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姜华,1907年8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江华县大石桥乡哲古堂村,本名余尚聪。江华属于“商”一代,其父名“商从”,本名“祥林”。余尚聪从小就渴望学习,羡慕他的学习伙伴。在一个亲戚的支持下,父亲终于让别人很难上私立学校和小学。1920年夏天,余尚聪考上了县城的初级小学,去离家30多公里的县城读书,开始了他精彩的人生旅程。
随机应变,别名林晃
1925年夏,余尚聪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考入湖南省第三师范。10月,余尚聪加入三师共青团,次年冬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职业革命生涯。先后担任湘南团委书记、衡阳市总工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汽车道路总工会湘南办公室主任。1927年5月,在白色恐怖下,余尚聪毅然成为中共湖南特委和湖南省委的政治交通官,负责传递两个机关的秘密文件。
1927年6月的一天,余尚聪带着湘南特委提交湖南省委的秘密文件乘船去长沙。白色恐怖下的衡阳,湘江码头挂满了“剿共清匪”的标语,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紧紧盯着路人。
余尚聪机智地通过了审讯,上了船。进入船舱后,他看到旁边坐着一位70出头的老人。有一次老人爬起来绊了一下,差点摔倒,余尚聪就上前帮了他一把。老人非常感激,于是他们聊了起来。据悉,他是宁远县郑的老财主,为了避免“乱世”,他和家人及随行人员一起前往长沙公寓。余尚聪故作感叹地说,我是江华人。从长沙一师范毕业后,我在横山县教育局工作。目前情况不稳定,辞职想去长沙找老同学找工作。但我不知道他们目前的情况,只好拭目以待。老财主说:“我儿子也在长沙读书。他是你们县黄璟的同学。你认识他吗?”余尚聪不认识这个人。他只知道自己是岭东人,在家休学。他靠近他说:“他是我的表弟,我叫林晃。”
听到这段感情后,老富翁变得更加热情,邀请林晃到长沙住在他的公寓里。当时长沙“剿共”严重,住宾馆要“铺垫”。林晃欣然同意,在老财主家呆了一个多月,终于完成了任务。
同年8月,林晃再次前往湖南省委送文件。文书送达后,他和郴州县委书记曾治作为表兄弟,执行文书送达任务。从此,他们建立了长久而深厚的战斗友谊。
他们要送的是湘南特委和南昌起义部队的宣传资料。林晃把这些文件绑在膝盖上,他们离开长沙,坐火车去株洲,然后乘船转到衡阳。可惜是一个武汉的国民党军官带着一只小木船跟他们走了。在这样一艘小船上,林晃又拿走了党的文件,如果有什么难以处理的变化,他们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一路上,这位军官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运动唠唠叨叨,大骂不止。为了避免意外,林晃在到达雷河口码头时假装去看望她的朋友。她下了船,走了。
1927年10月至1928年初,林晃调任安源市委、萍乡县委。5月,成为茶陵县委书记,上井冈山。在茅坪,林晃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问林晃安源、萍乡的情况。1928年底,毛泽东正式通知林晃在他身边担任前委书记。与此同时,林晃参加了三次反“剿”斗争,即大白地之战、长岭村之战和龙岩城之战。1929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届红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会上没有被接受。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岗位,指导闽西地方工作。黄林泽任闽西特委秘书长,与毛泽东、贺子珍共事至闽西特委。不久,毛泽东因疟疾到农村进行隐蔽治疗。林晃也因为疟疾和眼疾去厦门治疗。
在上海受训,改名黄春璞
1929年冬,由于工作需要,该组织决定将林晃改名为黄春璞。这个名字用了近十年,除了姜华和余尚聪,用了很久。
1929年冬,中共福建省委派林晃到上海闸北路一所学校参加中央组织的短期军事技术培训班。经过研究,党组织原计划派林晃去红军工作,但由于交通原因,林晃提出去湖南工作,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为适应工作需要,组织决定将林晃改名为黄春璞。
1930年春节前夕,黄纯朴离开上海,迁居汉口、浏阳,后赴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那里担任红五军政治教员。学校主要培养排长。在基层战斗频繁,党务知识和教材匮乏的情况下,黄春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了小册子《支部生活》,很受欢迎。
7月27日,彭率领红一军团攻占长沙。8月1日,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黄春璞的学校工作人员都在部队工作,黄春璞是一师三团政委。8月6日,国民党军队发动反攻。黄春璞和国民党军团长周才薪金到前线指挥作战,几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红军从长沙撤退后,黄春璞率领三团与邻近部队互相掩护,然后边打边退,在永安市加入彭率领的主力。彭见到黄春璞很高兴,称赞他“终于带兵了”。
8月23日,红一军团与进攻南昌的毛泽东、朱德会师,撤至湖南浏阳县。根据中央指示,两个团合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朱德为总司令,为政治委员,为副总司令;同时成立了党的总前委。毛泽东看到黄春璞后说,你还是回前委工作吧!黄春璞当然很开心,但是黄春璞没有离开,因为一师的李老师坚持要挽留他。
之后,黄春璞参加了对长沙、李甘南的战斗。从1930年到1933年初,黄春璞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14日晚,黄纯朴随红三军团出发,渡过杜愚河,随部队进行长征。1936年12月Xi事变期间,黄纯朴率部到延安,任延安市防卫司令部政委。1937年3月至7月7日,黄春璞成为“康达”的第一个学生。
毛泽东批准并更名为江华
1938年夏,中央决定成立山东纵队,黄春璞任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为了应付敌后复杂的游击战环境,经毛泽东同意,他又改了名字,决定以县城命名江华。
离开延安前夕,姜华和吴忠连向中央申请结婚。毛泽东说,他们是老同学,老战友,可以结婚了。
