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雄甘地的全名是mohandas karamchand甘地,他就像一个神。现在,人们经常把女人分为女人、美女和女神。“神”的标准因人而异。一个公司可以有一两个女神,一个城市或者国家会有无数个“神”级的女性。相应地,“男神”也不少。但是,世界上像圣雄甘地这样的神很少。这是一个真正的“上帝”形象。
据说圣雄甘地的名字来自于此:在甘地授予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古鲁德夫”(意为“伟大的导师”)的称号后,泰戈尔于1915年将其授予甘地
“圣雄”的尊称是圣人和英雄结合的意思。圣雄(中文一般翻译成Mahatma)来源于梵语敬语mahatman,意思是“伟大的Souled”,伟大的灵魂。“伟大的导师”和“伟大的灵魂”(圣雄),两个伟人互相尊称。没想到,“圣雄”从此与甘地紧密相连,成为全世界对他的尊称。
一条线在路上有脚印,但没有回程
有很多关于圣雄甘地的书和照片。他的经历、事迹、语录、精神感动了无数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印度新德里的甘地纪念馆位于市中心,甘地的遗物、照片、书籍和资料在这里展示,供长期停留、参观和怀念。在这个纪念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通向草坪的长长的脚印,这是甘地留下的最后一个脚印。只有一个方向,有一条路却没有回头路,那是深深冲击着来访者心灵的脚印。离开印度已经好几个月了。当我提到甘地时,我能看到通向无限、空虚和永恒的长长的脚印。
甘地主义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他的住所接待了许多客人。下午5点10分,甘地在马努和阿坝的搀扶下,从卧室出来,走到晚祷场地的草坪上。像往常一样,甘地把双手分别放在马努和阿坝的肩膀上。接近人群时,甘地缩回双臂,独自走上台阶,双手合十向在场的人们致敬。正当甘地收回双手准备走向讲台时,一个名叫
自然教的印度教徒从人群中跑向甘地,向甘地鞠躬,低声说:“你好,神父!”马努以为他想摸甘地的脚,礼貌地伸手挡开他,但Naturam突然推开马努,从口袋里掏出手枪,对着甘地赤裸的胸膛开了几枪。甘地的白布衣服被血染红了。他双手合十,想要迈出最后一步。他嘴里喃喃道:“嗨!拉玛!”然后慢慢的就倒了。后来,人们在甘地倒下的草坪上建了一个小亭子,沿着甘地从住处到晚祷草坪的路线,他们用水泥倒出一条单向行走的小道。
naturam Godson为什么要杀甘地?自然是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出生在婆罗门。他吃素,禁欲。早年拜甘地,投身于不合作运动。他因此被监禁。后来,他加入了旨在恢复印度教主导地位的印度教大会,并成立了“国家公务员团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逼迫转移权力,从印度撤军。1947年6月,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蒙巴顿提出了一项印巴分治计划,称为“蒙巴顿计划”和“印度分治计划”。该方案的核心是,英属印度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分为两个自治区,即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并分别建立自治政府。
自1946年以来,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影响一直在继续。1947年8月15日凌晨,印度宣布自治。那一天,几乎整个印度都爆发了流血冲突,随着印度实行分治,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仇恨变得更加激烈和加深。为了消除宗教仇恨,甘地一直在使用他独特的“武器”——通过伤害自己来战斗。他到处旅行,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和谐而努力。他在加尔各答的努力取得了成果。当整个印度陷入动荡时,加尔各答似乎相对平静。遇刺前不久,甘地强迫他的忠实追随者、时任印度自治区总理的尼赫鲁将英国在原计划之外补偿这两个新国家的5.5亿卢比的一大部分分配给巴基斯坦。这件事引起了印度人和印度教徒的不满。
甘地回到新德里,把加尔各答的奇迹复制到新德里。然而,狂热的印度教徒更讨厌他。1948年1月20日,一个旁遮普人向甘地扔了一枚炸弹,但没有伤到他。这颗炸弹并没有让甘地退缩,但他仍然希望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能以他的方式达成和解。
纪念馆里的甘地经历画廊
甘地的卧室
纪念馆里的甘地雕像
1948年1月30日下午5点17分,甘地留下了他最后的足迹,留下了他的祖国和人民。甘地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没能让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和解,但他死后,在印度人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这里有一集:1981年1月31日,电影《甘地传》拍摄了甘地的葬礼现场,那天正好是甘地逝世33周年的第二天。葬礼现场有30万群众演员参加,约20万人免费演出,9万多人按合同领取小额报酬。这说明印度人尊重甘地,热爱甘地。这部电影有11个摄制组,拍摄了20,000多英尺长的电影。
