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最后的尊严,静静地走
1966年凌晨,上海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一对夫妻上吊自杀。报警的人是这个家的保姆周菊娣。房间里留了一张遗书,写道:
“600块钱的存单给保姆周菊珍,作为过渡生活费。她是一个劳动人民,一生孤独。我们不希望她无缘无故受到影响。”
夫妇俩在上吊前先把被子铺在地上,怕踢翻凳子的声音打扰邻居。
一个人的高贵,只是一床被子的厚度。值此辞别之际,我不想麻烦别人。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这是傅雷和朱美芙。
傅雷遗书
严酷的童年:只有悲伤的脸,没有欢笑
1908年,傅太太生了一个娃娃,哭得和洪磊一样大声。傅师傅马上给宝宝起了个名字:傅雷。根据《孟子》“文王怒,安天下之民”。还有拿“愤怒”这个词来说。没想到,这个宝宝真的如其名,一意孤行,怒不可遏,雷霆万钧。
傅雷的朋友凌克这样描述他:“他很长,看起来很严肃,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一只在天空中昂着头的鹤,从不低头看脚下的泥。”
如此孤傲,从不弯腰,这和他的出身家庭有关。
傅雷四岁那一天,父亲坐冤狱,不久死于肺病。傅的母亲受到重创,整个傅家都悲痛欲绝。她有四个儿子,除了大儿子傅雷,都去世了。
丧亲之痛让傅妈妈决定孤注一掷,决心严格训练傅雷。一天深夜,傅雷的妈妈让傅雷学习,却发现傅雷不注意。她什么也没说,把年轻的傅雷裹在被子里,准备扔进水里。
傅雷打了个盹,傅的妈妈用烧得很烫的蜡烛油烫伤了他。在这种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傅雷,用“见悲面,不闻笑语”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童年。
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生往往没有荣誉和幸福,是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悲伤的挣扎。”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住这样的绝望?所以从小性格暴躁暴戾,周围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老虎”,和“老傅”谐音。
他太正直了,以至于不厚道,所以当时不能和人共事。他孤傲、唇尖,有一种庸俗的气质,得罪了很多文学名人。
年轻的傅雷夫妇
愤怒和愤怒,而不是愤怒和不安
1931年,画家刘海粟邀请傅雷到上海美术学院工作。一天,他的一个新同事来学校教书。新同事怕师生不接受,就把画挂在长廊上让大家欣赏,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
傅雷知道后,气得猛跺脚说:“这是谁的画?把他们都带走!”当时刘海粟和新同事都在场,整个走廊的师生都听到了傅雷的声音。新同事看到这一幕,很尴尬,却不敢有任何反应。刘海粟看到后,马上互相介绍。结果傅雷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袖着走了。刘海粟当时很无奈。他知道傅雷就是这个臭脾气,但他不敢得罪。追上去,他问:“你怎么这样对别人?”傅雷说:“那种画不应该挂,而且第一眼也没有真本事!”
这对刘海粟来说太糟糕了,刘海粟直接回应:“你太疯狂了!”傅雷又甩甩袖子:“我没时间跟你八卦!”
