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记者深入海拔5170米的天文点公司,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春运热潮”。
订餐、风雪天文巡逻记录
1月24日,春节越来越近了。车站、机场、码头和春节旅游高峰的军队正忙着奔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家。
向西的脚步声,向西的脚步声,在喀喇昆仑深处“百山无鸟,千路无脚印”,还有马达的轰鸣声。一个深绿色的“火柴盒”就像一艘船,一起向雪线漂流。
近距离看,这个“火柴盒”竟然是一辆全地形巡逻车,装备了全副武装的边防军。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边境上的一个巡逻点——一个离家更远的地方。
他们是天军师某边防团天文点边防连的官兵。海拔5170米,天文点边防连和地面哨站5390米。空气体的含氧量不到山脚的一半,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四倍多。出发前,带队的连长侯发英多次接受团队采访,告诉记者服用红景天、丹参滴丸等高原抗缺氧药物。他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刚爬上山的人不吃药就不能巡逻。
“巡逻骑行有破绽,要在脚下下功夫。车和人就像骑马一样,安全骑行有保障。”看着他们奇怪的骑马姿势,记者很不解。班里的班长文建辉说,很多时候,车的巡逻根本不是马路,人很容易被猛烈的颠簸所伤,有利于缓冲颠簸的冲击。
果然,巡逻车上了一条上坡的路。因为坡度太陡,记者从窗口根本看不到地面,只有两边的悬崖。他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回头看了看官兵们,大家都尽量前倾,免得车前翻个底朝天。
有成千上万的山谷和山脉,宏伟险峻的喀喇昆仑山尽收眼底。“那是XX高地,那是XX高地,那是……”官兵们一个个向记者们介绍,边境的山河早已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活地图”和“边防通信”是官兵眼中的基本要求。手绘地图和方位判断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艰苦努力。
行驶了大约40分钟后,汽车突然转向。司机张玉龙向后一倒,向前冲去,撞上了方向盘和油门,但当发动机轰鸣时,车就停了下来。
“困在车里,大家下车轮流挖!”连长侯法英拿出铲子,带头挖雪。他告诉记者,这是风吹雪,这在山区很常见。记者也拿了铲子。挖了三五次后,他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鼻子发酸,耳朵鼓鼓的,头皮发麻,四肢禁不住颤抖。
汽车终于冲出去了,穿过一个河谷,就要开始徒步巡逻了,目的地离白色山丘不远。“嘴唇紫,不用上山!”侯法英郑重告诉记者。抬头看山,垂直距离200多米,记者决定坚持下去。
在官兵的帮助下,记者基本上在向前爬完之后要休息几分钟。很快,嘴唇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头皮发麻,星星出现了。在他被官兵放在山顶的那一瞬间,风像鞭子一样抽打着,眼泪鼻涕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虽然嘴巴张得大大的,但他觉得上气不接下气。
“晚饭准备好了。”午饭时间,巡逻官兵打开塑料袋,而不是饭盒。记者有点惊讶,只看到有冷牛肉,油炸馒头,一捆大葱,一打大蒜。侯连长小心地拧开保温杯的盖子,在上面倒了一个盖子,大家一个个抿着嘴,最后他才喝了下去。然后,大家都吃了葱蒜蛋糕。寒风凛冽,雪花落在蛋糕上。
"大葱和大蒜是我们巡逻官兵最好的蔬菜."章昊中士满嘴大葱说,“我不怕冻,但我也能补充维生素。味道辛辣开胃。我吃惯了还热!”看着官兵们黝黑的脸庞,干裂而发紫的嘴唇,记者也用力咬了一口凉糕,只是一根辛辣的葱,眼泪却忍不住喷了出来。
回来的时候比上山容易多了。路上官兵说这样的巡逻一个月10次。
以前有建筑工人去天文点打井。因为实在受不了高原的痛苦,只好下山多要点钱。临行前,他们问官兵:“小伙子,你一个月拿多少钱,死在这个地方值得吗?”
公司翻译刘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这么一句话:“你说,祖国的领土值多少钱?”
1.《边防官兵被问月薪 边防官兵被问月薪反问:祖国领土一寸值多少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边防官兵被问月薪 边防官兵被问月薪反问:祖国领土一寸值多少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3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