做了一些“坏事”的平庸少年
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西部卡蒂亚-华半岛的波尔-班达尔·图邦。甘地一家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派,奉行仁、不杀、素食,崇尚禁欲主义。甘地家族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第三阶级,世代经商。甘地的祖父曾经弃商从政,先后担任过卡蒂亚半岛几个土著邦的总理。甘地的父亲和叔叔也曾在博班达州担任过王子的总理,这使得甘地的家庭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甘地早年受过良好教育,但表现并不突出。甘地小时候也干过一些坏事,比如偷父母的钱买烟偷偷抽;和朋友在河边餐厅偷羊肉,回家不能吃;他偷了他哥哥的金手镯并卖掉了。因为借了哥哥的钱在外面玩,还不了,就把哥哥的金镯子刮了一小部分卖了,然后还钱。他犯了这些错误后,不敢向父亲承认。他把所有的错误都写在一张纸上,向父亲坦白,愿意接受他的惩罚。当时甘地的父亲病了,看到后很难过,病情加重。甘地非常难过,发誓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13岁时,甘地应父母的要求,娶了同龄的文盲女孩。1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甘地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就去世了。
甘地的一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例子。从小学到中学,甘地一直很平庸。这是对所有生物的极大鼓励:伟人从小就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极其聪明!少年时,甘地试图打破素食,以强身健体,振兴民族国家,但他无法摆脱从小接受的教育,于是半途而废,重新吃素。
19岁时,甘地漂洋过海到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外来文明曾经让甘地异常崇拜,对自己的出生地和文化深感自卑。他认真读《圣经》,经常听布道,甚至考虑过追随基督教。他不知所措,不知所措。经过痛苦的挣扎,他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模仿,坚持原有的宗教信仰,融入了其他宗教教义。他接受了英国法律思想和一些基督教思想的教育,并获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法律学位,获得了律师资格。在英国留学期间,基督教对甘地影响很大。在他所有重要的演讲中,他经常使用基督教的语言来模仿基督的言行。有人干脆称他为“印度的耶稣”,保守的印度教徒也曾称他为“印度教基督徒”。
甘地使用的纺车
回国后,甘地在孟买当了律师。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受挫。第一次为某人打官司,因为怯场搞砸了。半年后,他回到家乡,在那里他依靠哥哥和亲戚的支持来维持他的律师业务。律师的生意没有起色,很郁闷,很郁闷。正在这时,南非一个印度人的案子让他处理,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南非的旅程。
微弱的力量
南非是甘地的炼狱,是甘地成为男子汉、成长的地方,是甘地思想形成、成为“英雄”的地方。甘地就是在南非开始成为甘地的。
从1893年到1914年,甘地一生最宝贵的时光是在南非度过的21年,从24岁到45岁。1893年4月,甘地踏上了南非的土地。年轻的律师甘地作为印度精英,在英国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事着体面的职业,他认为自己有资格乘坐头等列车。然而,因为他的肤色,他被踢出了一等车厢。甘地生平第一次尝到了种族歧视的侮辱。此后,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在南非遭遇了一系列的歧视和侮辱。此后,他下定决心为生活在南非的80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这块充满种族歧视的土地上,甘地否定了他曾经推崇的西方文明,培养和锻炼了他从事公共工作的能力,掌握了成为成功律师的秘诀,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他在南非领导的反对种族歧视的艰苦斗争为南非印第安人赢得了基本的平等权利,他还成功地试验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和非暴力理论及其实践。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回国的最初几年,他乘坐三等公共汽车走遍了印度,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久违的祖国。一年后,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他的思想,进行非暴力斗争,检验和发展非暴力理论。他支持当时正在进行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希望得到英国的怜悯,给予印度自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当局的行动使甘地这个大英帝国的忠实追随者变成了一个不称职的作家。