不管有没有真本事,都离不开傅雷的“眼睛”。他还有一个叫张喜安的同事,很有才华。一天,刘海粟邀请张喜安回家吃饭,请他临摹一幅宋代名画。三番五次,刘海粟以请他吃饭的名义多次请他抄。作品完成后,刘海粟在画上写了“海粟画李龙眠”,其实是他自己画的。当时,张喜安的收入不高,傅雷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因为很爱自己的才华,傅雷多次要求刘海粟加薪,但总是被刘海粟拒绝。
1936年,傅雷接到噩耗,得知张喜安已经去世,因为他太穷了,不能看轻自己的病情,悲痛欲绝。他立即给刘海粟写了一封信:“把张喜安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让他知道几年的桃李;准备遗产展;努力为他卖出一些作品,所得款项将作为他孤儿的教育费用;想办法让博物馆买一件他的作品。”傅雷真诚体贴,是个默默无闻,毫无交情的人,体现了他的正义和爱心。
可惜刘海粟没说什么。傅雷自费为张喜安举办了一个展览,刘海粟也参加了展览。傅雷没有停止自己的悲痛和愤慨。指着刘海粟的鼻子就是一顿大骂,好朋友,好朋友。为了一个无辜的生命,傅雷决定和刘海粟断交,断交二十年。
虽然和刘海粟断交了,但他在公私之间旗帜鲜明的态度感动了很多人。有一年,傅雷在国家艺术学院工作。有一天,学校邀请他去演讲。傅雷毫不吝惜地提到刘海粟的艺术造诣。他称为“大师”,但一般学生认为刘配不上“大师”。傅雷没有理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这个演讲就泪流满面了。
在大家眼里,傅雷夸刘是随口说说的,因为他和他有私交。傅雷辩解说:“就个人关系而言,他从来没有像对我这样真诚、热情、始终如一;我可以提一下学术和艺术,我只知道真相,从来没有在我心目中有过朋友或者亲人的地位。”
傅雷注重这种力量。即使你说他不忠诚,不给朋友面子,他也不会觉得有错。在他眼里,他宁愿生气得罪人也不愿藏在心里,所以他会不安。
傅雷不擅长什么都憋着。比如他受国民政府行政院之邀,洛阳视察龙门石刻的那一天,一幕幕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他眼前——老百姓因饥荒而流离失所,期间有不少军匪劫掠。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一批文物古董被盗。这些事情让傅雷极为担心。
谁知道,求政府说可以直接吃闭门羹;找地方政府管理,敷衍了事;傅雷只是每天写文章提意见。这种粗短是压不下去的。
1936年,国立艺术学院两派争斗不休,一听说免学费,就吸引了大批学生。就在这时,整个学校一片混乱,校长古藤赶紧叫来了傅雷担任教务主任。
傅雷不敢怠慢。他直接去找校长建议:办好学校,一个考学生,一个筛选老师,不及格的全部淘汰。古藤不同意,傅雷一怒之下和他吵了起来。
有人说:傅雷不是疯了,而是不想离开。事实上,傅雷只是习惯了做一个异教徒的角色,对世界丑恶的一面绝不心软是傅雷人生的基本原则。
被称为“老人”
1943年,上海文坛非常萧条。一个叫张爱玲的陌生女孩突然崛起,震惊了整个文坛。傅雷毫不犹豫地写了一篇文章:《论张爱玲小说》:“我们文坛上最美丽的收获之一。”
在当时的环境下,傅雷眼中的大多数人和他们的作品都是垃圾。除了张爱玲,他格外欣赏,但当他提到《倾城之恋》时,他又变脸了。
“累,累,尴尬,小智小慧演不了悲剧的角色。”
你说傅雷是战略布局或者颐指气使,连续几篇张爱玲写的文章都是傅雷炒的:
“她写的东西更接近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而不是她小说中的现实。”
——傅雷评张爱玲《连连涛》
“文学女神的贞操是宝贵的,也是最容易被侮辱的。爱她就是爱自己。一个在中国旅游了几十年的外星人跟我说:“奇迹在中国并不少见,但从来没有好下场。“希望这两句永远到不了张爱玲女士!”
——傅雷评张爱玲《倾城之恋》
当时的文坛绝对是一场好戏!张爱玲当然不服气。她写了一部小说,尹宝英的送花党,无非是人物的化名,故事完全死板傅雷。张爱玲直接写她的名字“张爱玲”,意思是这里的故事都是真的。
这就很尴尬了,傅雷说:“《金锁记》的作者那么低人一等,真的是看错了。”
张爱玲
鲁迅,当时文坛上的大作家,不留情。他直接拿出鲁迅当时不严谨的翻译风格,顺便又骂了他一句:“莫比·迪克是一部关于捕鲸的小说。一个没有海洋生物经验的人,怎么敢开这样的书?”
但是国内翻译全是这种风格,不管题材熟悉不熟悉,拉上来做。怎么才能做好?从前鲁迅翻译过一个日本人写的《美术史的浪潮》,但是鲁迅本人从来没有看过一部原创的西方艺术并翻译过,比纸上谈兵还要糟糕。鲁迅还是这样,不能怪玉子!"
当然,不仅仅是张爱玲和鲁迅,男人女人孩子,中外家庭,作家艺术家音乐人等等都不曾放过。老舍、茅盾、张恨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这些人哪个不是重要人物?
