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魏
头像|DARREN CHO
在中国,人们以食物为重,节日往往与食物相对应。比如清明对应饺子,中秋对应馅饼,重阳节对应糕点,腊八自然让人想起粥。
一碗由各种谷物混合而成的甜粥,在冬天可以提供温暖的温度和饱满的口感。对于北方中国人来说,腊八粥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腊八节之后是年”,意思是喝这碗粥,全家团圆,庆祝一年的丰收,已经不远了。
但在中原和华南地区,腊八粥的形式和含义变得丰富多样。有的是和肉一起煮咸的,有的是和香料一起煮辣的,有的经常一年四季都喝,没有采摘季节。
什么样的机遇给了腊月初八喝粥的仪式,在纷繁的起源中,多彩的表情诞生了。腊八粥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编号:1 yi
从汉字的表意来看,“拉”与粥无关。相反,在“肉”这个词旁边,代表着与吃肉高度相关的定义。
《隋书礼仪记录》说“蜡猎人一起打猎”,意思是捕猎动物。对于古代农耕文明来说,耕种一年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宰杀牲畜,捕猎野味过冬。在没有冷冻技术的古代,冬天丰富的肉不仅被吃掉,而且被献祭给神的祖先,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好运。
在《礼记》中,冬祭第一次被称为“腊祭”。后人继续沿用这一称谓,把蜡祭之月称为“腊月”,把盛开的花朵称为“腊梅”,把腌制的肉称为“腊肉”,把腊祭的日子称为“腊月”。
无法检验哪一天是农历十二月,但另一个意外可能会让我们窥见真相:汉代佛教传入中国时,早期的福音传道者在经文翻译上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印度历法极其混乱,各种宗教节日无法与中国农历对应。
中国人比较灵活,所以独立搞各种宗教节日。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大多数最重要的佛教节日都在农历十二月至二月的淡季。释迦牟尼最重要的开悟日之一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先的腊祭是在后来的腊八节。在佛教传入较晚、影响较弱的东南沿海和长城以北,腊八节吃杂粥、咸粥、海鲜粥加肉,或者用荤菜祭祀祖先的习俗,大概反映了古代腊祭的影子。
否:2 er
随着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对中国的不断影响,逐渐在信众中传播开来。腊八作为中原佛教最重要的节日,吃肉当贡品已经过时了。
最好的替代品之一是粥。
粥作为最“落地”的日常之物,其叙事以极大的张力连接着两极:既是底层民众维持生计的手段,也是士绅阶层自我滋养的方式。对于日益世俗化的汉传佛教,粥被进一步解读为一种救济饥民、怜悯众生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修行开悟的方法。
所以中国各大寺庙都有腊八节粥的传统。腊八节的清晨,古庙门口排起长队收粥,不仅是一种自律修身的行为,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善意表示。这是不分阶级、年龄、性别,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仪式感。
另一方面,腊八节被认为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这使得中国饮食的谱系标准:吃什么,长期无法引入。
河北人在腊八粥里加黄米、红枣、黑豆、绿豆、麦粒;江苏人在腊八粥中加入糯米、银杏、香菇、菱角;岭南人在腊八粥中加入桂圆肉、桂圆肉、银杏;四川人在腊八粥里加入大豆、花生、胡萝卜...不得不说,这些当地的腊八粥风格,不过是佛教无欲无求的表现罢了。
三号
从唐朝中期开始,阿拉伯的蔗糖开始传入中国。
对于以前只能用蜂蜜和麦芽糖作为高成本甜味来源的中国人来说,蔗糖带来的餐桌革命是极其深远的。其中包括腊八粥。
早期的腊八粥往往是用小麦和豆类混合而成,通常食用正常,口感不佳。随着宋以后佛教的逐渐普及,印度和西藏引进的“苦修”和“清净修”的概念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比如中国人开始在腊八粥中加入蔗糖来增加风味。
腊八粥,一种香甜的杂粮,以它的方便和低廉的成本征服了一大批中国人。很快,它跟随客家人南下到了珠江三角洲。
作为一个信仰杂糅的地区,珠三角的拉巴概念当然不如北方地区那么强烈。但纬度低,季节不清,气候炎热,对甘蔗种植极为有利。在长期的接受和完善过程中,两广逐渐忽略了腊八的本义,甚至忽略了腊八只喝粥的传统。他们构建了腊八粥的另一种形式:糖水,蔗糖资源简单易得,产品丰富。
