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村史馆 村史馆里看变迁

夜间照明用的手电筒和灯笼,耕作用的犁和锄头,捕鼠用的“木猫”,烘干谷物用的簸箕...

1月7日,在白沙河村历史博物馆,村民们正在观看村历史博物馆的“收藏品”。年长的村民不时向随行的村民介绍“老物件”曾经的用途。

白沙河村历史博物馆。

白沙河村是重庆彭水自治县黄家镇的一个行政村。村支部书记黄启铭表示,白沙河村历史博物馆于201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旨在留住乡愁,让村民感受白沙河村的变化。

村民们正在参观村庄历史博物馆。

交通变化

“很难走”改成了“群体通畅”

“这是村民们晚上走路时常用的灯笼。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见。”75岁的村民黄成寿(音译)惊喜地发现灯笼挂在一个角落里。

黄承寿说,以前,晚上走路的时候,是一条窄窄的泥路。提着灯笼的时候,只能看到脚下的那块,所有的灯都昏了过去。现在所有的路都是水泥路,路灯明亮。

"这是2004年白沙村白沙河上的一座桥."在设施建设方面,黄启铭说,2004年,在他的领导下,村民们自发地在白沙河上修建了一座便民桥。

“当时钢筋混凝土都是村民扛下来的,来回要一个小时。”黄启铭说,过去村民去黄家集镇,要经过白沙河、细沙河、华乾河三条河,最远的地方还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因为当时道路不通,所有用来修桥的材料都由村民沿着小路搬运,运到施工现场。”

村支书黄启铭正在介绍交通变化。

“学生上学是最大的问题。”黄启铭说,过去,白沙河村的孩子去集镇上学,父母必须接送学生,带着孩子过河去上学。“那时候孩子都上学了,父母都在家里担心,怕路上出事。”

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白沙河村以交通建设为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共硬化道路25公里,实现道路100%通畅。

“河上建了一座桥,道路都硬化了。现在走路太方便了。”黄启铭说,最远的村民开车去集镇只需要30分钟,来去非常方便。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白沙河村的村民不仅感受到了去团难带来的便利,也感受到了水、电、通讯、生活环境的改善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行业变化

“温饱型”改为“小康型”

在工业发展部门,黄启铭非常乐意守口如瓶。他说最让他高兴的是白沙河村的产业终于成型了。

说起白沙河村以前的产业,黄启铭说是传统的玉米、红薯、土豆“三大块”。

"这是村民解决温饱问题时的主业."黄启铭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光靠“三大块”养不好一个人。所以在这个一千多人口的村子里,青壮年都选择了出去打工。

“出去打工毁了自己的田。”黄启铭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以前肥沃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壤变成了废弃的土地。

村民们正在参观“老物件”灯笼。

近年来,白沙河村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采取“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目前,白沙河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以前的“温饱型粮食作物”向“小康型”经济作物转变。

2019年,白沙河村引进企业,以“企业+村集体+农民”的模式,开发辣椒1000亩、高粱508亩。同时,引导村民在屋前屋后“种植各种作物”,发展“短快”的蜂蜜南瓜、糯玉米、花生、大豆等特色产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引入、微信业务的发展、对口支援单位、驻地团队等消费扶贫,开辟产品成为商品的平台,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发展特色产业不仅盘活了资源,增加了群众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黄启铭说,2019年,种植糯玉米使家庭平均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种植蜂蜜南瓜,平均家庭收入增加2000多元;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

观念的改变

“会生活”“注意生活”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白沙河村村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

黄启铭说,过去白沙河村村民的口头禅是“会过去的”,一切都是“会过去的”:生活环境肮脏凌乱,会好起来的;生活习惯也很容易,不太注重细节...

"如果你有一个富裕的口袋,你必须先富起来."黄启铭表示,白沙河村在脱贫工作中强化了“智慧与智慧”,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修订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将创新基因、奋斗基因、奉献基因融入日常工作。

75岁的黄成寿正在展示如何使用捕鼠器“木猫”。

目前白沙河村通过环卫评比引导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公婆等评比活动,引导村民搞好家庭和睦,倡导尊老爱幼;通过选择好邻居,引导村民搞好邻里和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争夺‘棱角’的习惯逐渐改变,现在什么都讨论。”黄启铭说,白沙河村的村民时不时地从“事事做好”变成“注重生活”。乡村风格更好,民俗更简单。

好好学习,学会自立,认真学习...在家庭培训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白沙河村的每个家庭都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黄启铭说,重视教育是白沙河村近年来最大的变化。

“现在还不如送孩子去读书。”黄启铭说,自1984年白沙河村作为第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以来,已有53名大学生走出校门。其中,近年来大学生外出人数明显增加,从2017年的5名大学生增加到2019年的9名大学生。

—结束—

1.《村史馆 村史馆里看变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村史馆 村史馆里看变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645272.html

上一篇

春朱自清原文 关于《春》的版本

下一篇

藤县人才网 招聘,广西藤县大力引进紧缺人才!来加入建设大藤县吧!

世纪京洲 通州大稿村建村史馆啦!展出直升机,还有各种老农具!

世纪京洲 通州大稿村建村史馆啦!展出直升机,还有各种老农具!

从贫穷到温饱,从村民到投资人,从落后的村庄到人民富裕的村庄,梨园镇大皋村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发展之路。前几天在大皋村设立了村史展厅,如实展示村里的发展情况。 通州新闻记者 请理解: 旧农具、直升机、旧物件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进入村落历史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旧农具。   大皋村曾是全区著名的“落后...

存10万送米油 村民305万拆迁款存银行后被“消费”?

  • 存10万送米油 村民305万拆迁款存银行后被“消费”?
  • 存10万送米油 村民305万拆迁款存银行后被“消费”?
  • 存10万送米油 村民305万拆迁款存银行后被“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