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姑娘排版002曾问我:“北京男孩有什么特点?” 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太宏大了,我只能说说我认识的北京男孩,努力从他们身上找出一点共同点吧。

大张伟说过,“北京人有种毫无必要和莫名其妙的放松。” 这点我还是挺同意的。

上大学以前,我身边都是这种“过分放松”的男生,不觉得有什么。上了大学以后,同学来自天南海北,聊天时,我抖的包袱经常没人搭理,能和我贫嘴的男生同学寥寥无几。

直到大学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才让我遇到了久违的那种“放松”感觉。

因为是期末考试,所以打乱了专业,考英语翻译的时候,坐在我前面的是两个陌生的男生,他俩一口京片子,正兴致勃勃地聊着篮球。

不久,其中一个去了卫生间,就在这个空隙,监考老师过来了,是英语学院的院长。花白的头发,笔挺的西服,高傲的眼神,他一只手抚在讲台的一本英语词典上,表情严肃地说:“我强调一下,这场考试不能带英语词典,如果你想挑战我的权威,你就把词典放在桌面上试试......”

大家听了,都默默地把桌上的词典拿到讲台上,气氛一度十分凝重。

这时,那个北京小哥从卫生间回来了,看到大家窸窸窣窣地挪动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紧晃到座位上,问另一个人:“嘿,老头儿刚才说什么了?”

另一个男孩指了指课桌上的英汉词典,低声答道:“他说了,牛X你丫就放。”

我在后面扑哧一下就乐了。这句精炼的回复胜过刚才英语院长啰里八嗦说的一堆。

这大概就是我眼中北京男孩的样子。

除了无比放松地贫嘴,还包含着幽默、礼貌、热血、局气、宠辱不惊、谦卑与骄傲。

幽默和贫嘴,这两点去工人体育场看几场北京国安的足球赛就能感受一二了。

我每次去工体,都能赶上特别贫的男生在后面现场给你解说,滔滔不绝,但你绝对不会嫌烦,还会跟着乐个不停,俗称“捡乐儿”,因为他虽然贫,但分析得都在点儿上,而且用很通俗的大白话把事情说得一针见血。

热血和礼貌。

北京男生并不擅长“武力”,争执基本多是动口不动手。少年的热忱多表现在集体活动中。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冲入世界杯时,学校允许全校学生在教室里观看第一场和哥斯达黎加的小组赛。

比赛开始前,男生们还在班里打打闹闹,一群幼稚鬼的样子。等看到电视里,赛场上开始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们班男生,突然全体起立,捂着胸口,跟着场上的球员一起唱国歌。看着他们一张张稚嫩又坚定的少年脸,我当时特别感动。

那场球,我们踢得很差,但那个大家“哗啦”一下子起立,斗志昂扬唱国歌的场景,我一直记得很深刻。

北京男孩就是会在不经意间突然中止“不正经”的样子,认真给你展示一把热气腾腾的少年热忱。

礼貌。

说到礼貌,一定有人会吐槽国安球迷的“京骂”,怎么能说是讲礼貌?!这个嘛,就很有意思。比赛时扯着嗓子,愤怒指责裁判的是他们;可一会儿散场时,和我客客气气地说“劳您驾,我过一下儿”的也是他们。

这种反差萌也是我每次去工体看球的切身感受,前一秒,感觉我旁边那大哥的怒火都要烧到我身上了,下一秒,中场哨声响起,大哥一秒钟变成害羞少年,从座位上起身走到过道的过程,至少要说20个谢谢。

我喜欢他们说,“您”。

北京人喜欢说“您”,这在有些人眼里觉得是过分客气,太生份了,可是这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说话习惯了。

我周围的北京男孩无论多不着调的,待人接物时,也会常常说“您”,也许他并不是刻意在表示礼貌,这种礼貌的称谓已经成为他表达的习惯了。

偶尔听到身后年轻的小伙子和我说,“麻烦您让一下”,我都会蹦得老远,觉得要对得起他这一句温暖的话语。

谦逊和骄傲。

这两者也一点都不矛盾。谦逊感,请参见北京籍的男艺人,比如葛优,接受赞誉时口头禅是“接不住”。

这个特点在我口中“义薄云天”、“德艺双馨”的民谣歌手马頔老师身上也表现得特别得明显。

两年前,一次因为工作的事,我们约了马老师在公司见面。想到就要见到《南山南》的作者、人气民谣歌手马頔了耶,心情莫名地激动了起来。

下午,马老师发来微信说,“您好,我到楼下了。”我和同事一溜儿小跑地下楼去接他,我想象着,那些明星应有的出场样子,比如,带着两三个助理,戴着墨镜......

结果当我们到了楼下,看到的“明星”马頔却是坐在咖啡馆外高台阶处,穿着格子衬衫,休闲大短裤,翻看手机的一位文艺男青年。

当时我和同事对视了一下,都笑了。那次见面,马老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十分谦逊、真诚的北京男孩。我一用德艺双馨调侃他,他就赶紧无奈地笑一下,遏制住我这种当面吹捧的“谄媚”行为。

这就是北京男孩的谦逊吧,就像你问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无论多好,都习惯回一句,“还凑合吧。”

他们不在意夸奖和吹捧,也受不了摆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因为看得比较明白,“繁华拢是梦”,这种清醒的谦逊,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骄傲吧。

骄傲在于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就像这座城市经历过无数岁月,依旧保持着人间烟火气一样。深知任何浮夸和膨胀在时光面前都经不起推敲。

这些就是我眼中北京男孩的样子,当然包括了我的很多主观色彩,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反正我眼中的北京男孩是十分特别的存在,生活丢给他们的难题一点都不会少,但在他们身边,你就少不了微笑,会觉得生活也不那么难了。

上周六,我在工人体育馆观看了反光镜乐队二十周年的演唱会。看着舞台上贝斯手和鼓手说着他俩是发小,两个人插科打诨开着玩笑,贫嘴的样子很可爱。

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认识的那些整天嘻嘻哈哈,看起来没个正形的北京男孩儿。于是把这篇收录在我们新书中的文章删减后发了出来。如果新朋友还不知道我们出书了,欢迎戳阅读原文了解一下,独家签名版图书和电子书都可以在阅读原文里找到。

北京男孩儿是很难用一篇文章概括的,我也是从自己经验范围出发,写写我的所见所闻。有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我生长在北京,所以对北京男孩主观的好感肯定多一些啦。

以及,我这种文章一定不能被我的男生“发小儿”们看到,因为他们会嘲笑我,因为他们不喜欢被叫做“男孩儿“,宁可被叫做北京大爷,也不想被称作男孩儿吧。

那本文就献给我身边那些并没有好几套房、天天盼着中彩票但还是得去上班、最嫌弃我矫情,却依然给我面儿,每次聚会都抢着买单、年龄到了容易油腻的年纪,却依然保持着少年气的北京小伙儿吧!

封面图源自|网络

背景音乐|只有音乐才是我的解药 by 反光镜

“我自己骂我成,别人可不行。”

戳下面买书啦!

1.《北京男孩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男孩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