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可以在离鸽舍几十、几百、几千公里的陌生地方找到回家的路。他们如何导航?这是很多鸽子人和相关研究者多年来苦苦探索、探讨、争论的问题。笔者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信鸽导航的论述,现推荐给有志于研究和探索信鸽导航能力的信鸽,为大家从事信鸽导航事业提供参考。
有些鸽子可能认为研究信鸽的因素意义不大。在我看来,情况并非如此:对信鸽的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养鸽人来说意义重大。可以帮你解决信鸽养殖、配种、训练、比赛中的很多谜团。比如信鸽为什么在晴天比阴天归巢率高,飞得快?为什么有些信鸽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会在很短的距离内回巢,而不会在很远的距离内回巢?信鸽为什么一定要传教?为什么鸽子训练时间要尽量避开阴历正月十五?为什么信鸽在训练和放飞时会尽量避开金属矿、电视和通讯塔?.....诸如此类。
看了下面关于鸽子导航“说”的讨论,你可能会有什么感受?
一、“视觉导航”和“磁场导航”理论
一种观点认为,鸽子在长途飞行中除了具有普通鸟类适合飞行的特点外,还能感受到地球磁场的变化。科学家将20只训练过的鸽子分成两组实验:10只鸽子的翅膀上装有小磁铁;另外10只鸽子被装上小铜片,一起放生。实验结果如下:8只带铜片的鸽子在2天内回家;然而,四天后只有一只带磁铁的鸽子回家了。这说明鸽子身上的磁铁产生的磁场干扰了鸽子对地球磁场的识别,使鸽子无法识别方向,难以找到自己的家。根据上述实验情况,科学家认为,鸽子主要是依靠在长途飞行中感受地球磁场的变化来识别方向,知道回家的路。
另一种说法是通过气味。他们认为拥有地磁导航能力并不意味着他们使用它。鸟类学家杰拉多放飞了48只信鸽,这些信鸽从未在距离鸽巢50公里的地方飞过。其中一半只有嗅觉神经,另一半只有三叉神经,这就是磁场导航的原因。第二天,只有一只三叉神经切除的鸽子没能回家;只有四只失去嗅觉的鸽子回到了它们的巢穴。那些切除了三叉神经的鸽子,只要有人控制,就能顺利地回到鸽巢。鸽子从小就被鸽巢的味道包围着。当人们将这些鸽子从离家很远的地方放出来时,他们可能会将气味与远处的鸽子巢联系起来,并跟随气味回到家中。“鸽子飞到千里之外的巢穴,不仅是出于主观愿望,也是由于它们生理上的某种功能。为了提高信鸽的归巢性能,作为仿生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学家和鸽子饲养者对信鸽从千里之外的异乡飞回家的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经过自己的实验,提出了多种导航理论,如“太阳导航理论”、“地磁导航理论”、“天体雷达导航理论”和各种感觉导航理论,还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致的认识是鸽子体内有一种“指南针”或“罗盘样物质”。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地图”样的物质。那么什么是鸽子导航“地图”?众说纷纭。最近,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的肯尼斯·艾布尔和他的妻子发现,候鸟利用自然光来确定它们的迁徙方向。信鸽界对此很感兴趣。能找到信鸽的归巢图吗?研究需要深化。
二、太阳罗盘导航理论
这是德国普赖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卡马说的。他发现鸽子有一个“太阳罗盘”,这样它们就可以看到基于太阳的罗盘。他认为地球一整天都在不停地绕圈,鸽子可以修正时间,测量位移和方位角的变化,进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飞行方位。
三、地磁罗盘导航理论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人提出鸽子可以直接靠地球磁场导航。但是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后来,纽约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格林和查尔斯·威科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鸽子头上放一个线圈,通过一个无害的小电流来控制鸽子头周围的磁场。如果改变电池的朝向,流经线圈的电流就会改变,磁场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晴天空,线圈朝南的鸽子会飞回家,线圈朝北的鸽子会飞离家。一旦有阳光,他们就不会上当。所以鸽子有太阳就把太阳当指南针,不然就把地球磁场当指南针。但是鸽子到底哪里有敏锐的磁力感呢?这仍然是个谜。
