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遭受重大损失的清缅战争
由于鸦片战争时期英法枪炮的崩溃和惨败,鸦片战争前的清朝陷入了一个著名的槽:不重视火器。
但是,你真的想用这句话来解释清朝的军事历史吗?显然是错的。
因为晚明八旗征服天下以来清朝最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积极研究火器技术:努尔哈赤开军前,积极研究明朝火器技术,认识到明朝“红炮”的威力。之后,清太宗也在研发上迅速改进,称这个“大杀手”是清军接管天下的神器。甚至在康熙、雍正年间,这种热情也时常高涨:康熙年间,清朝大量研制火炮,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雍正时期,清军大量装备火枪,从准噶尔引进“赞巴拉”火枪,火力升级。
可以说,在清朝建国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每当火器在战场上丢失时,清朝的反应通常是非常迅速的,从仿制到研发的改进也是毫不含糊的。在《自动加速》中有一些硬汉在为你加油。但是18世纪末,有一个例外:清缅战争!
乾隆二十七年爆发的清缅战争,是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之一。但这“武功”,却打得相当吃力。面对缅甸入侵中国西南边陲,清朝前后四次出击,动用了6万多精锐之士,水陆并进。然而,计划中的破坏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拉锯战。清军屡败,云贵总督明锐战死。跑完之后,傅恒在前线又累又病,最后终于在乾隆三十四年谈判停战,结束了炼狱煎熬。
在这前后的激战中,清军至少付出了一万九千人的伤亡。尤其令清军前线官兵印象深刻的是缅军的锐利枪械:当时缅甸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从英国人那里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枪械。据魏源《三武纪》记载,缅甸配有西洋炮的军舰在前江横冲直撞,不仅火力凌厉,而且在作战中“旋转如飞”,给清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这场战争之所以惨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装备上的失血。所以清缅战争前后,乾隆皇帝非常重视“骑射立国”:乾隆十七年,在禁箭阁、八旗学堂立碑,严令皇室子弟“骑射巧”。当地八旗武将只准骑马,不准乘车,否则按规定处罚。乾隆年间,还有28个“木兰邱毅”,据说是打猎,其实是军训,带大家一起练骑射。
虽然这一政策刻意维护了清朝的尚武精神,但其后果之一是清朝高层的军事人员从此对火器和装备极为冷漠。乾隆末年至嘉庆期间,清军遭受火器损失,这不仅是清缅战争造成的,乾隆末年还入侵东南沿海的海贼,他的战船配备的火器“多而有力”,火力远压清军海军。最严重的几年,清海军看到海盗船抢劫,吓得躲起来看热闹。即便如此,当年的清朝高层也从未想过要改良火器装备。
1.《2003中缅战争 清缅战争吃大亏的原因之一,清军为何还坚持“弓马骑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03中缅战争 清缅战争吃大亏的原因之一,清军为何还坚持“弓马骑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4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