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奖学金走过16年
□王刘鹤源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第16届江平民商法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该奖学金由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先生设立,旨在奖励在民商法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的青年学生。经过16年的发展,江颁奖典礼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仪式,而是一个宣传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校园文化的盛会。江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奖学金,更代表了一种精神,成为法学教育的一面旗帜。江精神不仅是激励青年学生成长的动力,也是高等教育实现道德建设和育人根本任务的宝贵财富。
江平老师热心支持读后感学生的精神非常感人。他是中国法学界第一个以个人捐赠方式发起设立法律基金和奖学金的人。此后,江奖开始了长达16年的育人历程。70岁生日,他说:“我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为社会做点贡献。”。随后,在王泽鉴教授和各界人士的慷慨支持下,江平先生设立了江平法律基金和江平民商法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在民商法学习和研究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学生。
2006年,江奖的数量开始扩大,获奖人数从10人增加到15人。2008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石教授和沈教授的积极申请下,江奖由中国政法大学迁至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设立三个名额。2014年,朱庆余教授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学院调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他的建议和要求下,江平先生同意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江平民商法奖学金设立两个获奖名额。16年来,江奖如同燎原之火的火花,逐渐开拓了自己的天空空,被师生们自豪地称为“法国诺贝尔奖”。
姜奖的评选包括初试、复试、面试等三轮考核。最终站在江颁奖典礼舞台上的人,是幸运的,也是优秀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题量大、难度高、竞争力强的选拔,却能够克服困难,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荣誉。每年的12月中下旬,对于参加江奖的同学们来说,都是最激动人心的,因为他们是否能获奖,将在颁奖典礼上宣布。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激动人心的,因为他们将见证最后荣耀的诞生,感受到江奖带来的洗礼和震撼。当嘉宾揭晓获胜者时,获胜者总是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当他们站在舞台上,愉快地发表获奖感言,或者因为激动而停止说话时,带给台下每个人的不仅仅是羡慕和敬佩。
高校那么多奖学金,为什么江奖能成为师生心中的“法国诺贝尔奖”?应该说,江奖不仅仅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奖学金,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勇敢地攀登学术高峰,见证了一批批具有扎实民商法知识的青年学生的辛勤劳动,成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的辉煌和梦想。16年来,共有214名学生获奖,500多名学生入围,2万多名学生参加了颁奖仪式。在这些丰硕的成果中,蕴含着江平先生对民商法人才的希望和关注,凝聚着无数教师培养中国法学接班人的教育理念。
作为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江奖将考试与日常教学、物质奖励与精神引导、奖励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每年江奖评选的氛围都很和谐,更像是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而不是简单的评选测试。这三个结合有效地促进了自觉、主动、严谨、求实的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不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学生。他们不怕吃苦,不放弃,在求知的道路上始终如一。
江平先生一直希望江奖能够激励一批未来能够担负起中国法治责任的学生成长。他们不仅要有优秀的学术素养,还要有良知、责任感和公共利益。因此,江奖特别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核,默默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时刻以促进中国法治为己任。如今,无数获奖者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江奖的真谛。当他们离开校园时,他们活跃在各种社会舞台上,要么用木槌维护公平,要么用笔尖描绘正义,要么用文字辨别是非,要么用讲义传授法治精神。徜徉校园的青年学子也将继承江精神,不断探索法治之梦,书写未来的时代篇章,创造辉煌的未来。
第13届蒋奖得主陈鹤源回忆蒋奖时说:“蒋奖给我带来的除了奖牌、信封、握手之外的鼓励,让我更加坚信个人利益不需要完全向功利低头。”而200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学院的李、同学和爱人则分别获得了第九届和第十届“江奖”。如今他们走进了婚姻殿堂,组成了一个家庭,在江奖神圣的外衣下展现出温馨。除了这些获奖学生,还有来自法国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学生作为“后勤保障”团队。他们参与了江奖的评选和颁奖仪式的筹备,学会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稿件撰写、视频制作和策划组织的专业技能,这些都成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看家本领”,也可能是江奖设立之初意想不到的快乐。
1.《施天涛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奖学金走过十六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施天涛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奖学金走过十六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0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