4.磁导航中的电离层理论
相信信鸽导航和现代无线电通信原理是一样的。发射站向50 空公里以外的电离层发射信号,接收站从电离层接收信号,从而将通信距离从200公里的直接传输增加到2000公里以上。信鸽导航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巢磁场被无线电信号削弱,甚至无法接收;当太阳黑子活跃时,无线电就会失去联系。相对于信鸽的归巢,对旧的地磁导航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赛鸽手汉森。经过多次实验,他用负归纳法对现有的导航理论提出了质疑,进而对改变后的磁导航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第五,基因导航理论
认为信鸽的导航表现和候鸟一样是一种生理本能。它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是由前苏联一位鸽子饲养者在20世纪30-40年代创立的。他在天鹅农场工作。他发现,曾经是候鸟的天鹅,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已经改变了南北迁徙的习性。秋天,他带着天鹅离开训练场100公里,当它们在野天鹅里飞的时候,就被放生了。他们没有和羊群一起去南方,而是回到了北方的繁殖地。基于此,他得出结论,候鸟春季北上,秋季南下,纯属生理本能,是千百代遗传变异的结晶。而信鸽经过几代人工养殖就可以完成。
第六,智商导航理论
认为信鸽的航海能力与其智商发展有关。实践证明,根据平日家鸽的各种信息、周围的环境条件以及野外各种发生显著变化的信息和环境条件,对被携带飞离野外很远的信鸽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公私合营的内部生物钟和生物指南根据太阳移动和家乡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与野外进行比较,从而明智地判断归巢方向,以逐渐接近的方式飞回家。多次获得第一名的优秀赛鸽,大部分都发育了后脑。然而,一些“愚蠢的空白”总是在鸽子后面飞,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家乡,失去了自己的异乡。显然,信鸽的智商可以分为高智商和低智商,但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七、记忆导航理论
这是我国信鸽爱好者在总结近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结果。信鸽所拥有的记忆是信鸽爱好者认可的一种实践经验。所以每次比赛,飞行距离总是由近及远,要求训练方向与终点相同。赛鸽看到了沿途的地形和物体,在脑海中留下了记忆。带着这样的记忆,他们决定回到家乡。比如以上海为终点,西宁为起点的1900公里比赛,他们要去南方的行程,途经嘉定、常熟、丹阳、徐州、洛阳等训练站。信鸽在这五个站放飞后,在脑海里留下了回忆。他们认定自己的家在南方,在西宁终点站放生,归巢率高。如果北方停五站放飞鸽子,带到南方的广州,即使距离缩短到12900公里,也很可能全军覆没。这足以证明信鸽是凭借记忆和定向能力飞回家乡的。
八、天体雷达导航理论
根据飞机跟踪,鸽子放飞后刚离开放飞地点就出现“放飞点偏差”。最初的“偏离”飞行方向是沿着一条弧线逐渐偏离正确的归航方向,然后转回正确的航向,直到偏离25°左右。然后,在空上盘旋,形成振荡飞行模式。不管怎么转,总可以回到老家。
九、听觉导航理论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Claudine是一名从事鸟类导航本能的研究人员。他认为鸽子能探测到人类听觉范围以下的低频声音,能分辨低至0.5个周期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地球上数不胜数,它们来自山地急流、海浪、雷暴和许多其他自然特征。许多地形目标,如山脉,可以具有一致的低频间隔,具有相同的关键特征。所以鸽子可以把它当导航仪,就像飞行员用无线电信号一样。总之,鸽子对低频声源的感知和声音释放时的关系位置可以根据不同而独特的低频声音来定位自己,决定自己的归巢路线。