1938年8月,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率领姜华等100多名干部从延安奔赴山东。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他们到达了目的地。1939年9月,中央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战略,命令八路军向华中发展,向新四军靠拢,扩大抗日根据地。中央决定加强苏皖边区工作,将原龙海南下支队、苏鲁支队组建成八路军苏皖纵队,任命江华为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兼任安徽省东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开辟新的根据地。
一方面,姜华指挥部队打击日本伪军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他积极协助刘少奇在皖东北执行各项任务。从1939年9月到1940年7月,姜华率领的苏皖边区军队发展到1万多人。北起山东临沂、郯县,南至洪泽湖,西起徐州、铜山,东至灌云、东海。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建立了苏皖抗日根据地,为巩固和扩大苏皖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冬,姜华回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5月21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姜华作为中央党校的代表参加了会议。1945年夏,姜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并担任山东代表团副团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姜华前往辽东参加创建新解放区的战斗。曾任安东省委副书记、辽东省委第二书记、军区第二政委、中共辽东支部组织社会事务部长。1948年5月,南蛮支部撤销,所辖省市划归东北局直接领导,姜华调任安东省委书记、安东军区政委。与此同时,姜华正确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中共东北局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发动土地改革运动,为开辟和建立辽东根据地,支援辽沈战役,解放整个东北做出了贡献。
1949年5月,姜华离开东北南下。6月,中央决定增补姜华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8月29日,中共华东局任命姜华为中共杭州市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任命姜华为杭州市市长,开始领导杭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1951年7月,姜华调任浙江省委副书记。1954年5月,姜华主持中共浙江省委工作。8月,中央任命姜华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至1968年3月,姜华担任省委书记14年,在浙江工作生活19年。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这个职务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鲜为人知的“蒋智”
这个名字不仅没有包括在姜华的生活中,就连他身边的许多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姜华1969年底被调到湖北时不得不用的一个临时名字,也是一个本可以省略的有特殊含义的名字——“蒋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姜华因为跟不上形势而迅速受到冲击。1967年1月19日,他的妻子吴忠连被迫害致死。1967年2月11日,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派专机将姜华送往北京接受保护。
1969年3月至8月,中苏边境爆发军事冲突。为了备战,10月14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通知中央在京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和部分老同志在10月20日前撤离。16日开始疏散。
江华接到疏散通知后,干脆收拾行李,只带了几本书和几件衣服就离开了北京。这时候在河上,来不及考虑去哪里,做什么,要多久,带着通知去了湖北。1969年冬,被湖北革命委员会分配到238厂。
国有238厂,原名“国有襄阳仪器厂”,是1967年4月开始扩建的“三线”企业。工厂位于鄂西山区,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上来到238厂,住在招待所。服务员入住时,反复问姜华的名字。因为不能用真名,姜华填了一个“江同志”。后来食堂管理员在结算伙食费时喊了一声“江同志,请签名”。姜华听了之后,以为这不是一个名字。他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了声“江同志”,并签上了“”。从此,姜华有了第五个名字,直到1972年春夏离开工厂,弃之不用。1983年,姜华应邀写下了238工厂的展厅名称,并签下了“蒋智”。当秘书疑惑的时候,姜华说道,“我在238厂一直用这个名字。对我有特殊意义。”
1975年1月2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姜华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姜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解放思想,带领法院系统拨乱反正,大力开展各方面的整顿工作,初步平反了冤假错案。
1980年9月2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官办公室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起诉和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决定》,任命姜华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特别法庭庭长。姜华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的司法理念,领导并参与了两起案件的审判工作。
姜华于1999年12月24日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93岁。
1.《江华现状 江华:出生于永州江华的他 一生五次更名 最后以县为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华现状 江华:出生于永州江华的他 一生五次更名 最后以县为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7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