莲子百合八宝粥、糖水地瓜王八冻、杨树枝露蒸豆腐、芋头西米绿豆汤……在岭南,一个普通的糖水店在大街小巷就能玩上几十招。但本质上还是腊八粥的方式:长煮,杂料,加糖。
编号:4 si
但在北方,尤其是明清时期建都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腊八粥的形式确实固化了。
这与明清中央部分对佛教的有限接受有关,也与两代人与民同乐、与王室同食五谷的态度有关。
之后随着清朝皇室汉化,越来越多的宫廷美食被引入到皇帝脚下的皇城根民间。它使北方的腊八粥做法趋于统一。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大北京地区,腊八的宗教意义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它隐藏的季节性含义被放大了。利用全家的人力物力,用杏仁、松子、桂圆、葡萄、银杏、青苔、玫瑰、红豆、花生等20多种材料做成的腊八粥,是新年前最具礼仪性的保留节目。
它不仅仅是关于衣食住行的平民文化,也是关于国家和世界的宏大叙事。
我们来看看腊八粥在全国各地是怎么做的。
京津:腊八粥有八种以上
二十种配料
京津腊八粥可以说是最精致的了。白米里的东西比较多,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圆、葡萄、银杏、青苔、玫瑰花、红豆、花生。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淘米、泡果、去皮去核,半夜开始文火炖,直到第二天早上腊八粥煮好。
宁夏:土豆腊八粥
|大米短缺的妥协|
做腊八饭,一般是用各种豆类增加米饭和土豆煮粥,加入用小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的麦穗,或做成小圆蛋的雀头,再放入葱花油后出锅。这反映了当地小麦占主导地位,只有少量大米的自然种植环境。
陕西:豆腐腊八粥
长城以北的收获
陕北高原的腊八节,粥除了各种米饭、豆类外,还得加各种干果、豆腐。在长城以北的地区,肉类应该混合和烹饪。吃完也要在门外的门、灶、树上抹粥辟邪避灾,迎接来年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一天避免吃蔬菜。如果你在这一天吃蔬菜,庄稼上会有很多杂草。
在陕西不产米或少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只吃腊八面。用各种水果蔬菜做成肉末,把面条卷好。腊月初八,一家人早上一起吃饭。
山西:小米腊八粥
香米的风情
另一个名字叫八宝粥,以小米为主,辅以豇豆、赤小豆、绿豆、大枣、粘黄米、大米、糯米。在山西省东南部,农历腊月初五,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糯米、柿饼加水煮粥,也叫香米。
山东:孔子腊八粥
当腊八遇上儒家圣地|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腊八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薏米、桂圆、莲子、百合、板栗、红枣、粳米等熬制而成。,并在碗中加入一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来点缀。这种粥是专门给孔子和十二家的。另一种是用米饭、肉片、卷心菜、豆腐等烹饪。,这是为孔子的仆人准备的。
江浙:甜咸腊八粥
|南北交流之地|
江浙吃腊八粥分为甜的和咸的两种,烹饪方法也是一样的。只是咸粥加了蔬菜和油。苏州人熬腊八粥用的是香菇、荸荠、核桃仁、松子、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等。
四川:辣腊八粥
真的不是深色菜|
四川成年人多,腊八粥做法多样,有甜的,有咸的,有辣的,而农村人多吃咸的,以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为主。
-结束-
从匮乏时的仔细计算,到富足时的幸福,从个人记忆到家乡和国家的历史。腊八粥的地理其实就是国货地理和人文地理。
迈克尔·波伦在《烹饪:烹饪如何连接自然和文明》中写道:“如果说大规模狩猎后烧烤猎物就像一部英雄史诗,那么烹饪更像是一部私人叙事小说,充满了时间变化和家庭氛围。”
中国腊八粥是对烹饪方式最生动、最长篇的叙述。
1.《咸味腊八粥的做法 你一定不知道,南方人还会喝咸的腊八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咸味腊八粥的做法 你一定不知道,南方人还会喝咸的腊八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62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