他讽刺徐悲鸿:“也有闭眼不进国画门的,比如徐某某。最可笑的是,这一代人在国内外都有市场,欺骗世界是大获成功,但只能欺骗文化艺术水平低的人。几十年后,最多半个世纪后,就会有结论,除非群众的眼睛不能改善。”
算了,他最后连自己都没放下:“我已经到了濒死的阶段,能力也只是下降了,不可能再有进一步的进步;不比你好,虽然对自己不满意,但总是在进步。想到这,我羡慕你。最近心情低落,大概和对工作不满意有关。”
说傅雷是毒舌也不为过。当然,他虽然有毒,但为人正直坦荡。他是个严格的人,经常折磨自己,冥想忏悔。同时,他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感情的温柔君子。
铁骨碰撞也是温柔的
傅雷是典型的老上海人,他在生活中,甚至在学术研究中,都特别注重精致。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停留在《傅雷家书》这本书里,里面倾注了一个父亲所有的深情和爱。
走出出身家庭的阴影,傅雷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接近暴政。他对大儿子傅聪说:“先做人,然后是艺术家,然后是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用钢琴语言理解音乐,从音乐中寻求人的基本价值。”
但是弹钢琴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况且孩子在童年,天性好玩。傅聪是一个有很强音乐天赋的孩子。那天他在楼下练琴,傅雷在楼上翻译。趁父亲不在眼前,把乐谱放在乐谱架上,拿出了《水浒传》这本书。他的手指也自动跟着旋律移动。当他看到黑旋风李悝jy杀人灭口的场景时,整个旋律快速清晰,瞬间引起了傅雷的注意。当他下楼时,他抓住傅聪的胳膊,对傅聪大喊大叫。
一天,当傅聪在客厅做作业时,傅雷在他旁边剥花生。看到儿子打瞌睡,傅雷勃然大怒。他把桌上的蚊香甩出去,砸在傅聪的鼻梁上。突然,血在流血,给他留下了永久的伤疤。事后,傅聪向他父母的朋友江洋倾诉:“爸爸打我真的很疼!”
包括在餐桌上,孩子是否坐直,手肘是否伸直,是否干扰餐桌上的人,咀嚼的食物是否发出声音等。,一切应该是一致的,没有任何错误。
有了这样的父亲,傅聪难免有些委屈。后来,当傅聪稍大一点的时候,他和几个朋友在家弹钢琴,傅雷站着听。傅聪的朋友走后,傅雷又生气了。他指着傅聪的鼻子严厉斥责道:“你弹得不好,在你的朋友中你特别丢脸!你根本不认真学习!”傅聪不服气,反驳了几句,傅雷也恼了,言语更加暴戾,一气之下,傅聪离家出走,去了朋友毛川家一个月。
傅雷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严格,甚至苛刻。但是他从来不吝啬他的温柔,也不羞于表达他的爱-
傅聪去波兰学习钢琴音乐后,父子俩见面的次数减少了。傅雷开始后悔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教育。为此,他天天自责:“孩子,我虐待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不能弥补这个罪过!”
这种遗失已久的温柔的父爱,在寄给大海的信中随处可见-
“昨天晚上,我睡觉了,又温暖了你的童年。可怜的孩子,你的童年怎么会和我的如此相似?我也知道,你从小到大遭受的挫折,并不是对你今天的成就没有帮助。但是我爸总是犯很多大错误。扪心自问,你这一生没有做过对不起朋友和社会的事,就是在家里,你和你妈妈做过很多丢人的事。——这些都是过去一年经常想到的,但这几天,我特别像噩梦一样在脑子里盘旋。可怜45岁后,父亲真的醒了!
伴随着你痛苦的童年,那是我一生中不懂为人父艺术的黄金时期。感谢你独特的优势,你不会被任何打击摧毁,从而减轻了我的一些罪过。但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另一回事。虽然埋葬了过去,但还是不能埋葬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该怎么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遗憾和爱?"
