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物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角度来看,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控制水的流动,还可以不断促进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自然环境中的水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消耗,所以水资源一般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水、淡水、湖水、地下水、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体的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极地和中低纬度的高山冰川,目前仍难以利用。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仅占全球总蓄水量的7/10万。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每年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约有9000立方公里。
自然界中人类最常见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所以,现在问题来了。河水和海水的界限如何?界限在哪里?
河水和海水的分界线在不断变化
我们乘船时,当船在即将出海时经过河口附近的海面时,海面上会出现一条不断变化的颜色线。河口附近的水呈黄褐色,向海一侧的水呈蓝绿色,非常明显。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割线?
▲黄河河口海水与河水的分界线
众所周知,河水是淡水,海水是咸水。河流不断向海洋输送淡水,并在河口附近海域与海水混合,形成低盐河口混合水,也称稀释水。由于稀释水的密度小于海水,所以它漂浮在海水上,在惯性和浮力的作用下,以羽流的形式扩散到海里。当低盐稀释水扩散到上层海洋时,高盐海水以补偿流的形式从底部楔入稀释水层之下。由于密度差异,稀释水和海水之间形成界面。界面向河口倾斜,在海面上呈弧形线,一般代表海水和河水的边界。界面附近的海面上经常出现泡沫线,有时还能看到由油污、塑料、木材、玻璃瓶、动物尸体等污染物和废弃物组成的碎屑线,成为区分海水和河水界限的标志之一。例如,在美国的哈德逊河河口,已经观察到碎屑线延伸了30多公里。
河流不仅通过河口向海洋输出径流淡水,还将泥沙、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带入海洋。因此,来自河流的稀释水不仅悬浮泥沙含量高于周围海水,而且营养物质丰富,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其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海水。不同河口的稀释水由于含沙量高、浮游植物含量高或两者兼有而呈黄色,这是河口附近海域形成色线的原因。
河口稀释水和海水的边界不断变化,主要受径流、潮流和沿岸流的制约。首先,由于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汛期径流量大,冲淡水扩散范围大;旱季径流小,稀释水扩散范围小。比如长江口冲淡水的主边界一般在汛期可以达到123 E左右,旱季退守长江口,距离近百公里。其次,稀释水和海水的边界会随着潮汐周期(包括年、月、日周期)而波动,高潮时向陆地移动,低潮时向海洋移动,其移动范围会随着不同的潮汐周期而变化。此外,河口稀释水与海水的边界也受到沿岸流的影响。如长江口稀释水冬季多向东南偏转,但受台湾省暖流影响,夏季有向东北转向的趋势。
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和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进行后台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1.《分界线 【科普】河水和海水是如何分界的?界线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分界线 【科普】河水和海水是如何分界的?界线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64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