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上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独立汇集而成的四书体系,视为宋学的一个新的经典体系,这肯定是一个新的经典时代的到来,原因如下。首先,在文学形式上,是以先秦诸子为主体的经典体系,其创作时代和题材各有不同。六经起源于古代的“先王”,四书起源于轴心文明时代的“士”。其次,从文献的思想内容来看,“六经”原本是三代先王统治的政治法典,其思想旨趣是礼乐刑政制度;《四书》是孔孟心性之学,其思想主旨是完成“天下有道”的人文教育。特别是宋儒学对《四书》体系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并在此经典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中庸而又极其鲜明的思想体系。此后,四书体系成为新文明体系的核心经典,取代五经体系成为核心经典,不仅成为宋研究的标志性经典体系,而且完成了中国儒学史的伟大变革。
当然,“四书”制度的建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北宋时期,《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文献被视为与六经同等重要的经典,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比如这一时期,孟子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出现了孟子由学者变为经典的升级运动。如松从《礼记》原文中提取了《大学》和《中庸》,并对其进行了重新解读,使其思想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贯穿北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成为宋代儒生抵制释老、复兴儒学、构建新儒家体系最重要的思想学术资源。南宋时期,理学思潮走向融合阶段,以《四书》学为代表的新经典体系在这一时期完全定型。朱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第一个正式汇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学者。他编纂了以《四书章句注》为代表的一系列四书研究著作,从而奠定了与原五经研究体系平行的新的经典体系,即四书研究,促进了中国经典的研究
虽然这些文献典籍的原文没有变化,但宋儒学所建立的“四书”体系的意义,与原来的单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不同的。比如《大学》《中庸》出自《礼记》,而《礼记》一书早在唐代就被确立为学官,成为“九经”之一。而在《礼记》中,汉唐时期的“大学”和“中庸”实际上被纳入了以治先王为目的的六经体系,而在理学中,宋明时期的“大学”和“中庸”实际上被纳入了以“为己之学”为目的的“四书”体系。经过宋儒学对天论、心性论、功夫论的经典诠释,其思想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经部”对两者的区别有专门的解释:“释“大学”与“中庸”者,《千青堂书目》仍属“礼”范畴,现移至“四书”,使释“大学”、“中庸”者非“礼”学有其渊源,故不必合而为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首先,“四书”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巨大变化。汉代经学中,六经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早期的儒生和传记只是学习六经的途径和手段。六经元典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四书产生后,六经研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学者们首先以四书为基础,运用四书的原理来渗透五经的研究。二程提出:“学者应以《论语》、《孟子》为依据。”它们突出了《论语》、《孟子》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在进一步解释六经与四书的关系时,强调四书更重要,更优先。第二程曰:“先读《论语》、《孟子》,再读《春秋》。知道真相才能看春秋。春秋的标准是什么?一点也不像《中庸》朱在收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之后,也强调了四书体系在整个儒家经典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朱说:“必须先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再用《六经》。覆盖难度、距离、大小的顺序,不能乱。”《语》《孟》《中庸》《大学》都是熟饭。看其他经典,就是为了争饭。”“四书”为什么是熟饭?因为它们直接着眼于宇宙的一切原理,他说:“四书”、“大学”、“中庸”、“语言”、“孟”,都有明确的原理。人家就是不去看。如果忽略这四本书,为什么不可读?怎么了!怎么了!”与此不同的是,六经的意义与宋朝的意义是“分离”的。他说:“诗与书相隔一重,易与春秋相隔三重。”由此可见,不仅重视《四书》,而且认为《四书》比《六经》更重要。
其次,它反映了中国思想体系的巨大变化。六经和四书不仅是经典体系的差异,也是思想主体和思想观念的主要差异。六经的思想体系是以礼仪为基础的。司马迁在《孔府史记》中论述了孔子为了复兴西周礼乐文明而编撰六经的过程。而《礼记·经解》一文则认为六经的教学目的是伦理和礼治。所以南朝黄侃说:“六经虽然教义不同,但都是以礼为本。”如果说六经体系是以礼为基础,那么四书体系就是以仁为基础。孔子和早期儒家的四书体系主要是以“仁”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既包括仁者的人格精神,也包括仁者的人文秩序。孔子认为,礼的社会秩序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个人固有的仁爱基础上。应该说,儒家的六经四书体系是互补的,即六经的礼乐政治体系思想和四书的义德思想是互补的。但是六经体系和四书体系的区别也很明显。汉儒非常重视六经的研究,因此强调以礼为本的外王之术,将六经研究与国家治理和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强调学术直接为汉唐政治服务。宋儒非常重视四书的研究,所以强调以仁为本的内圣。从《汉学六经》到宋《四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大变化。
光明日报
1.《儒家六经 从《六经》到《四书》——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儒家六经 从《六经》到《四书》——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47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