真诚、充满悔恨和内疚的傅聪立即原谅了父亲,父子两人开始通过书信联系彼此。父子和解的机会不在于傅聪的离去,也不在于傅雷的觉醒,其中一个温柔的女人是不可或缺的。她叫朱美芙,是傅聪的母亲,也是傅雷的妻子。
她曾写信告诉儿子傅聪:“克制自己,结束我们家以前悲剧的烙印;而这种结束必须从你开始,这样就不能再留给后代了。”
傅雷的家人
朱梅甫与傅聪、傅敏兄弟
意志坚强,直如竹筒
傅雷从艺术学院辞职后回到上海。当时日军占领上海。因为母国的感情,傅雷直接给了自己一个死亡命令:“不是东边的黄浦江,不是北边的百度大桥。也是鸵鸟方式避免向日本宪兵敬礼。”这不是最独特的,但最独特的是,傅雷在抗日战争期间留在了门后,为了拯救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他能够忍着性子。
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的吴晗想请傅雷教法语,但傅雷的人品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差,却没有办法。中国能有多少像傅雷这样的人存在?当时吴晗只能请钱钟书夫妇当说客。仍然被傅雷拒绝的他说:殊途同归。从此,傅雷呆在书房里,闭门翻译书籍。
“大声说话”期间,全心全意翻译的傅雷被纠正了,因为他说话太直白,得罪了很多人。如果要加罪,你会发现的。傅雷被指亲美反苏,基本上被划为“右派”。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被贴标签的问题。
因为傅雷的脾气,自然受到了戴各种帽子的批评。夸张的时候,他一天被批评十多次。
一天晚上,傅雷回家时,被红卫兵拦住了。因为等不及傅雷回家,妻子朱美芙很担心,怕傅雷出事。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傅雷的性格——宁站着死也不跪着活的人。
最后,朱美芙看到丈夫平安到家,松了一口气。在特殊时期,傅雷遇到了大麻烦。
还是不免,傅雷被贴上了反派的标签。正因为如此,他干脆选择了待在室内,每天看书写字。1966年,傅雷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绝望地对朋友说:“我马上就要走了,我要走了……”。
“不能去!”朱美芙感到不安。她四处求助,一次又一次要求上海作家协会的秘书保护他。反复见到傅雷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傅雷反省。但傅雷没有表现出任何尊重,大声回答:“没有便宜的复习!人品比什么都重要!”
周而复很固执,但他只是要求凌克说服他,但傅雷的回答仍然很冷淡:“个性比什么都重要!我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我不能做这样的‘深度检查’!”
傅雷被定为右派。他写信告诉凌克:“在这么大的暴风雨中牺牲傅雷没什么!”1961年,经过一些朋友的斗争,傅雷的“右派”帽子被摘掉了。大家都来祝贺他,他却不笑:他说:“当初给我戴帽子是不对的!”
如果是钢铁侠,朋友说他太固执,总有一天会被打死。傅雷没说什么,但很坦白:“固执至少是经典,总比随波逐流好!”
一句话变成了专业。正在书房看书的傅雷被一群人带走,正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等着他。
傅雷被红卫兵袭击,财产被没收。他也因为阁楼里的一个箱子惹了大麻烦。箱子实际上是傅雷的妻子和妹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存放的。里面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画像,成了傅雷的最大证据!然后,他们受到了无休止的批评。这对傅雷来说是活生生的羞辱。
傅雷和他晚年的妻子
智明与死亡
1966年,被批评的傅雷熬过来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想自杀,妻子朱美芙也是。她既无助又无力。看着这么憔悴的丈夫,她也想通了,选择和傅雷一起自杀:你死我活。为了不让你寂寞,你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陪着你。
保姆周菊娣回忆:晚上8点左右,夫妻俩吃饭,妻子说:“明天少买点小菜。”之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朱迪,所有的衣帽间都被封起来了,我也没有替换的衣服了。请到老周家来,借我一个干净的。”她希望自己会清白地死去。他们还在一个小信封里放了53.50元,说明是他们夫妻的火化费,不愿意欠任何人。
3日凌晨,他们离开了。受到死亡的启迪震惊了整个国家。
直到2013年10月,傅雷夫妇的骨灰才被正式安葬在上海福寿园海港公墓。纪念碑的正面,有一句傅雷家书上的名言:“孤独了,就创造了世界。”
傅雷确实是个纯洁的孩子,敢说敢做,敢说敢怒,不怕得罪人,更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
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们吐槽这个世界的荒谬时,我们会不会记得,半个世纪前,曾经有这样一个身影,燃烧着如炽的火焰,让我们不辜负胸中流淌的鲜血,不枉一游这个世界?这是傅雷给世界的精神礼物。
结束
阅读原文
1.《少了一个人 他死了,中国又少了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少了一个人 他死了,中国又少了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66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