十、皮肤导航理论
美国动物医学研究所的唐纳德?迈克博士发现鸽子皮肤细胞含有乙酰胆碱,这是一种可以将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的化学物质。他认为信鸽皮肤细胞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特别发达敏感,比所有非信鸽多60%,所以感受和反应是丰富多彩的。即使远离鸽舍千里,也可以从环境上显示不同的干燥湿度、气温、风向,通过感情的变化来追踪鸽舍的走向,直接到达鸽舍。只有半径50公里的归家,才能利用眼语境的等级记忆本能认识鸽舍。因此,迈克博士断言,赢得长跑比赛的鸽子不会出现皮肤问题或引起影响羽毛健康的问题。他提醒鸽子主人不要喷洒杀虫剂、清洁剂、芝麻油等。在比赛前2-3天内,由于这些东西会破坏皮肤中的乙酰胆碱,纤维细胞无法向鸽子的大脑传递外部“信息”,许多化学物质由于反应缓慢而趋于失效。麦克博士补充说,鸽子的沙浴、水浴和阳光浴不仅可以促进皮肤和羽毛的健康,自行清除昆虫和跳蚤,还可以增强羽毛皮肤细胞的维护,接受乙酰胆碱的优先选择,调节长途飞行可以引导的归巢目标的反应。根据研究报告,由于缺乏不断提供的乙酰胆碱,飞行的信鸽有强大的翅膀,但它们最终会迷路。
十一、视觉导航理论
国际和中国鸽子界的很多人都相信鸽子可以从千里之外飞回老家,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眼睛很锐利。持这种理论的人甚至可以从鸽子眼睛里虹膜的颜色来判断鸽子应该在晴天、阴天、全天候赛鸽、长途赛鸽还是超长途赛鸽飞行。实验观察表明,鸽眼的视神经由数百万根视神经纤维组成,鸽眼视网膜中有100多万个神经元。如果在每根神经纤维中插入微电极,用各种光学图案来影响鸽子眼,可以发现鸽子眼的视网膜可以检测到图像基本元素的运动、强度和颜色。眼睛的后房内视神经后面有一个梳状体,可以借助体积的变化来调节眼球的压力,需要下大力气才能准确检测到运动物体。鸽眼的肌肉是横纹肌,有利于快速飞行时将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和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目前还可以改变角膜的凸度,称为“双重调节”。这种精致快速的调节功能,可以瞬间将扁平的“远视眼”变成“近视”,准确确定自己在哪里,应该飞到哪里。
十二、嗅觉导航理论
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研究员鲍比和法国的汉斯?沃尔夫研究得很深入。人们认为鸽子的气味是它们归巢的主要原因。信鸽对海拔差异和季节变化引起的“气压数据”的变化很敏感。信鸽长期在一个地方饲养,其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习惯并熟悉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自然形成了周围环境的地图。一旦在陌生的地理位置拾取,会感觉到不同的“气压数据”,感觉很不习惯。释放后会通过气囊、血管、肺部等“双呼吸”。,它会敏感地朝适应的方向飞,然后回家。
十三、腿脚导航理论
认为鸽子的腿、胫、腓骨之间的骨间膜附近有一个葡萄状的能感觉到机械振动的“小身体”。每个“小体”的大小约为0.1×0.4 mm,每条鸽子腿上约有100个小体,以坐骨神经的一条分支为主。这些振动感应的“小物体”对频率为几十周到每秒1-2千周的微小振动非常敏感。在飞行过程中,信鸽根据这些“小体”提出的信号参数进行定位。
十四、飞行逆行定位导航理论
经过长时间的飞行训练,环境的外部因素通过鸽子体内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从飞行地“飞回来,逆行”到“家”的习惯。鸽子飞行,经过很多地方,地磁数据信号,气压数据信号,颜色,光照信号等。也因地而异,在鸽子的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上留下不同的“痕迹”。从目的地飞出后,它根据路上留下的这些“痕迹”判断方向,飞回棚里。
1.《鸽脖导航 【经验Tips】鸽子导航“说”知多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鸽脖导航 【经验Tips】鸽子导航“说”知多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2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