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更好的新生活
——扶贫“五批”第三次总结
湖南日报记者邓晶
新年伊始,家境贫寒的李汉九和家人在新家忙忙碌碌,开开心心的过第一个新年。
岳西村安置点是双峰县最大的村级集中安置点。全村40户共77名拆迁户在此安置。
这是我省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省委、省政府把异地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工程”,高度重视,高水平推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佳多次前往贫困地区,走访贫困群众,进行询问,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每季度主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
2017年,国家安排28万人到我省扶贫。根据实际情况,我省主动加大压力,计划搬迁33万人。此外,它计划将人数增加2万至35万。
到2017年底,我省扶贫搬迁住房运营率达到100%;建成住房9.4万套,住房竣工率99.3%;已搬迁34万人,搬迁入住率97.4%。
准确识别“应该移动”
走向扶贫,如何准确识别搬迁目标?如何确定搬迁面积?
按照“一方不能养另一方”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我省“先确定地理范围,再确定人”,以“精确范围”保证“身份准确”,有效解决了不同搬迁政策对象的困惑。
我省对移民区制定了七种类型的划分标准: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等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地区,以及农民通过地方援助无法脱贫促进生产或就业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属于严重或中度石漠化地区;地震活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涝渍和涝渍湖区的低洼地区;县内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等限制发展区,或者禁止和不宜发展的开发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远高于异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特别重,其中有无房贫困户和D级危房存量较大的行政村。
经准确认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确认,寒冷边远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资源稀缺地区设立档案的贫困户是扶贫搬迁的重点。同时对符合条件且有搬迁意愿的贫困人口进行同步搬迁,尽量做到“尽量搬迁”。
宜章县狠抓扶贫搬迁重点工程,联合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重点排查虚报、冒名顶替、违规收费、重复享受等问题。经检查,宜章县已有36户127人办了扶贫搬迁卡退休,收回资金51.2万元。
齐心协力“搬穷窝”
为确保异地扶贫搬迁的公平公正,去年底,宁远县公证处对县城集中安置一期1784户拆迁户的住房分配进行了现场监督公证。
宁远县公证处对20个乡镇的4000多户进行了现场监督公证,确保住房分配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了“民房”、“关系房”。
扶贫搬迁政策强、覆盖面广、要求高,被认为是克服贫困最难的“硬骨头”。我省在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和标准的同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异地搬迁项目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给予最高减免;
城市规划范围内的搬迁项目免收1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6项政府性基金;
开发建设“湖南省扶贫搬迁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实现湖南省扶贫搬迁项目全覆盖管理...
一年来,湖南聚集资源,合力攻坚,形成了“全面负责、组织市县、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全省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迁出”也是“稳定”
去年,有三分之一的拆迁户在平江县洪家当集中安置区找到了新工作。
洪家湾集中安置区靠近平江中心城区,距离平江工业园司前工业区仅一墙之隔。园区现有企业30多家,其中玉峰、王辉等大豆制品加工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需求旺盛。平江县给予园区九项优惠政策,支持园区企业吸纳拆迁户就业,让拆迁户“搬”住“稳”。
2017年,平江通过工业扶贫脱贫近7000人,占全年贫困人口的23.3%。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了帮助拆迁户在“搬穷”后“换贫产业”,省政府在湘西开展了支持搬迁后后续产业就业的试点。
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实体建设,以及拆迁户高度参与的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建设给予奖励和支持,引导基地和基地农民增加拆迁户贫困人口收入;对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农村旅游区吸纳搬迁对象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引导贫困对象向旅游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等二三产业搬迁。
通过后续产业就业扶持试点示范,湘西地区1.1万名拆迁户直接受益于劳动报酬、分红和地租,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全省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搬离山区,“搬”入了更好的新生活。
1.《脱贫攻坚五个一批 “五个一批”脱贫攻坚综述之三:“搬”进美好新生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脱贫攻坚五个一批 “五个一批”脱贫攻坚综述之三:“搬”进美好新生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5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