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彪的大女儿更赢最近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校向学生们讲述了“耿彪问题”的由来。1990年代初,耿彪回到他曾争取调查的西北县。一天晚饭后,一群人突然来抱怨他们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第二天,耿彪在当地干部会议上回忆说,在战争年代,一个士兵损害了当地人民的利益,大队决定枪毙他。结果一大群老百姓跪下来为士兵求情,耿彪反复讲解八路军军纪,老百姓一个都没有起来。耿彪转过头,问当地干部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犯了错,会有老乡为你求情吗?”在场的地方干部顿时沉默了。
“耿彪问题”看似只针对地方干部,看似实际,但实际上,“耿彪问题”给了我们一个现实而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与战争年代相比,现在的干群感情是更深还是更浅?是亲的还是疏的?
人民为士兵辩护是否起到了减轻处罚的作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遗憾和失望之情比黄金更有价值。诚然,在法治社会,犯错误的干部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跪求他人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同情和后悔犯错误的干部的人就像温度计,可以测试干群关系的温度。
有许多基层干部整天和人民群众一起工作,由于缺乏经验、能力有限或缺乏客观条件,可能会导致误判和损失。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受到纪律处分,但人民仍然给予理解和遗憾,因为他们可以看到这些干部在内心和行动上都为人民努力工作。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能得到人民这样的理解和遗憾。原因很简单。一些干部对群众的感情越来越陌陌,客观上在一些地方或单位形成了干群隔阂。
根据《中国纪检监察日报》最近的报道,一名正在基层调查的干部遇到了一名乡镇干部,说话间,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里村民的紧急呼救声很清楚,但干部大声说:“你说什么?”我听不见!这里信号不好!“马上挂断电话,迅速关机。试想一下,这样的干部一旦“出事”,群众会理解、同情、同情他们吗?不用说,有些干部为了私利而改变方法,侵犯了人民的利益,群众看在眼里,心里有气。这样的干部一旦栽跟头,翻船,听到的永远不会是恳求的声音,只会是好的声音。据“中国检察院”称,当四川雅安市委书记许被免职时,雅安市的一些街道上响起了鞭炮声。后来,许在狱中忏悔:“我被革职时听到鞭炮声,我好惨!"
人民为犯错误的士兵求情,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同样,许被豁免时的鞭炮声也反映了民众的心声。现在,干部犯错后,有多少人会为他们说情,真的不确定。扪心自问,有些干部几乎回答不出这个“耿彪问题”。如果不解决为人民使用权力的问题,我们失去的表面上只是人民的求情,实际上失去的可能是最宝贵的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脱离群众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历史证明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明白这一点,记住“耿彪问题”的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1.《徐孟加 “耿飚之问”令人警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徐孟加 “耿飚之问”令人警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6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