”
刘诗英的浪漫在他的作品中不难追溯。据说2011年,一位德国现代建筑师造访湖南大学。路过一座砖红色的建筑时,他睁大眼睛惊呼:“啊,门德尔松!”让同行困惑。门德尔松是建筑师,是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设计是爱因斯坦天文台,以其动态、可塑的建筑形式,展示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不可思议性。
追忆这位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的砖红色建筑,叫做工程博物馆,是刘诗英1946年设计的杰作。墙,窗檐,窗台,一个又一个弧线似乎无处不在。
不仅仅是在工程博物馆,在湖大早期的建筑中,圆圈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符号。因为大多是刘诗英设计的,所以老呼大的人称之为“刘氏圈”。据刘世英同学回忆,刘先生强调,楼内所有线路都要交代清楚,从哪里出来,从哪里进去,从哪里找个家。当一条流动的线最终绕着一个圆结束时,它似乎进入了一个无限的循环,代表着旋转和流动。
如今细读虎大的经典建筑,还能看到这些有趣的刘的圈子:女生宿舍门厅的圆窗,庭院里若隐若现的红杏,含蓄而诱人;学生宿舍的圆窗形成一束线条,独具魅力;礼堂的主题是圆形。舞台的圆形框架装饰,扶梯的球形装饰,上舞台三组圆圈的边缘装饰,外窗的装饰线条等。,都体现了刘诗英“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设计匠心。
《礼堂》是刘诗英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他晚年写回忆录提纲时花了大量笔墨来分析这部作品。
礼堂建于1953年,不仅外观宏伟,而且由于当时使用了廉价的木屋架,成本低廉。层层叠叠的屋檐错落有致,坐落在山顶的中国传统重檐营造出的古韵之间,有一扇特别的圆窗。重檐圆窗是中国古典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但刘诗英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刘诗英在回忆录中说:大礼堂是湖南大学第一座新楼,也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总的来说,设计意图创新,风格不够熟练。不适合年轻人,不适合墨迹,有我的个性,中外,古今,这就是我的全貌。
有一集不得不提的是礼堂附近的一栋楼,圆形拱门,绿色琉璃瓦屋顶。当时谁能想到这个古建筑竟然是厕所?这样一个“豪华”的厕所在后来的“反浪费”中招致非议。
刘道行说起这些往事时,不无唏嘘。突然想起1924年刘诗英在春宴上的讲话。王先生一生都在实践中国建筑的革命。
1.《柳伯 忆湖大已故教授柳士英:他创建筑科比梁思成还早了5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柳伯 忆湖大已故教授柳士英:他创建筑科比梁思成还早了5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2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