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光荣指示社区居民填写遗体捐献协议
“人死后,会烧成灰烬。如果人们自愿捐献遗体和器官,他们也可以帮助需要重生的人……”主讲人是重庆市江津区南华社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倡导者和推动者龚光荣和李宏宇。周末,他们将在社区开展遗体捐献宣传活动。
龚光荣一家三口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却祸从天降。2011年8月,他的儿子龚小智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病床上,龚小智委托父母帮他实现最后一个愿望:死后捐献遗体和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起初,他的妻子李宏宇不能接受儿子的义举,但龚小智没有放弃,继续做母亲的思想工作。最后夫妻打不过儿子,含泪点头。
2012年9月7日,龚小智因病去世。当即,龚光荣夫妇按照儿子的意愿,将龚小智的遗体和角膜捐献给重庆医科大学。四天后,重庆医科大学发来感谢信:龚小智角膜移植成功,帮助重庆两个眼疾患者重见光明。那一刻,龚光荣泪流满面。当他们得知儿子的身体可以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时,他们立刻明白了儿子的初衷。
之后,这对夫妇决定向他们的儿子学习:他们自愿捐献遗体和角膜。2014年,他们去江津区红十字会为他们的遗体和器官签署了捐赠书。不仅如此,龚光荣还在心里酝酿了一个退休后的计划:做一个号召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公益事业。
然而,当这对夫妇第一次倡导在社区捐赠遗体时,他们遭到了冷嘲热讽。“龚光荣,你不要以为你儿子捐了他的身体,你就是英雄。中国被埋没几千年的传统,要想打破,不怕千刀万剐?”民众的反应是龚光荣早就预料到的。他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笑着解释。他的妻子李宏宇并没有闲着,而是打出了“情感牌”:她带来了家人的遗体和器官捐赠信,以及与捐赠有关的各种材料,让更多的人加入捐赠团队。
看到龚光荣一次次上门布道,同社区的残疾人何意识到了捐赠的价值和意义,率先签署了遗体器官捐赠志愿者书。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2014年,龚光荣的宣讲没有白费,成功感染了四位居民。
2015年春节后,夫妻二人把他的宣传范围扩大到了朋友圈和亲戚圈。“我身体很好,我同意捐献我的身体。”龚光荣77岁的婆婆谢启芳和两个女儿表示支持捐赠。很快,龚光荣的老同事、老朋友、老邻居也加入了志愿者捐赠团队。2015年,在龚光荣的鼓舞下,同意捐献遗体和器官的人数上升至28人。
2016年初,趁热打铁的龚光荣,拿着各种材料,主动跑遍了小区。“我肾好,眼睛好。我要签捐赠书。”60岁的居民袁小平告诉龚光荣。“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捐献眼角膜也能看到世界的美好。我想捐。”58岁的居民戴成华也来了。1月22日,龚光荣动员身边45名居民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志愿函。此次捐赠也是重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遗体器官集体捐赠仪式。
多年来,龚光荣和李宏宇已经动员了108人在遗体和器官自愿捐献书上签名。四名社区居民去世后,他们成功捐赠了器官。龚光荣说:“为了呼吁大家参与这项公益事业,我会继续做下去。”
1.《遗体捐献志愿者 做遗体捐赠志愿者,让更多人重获新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遗体捐献志愿者 做遗体捐赠志愿者,让更多人重获新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8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