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和职业

六枝天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湖北省“楚天学生”、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获得者、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获得者,是武汉理工大学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引进的归国留学生,现受聘为武汉理工大学“高端优秀人才”。曾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部副主任,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目前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的研究。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武汉市“黄鹤人才”计划、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15个以上项目。同时承担了中国航天十一院、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等一批横向项目。五年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公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56项,授予发明专利25项,授予实用新型4项。

学校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涵盖工程、科学、管理、经济、文学、法律、艺术、医学、教育等九大学科,是国内一流的学科建设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2006年2月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7年6月,学校拥有武昌和刘放两个校区,总面积约130.8万平方米,是深造和追求梦想的理想园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志天:

学院成立于1998年。凭借行业优势和全体师生的努力,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学院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4个本科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2个学科多个硕士学位项目,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目前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生、博士生250余人。

学院实行大规模招生和分类培养,为本科生提供导师,进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班;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优秀工程师班;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课程。学生们在挑战杯课外学术和科学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聚合物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竞赛中获得了许多奖项。近三年学生发表论文87篇,在湖北省优秀学士、硕士论文评选中取得优异成绩。本科生考研率2017年为42.79%,2018年为39.51%。近十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刘志天教授被评为“全国石油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材料科学专业基础信息

刘志天:

目前我校材料科学专业有四大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专业,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湖北省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主要培养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具有高分子工厂设计、塑料模具设计、高分子复合、高分子材料包装和光电功能材料及元件开发的能力。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必要的研发、测试和设计能力,能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节能材料、膜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生产控制、工艺设计和新产品研发工作,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物理专业是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广泛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物理理论和实践技能,以及材料制备、加工、分析和测试等基本能力,能够满足功能薄膜材料、电子器件和新能源产业需求,能够从事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继续攻读材料科学及相关高科技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的研究生,也可在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实验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材料化学是湖北省“荆楚市优秀人才”协作教育项目专业,主要培养在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测试和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长,能够从事新能源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应用科技和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中澳“武汉-布里斯班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材料科学专业的特点及核心竞争力

刘志天:

第一个特点是教学力量雄厚,以“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材料科学学术创新团队”为依托。专职教师84人,其中国家级名师1人,省部级人才10余人。所有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博士学位比例超过90%,高级职称比例超过70%,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超过35%,是一支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第二个特点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材料班除了专业实践和专业实验外,还开设了创新实验、科研实训、科学实践、专业学术培训、新兴产业规划实践等多门实验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个特点是注重教学改革和创新。作为湖北省首批试点院校,材料班在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目前材料类有两门精品课程,分别是《材料科学基础》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门大学水平的综合教改课程,5门大学水平的双语教学课程。通过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英语+材料化学、材料化学国际课程、材料物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课程等创新课程,完善和实施“四元”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两型两型”人才培养途径,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双向选择、自愿定向”的原则,完成了三个年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班的评选,实施效果良好。依托学校的“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三年级实施“英语+材料化学”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跨学科融合能力强、跨学科知识结构完整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联合开设了三个年级的材料化学国际班,采用“2+2”培养模式,14名学生在此班学习。依托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学院在二级材料物理专业开展了工科试点班。通过企业、科研院所实习和校内实训,全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培养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工程人才。

主要科研项目对学术界、社会和市场的影响

刘志天:

材料类拥有“湖北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与工程中心”、“湖北环境材料与膜技术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科技平台,与其他院校共享“绿色化学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创办了新环保与医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清洁材料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节能材料工程中心等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平台。实验室7000多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210多套。

我校材料课十分重视科研成果为国家和地区经济服务。近五年来,在分离膜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肿瘤靶向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器件、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和特色。先后获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多项、国家计委新材料领域重大专项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项、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1项及其他省部级垂直项目3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该专业科研成果丰富。五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60项,转化应用10余项。发表学术专著9部,教材7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0余篇。

如该专业开发的分离膜材料及应用技术方向已获得13项国家发明专利,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离膜材料制备及其在环保领域应用的成套技术。2016年与湖北鄂州畅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达成“碳化硅陶瓷膜产业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湖北狄杰膜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800万元,项目团队以知识产权形式持有50.4%的股份,建成国内第一条碳化硅薄膜材料及元器件生产线。此次成果转化是国家启动“双创新”战略和湖北省实施《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以来,成果转化量最高、R&D团队获奖比例最大的项目。已被央视财经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化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荣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团队

材料科学专业就业率、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向

刘志天:

材料科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他们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目前,该专业每年有超过35%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此外,每年有40多人去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国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二是面临行业就业。由于该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新材料研发相关工作,目前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4%以上。

该专业的就业渠道主要是一些新材料研发高科技企业,每年为长三角、珠三角、光谷的高科技企业输送大量高层次人才。知名企业包括联想、华为、TCL、创维等制造巨头,以及SMIC、武汉新新、长江存储等VLSI制造企业、LED芯片制造企业、LCD制造企业、建筑节能玻璃制造企业、光学镜头及元器件制造企业、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等。

材料科学专业继续学习的方向和准备

刘志天:

我校材料班拥有湖北省“十二五”期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博士学位。如果该专业的学生选择留在学校继续深造,可以选择两个学科的三个硕士学位,包括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开发、功能薄膜材料、纳米材料、分离膜材料。

该专业很多往届毕业生也去国内知名的985/211高校和研究所深造,如华南理工大学的有机光电材料、武汉大学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武汉理工大学的先进复合材料、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低温等离子体等。此外,该专业每年有近40人去欧美知名大学读博士或研究生,都是从事新材料的开发研究。

对于那些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他们必须在大学期间有坚定的信念,从二年级开始收集与考研相关的信息,并提前做好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持之以恒,注重提高学习效率,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成功。

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竞赛二等奖

对愿意学习本专业的高三学生的建议

刘志天:

欢迎报考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班。人类离不开物质,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物质。欢迎大家加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家庭。让我们扬帆起航,分享我国新材料发展的新篇章。

主持人王珂和刘志天教授在直播室

1.《武汉工程大学专业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学大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武汉工程大学专业 专业与职业丨武汉工程大学 材料学大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67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