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也是我国卫星技术和深空空探测技术的先驱之一。1958年毕业于苏联Zhukovsky 空军事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曾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航空部副部长/[/k0/】、航空部副部长。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领导了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技术管理,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使中国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
曾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总设计师,负责上述三个工程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决策和技术协调。他主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项目都很成功。
担任国内第一代、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做出多项重要决策,主持解决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第一代北斗导航系统是为实现网络化应用而构建的。目前正在部署第二代北斗导航系统。
他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探月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探月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提出工程发展指导思想,确定工程目标和总体项目计划,对工程主要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问题。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在一年的工作寿命内实现了所有工程和科学目标,实现了可控的月球撞击。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50多年来,孙家栋院士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作为技术带头人和总工程师,他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许多第一个辉煌,为中国在基础卫星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深空空探测基础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他继续活跃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孙家栋经常说:“1967年,国家想搞卫星。当时没有搞卫星的人才。我个人只有一些基本条件。所以,主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国家发展创造的环境,我个人主要靠机遇。”“我能够主持卫星的总体设计,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平台’,是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
孙家栋把自己看得很简单:国家需要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给任务,做好工作。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关键一年,也是孙家洞最忙的一年。为了按计划成功实施探月工程,很多事情需要协调和实施。他还肩负着中巴资源卫星和北斗卫星总设计师的重任。不停地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有时一周去三四个城市,坐飞机打车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这一年里,近80岁的孙家栋10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场指导5次卫星发射任务,主持并参加近百场航天相关会议,像飞人一样从北京飞往20多个地方。从9月初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到11月26日卫星测绘,孙家栋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探月工程的实施中。卫星发射成功后一个月,孙家栋在北京,但内心是“嫦娥”,每天坐在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时刻关注着卫星每一个动作的准确性。他的妻子魏苦恼地说:“他每天总是跑步,穿皮鞋太累了。我每年都会给他买四五双轻便鞋。“当嫦娥一号成功绕月飞行的那一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摄影师拍摄的镜头。当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的消息从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的扬声器里传出时,所有人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来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他悄悄地转过身,掏出手帕偷偷抹眼泪。这部相机感动了很多人。
2010年,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他的获奖感言时,他发自内心地说:“我非常激动和荣幸。我感觉航天工业是几千人和一万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是在以做大事为重点的社会主义优势下产生的,回报是对航天事业的肯定。做了有限的工作,感到不安。我只感谢各方的支持和培养,感谢一起奋斗的同志们。”“航天的东西马虎,大家手里的东西看似小,但合在一起就是关系到成败和国家经济利益的大事。不管哪个宇航员,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做好。如果你想说我自己,那么我只是千千1亿太空军的一员。”
1.《孙家栋 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孙家栋 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7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