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博物馆志愿者刘振民是本期《大橡塑——中国橡塑机械制造业的先锋》的读者。
大工业给城市人带来了信心、气魄、气魄,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渗透进了他们的心灵和血管。这就是优秀的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独特优势心理。大连橡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橡塑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橡塑机械制造业的排头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90年代末已成为全国行业龙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10,国内生产水平和技术性能领先,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大连钢铁厂研究所铸造车间旧址建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改为热处理车间。
热处理车间内
大连橡塑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是大连铁厂和安志川铁厂旧址。1907年7月,日本人小田吉里寿峰投资创办大连铁厂研究所,1942年迁至周水子。1933年11月,安志川铁厂开业,厂长福田阿拉塔罗,厂址毗邻大连铁厂。1945年8月25日被苏联红军接管,两厂合并改名为大连蒸汽锅炉(罐头)厂。
1947年7月1日,大连建新公司接管工厂,更名为大连罐头厂;1949年10月,更名为大连锅炉厂;1960年更名为大连橡塑机械厂,2006年成立大连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钢铁厂研究所旋转床车间旧址建于20世纪30年代。
那时,工人们正在努力工作
两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大连橡塑机械有限公司的档案里,有两张半个世纪前拍的珍贵照片。一张是轧辊制造成功后,工厂领导、技术人员和主要生产工人的合影;一张是“抗美援朝生产竞赛颁奖大会”现场照片。两张照片背后是怎样的故事?
成功生产抗美援朝压路机后的合影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游行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朝鲜以山脉和高原为主。当时大量被炸的公路、铁路、桥梁,使得堆积在中朝军队后方的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难以顺利到达前线。当务之急是缺少修路的关键设备——压路机。最后,这个任务历史性地降落在这里。
当消息传回到工厂时,工人们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短短两个月,工厂设计制造了两台12吨的蒸汽压路机,当年生产了十台,保证了我们志愿军的运输线路畅通,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年,大橡塑不断完善生产管理,确保提前完成年度计划
1.《大连大橡塑 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八)| 大橡塑——中国橡塑机制造业的排头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连大橡塑 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八)| 大橡塑——中国橡塑机制造业的排头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8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