1919年3月至4月,为了抗议反动的“罗拉特法”,他发起了全国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之后,甘地在印度一次又一次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制殖民政府,极大地推动了全印度人民的反帝反殖民斗争。
甘地一生都在试图通过伤害自己来赢得这场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他反抗活动的集中表现。
以弱胜强可能与印度独特的宗教文化有关。印度所有人都信仰宗教,80%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和禁欲主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可以使人达到与婆罗门和我合一的状态,摆脱轮回的痛苦。这可能是甘地的观点能被印度很多人认可的重要原因。另外,佛教崇尚非暴力,佛教起源于印度。只是在甘地时代,印度的佛教几乎绝迹。但是佛教文化和佛教基础依然存在。
软弱有非凡的力量。中国“牙死舌死”的故事正是讲了这个道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师常总病重。老子去看望他,问:“王先生病得这么重,有什么遗产可以告诉他的弟子吗?”常总说:“就算你不问,我也要说。”他对老子说:“你路过老家记得下车吗?”老子回答说:“老家后下车,就是不要忘了老。”昌宗道:“是。”他说:“当你在长辈面前经过的时候,要赶紧上前和他们打招呼。你明白吗?”我说:“我明白。这是教我们尊敬老人。”昌宗说:“是这样。”然后,他张开嘴给老子看。他问:“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勇又问:“我的牙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了。”常勇又问老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不就是因为软吗?牙齿不存在不就是因为牙齿硬吗?”昌宗曰:“是!事情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一切都被容忍了。我还能告诉你什么?”
弱胜强,不是普遍适用,但也不是完全行不通。要看什么条件和情况。
可以说甘地是一个软弱坚强的人,是世界上唯一靠自残取得巨大成就的政治人物。也许正因为如此,1999年,《时代》杂志将甘地命名为20世纪的风云人物。第一名是爱因斯坦,第二名是罗斯福总统,印度的甘地排名第三。
禁欲测试
1906年,经过充分讨论和慎重考虑,甘地在37岁时立下禁欲的誓言。他在宣誓前没有和妻子商量,但妻子加斯托贝仍然服从了他的意志,就像她积极参加丈夫的政治抗议一样。据说甘地16岁与妻子发生性关系时得知父亲的死讯,可能是他禁欲的伏笔。
甘地认为保持独身是他的个人义务,这可以让他学会爱而不是欲望。甘地在禁欲问题上并没有反复出现,但是1936年的一个晚上,甘地在梦里突然产生了性冲动,当时他67岁。甘地后来坦言,“这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甘地的禁欲是常人无法想象的。1944年,甘地夫人加斯迪拜因病去世。之后,年事已高的甘地开始进行一项震惊世界的“实验”。英国历史学家亚当斯曾在《甘地:赤裸裸的野心》中透露,甘地宣布禁欲,并开始了他重要的“性欲实验”:“与女孩洗澡,同床共枕,但不谈任何性话题。甘地的秘书妹妹,也是甘地的私人医生,经常洗澡,和甘地睡一张床,但是甘地对外人说:“我和她洗澡的时候,眼睛是闭着的。通过声音,我知道她在用肥皂。“根据莱利维尔德的书,甘地晚年喜欢搂着年轻女人裸睡。甘地一开始解释说,他这样做是为了晚上“暖身子”,并称之为“自然疗法”。后来甘地进行禁欲测试,测试他的自制力。1945年4月,甘地给一位密友写了一封信,说许多妇女和女孩是他的臣民。甘地的臣民中,有他侄孙的妻子阿布哈和他的侄孙女马努,尤其是一直与他形影不离的马努,以至于流言一度盛行。
1.《圣雄甘地 甘地: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少年时平庸无奇,老年禁欲试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圣雄甘地 甘地: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少年时平庸无奇,老年禁欲试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4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