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于2016年开始,在北京、上海、重庆等7个省市开展环保督察。经过四个多月的督导,近日,中央环保督察团向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反馈了环保督察的意见。

检查人员表示,北京、上海和重庆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无论是在消除污染源还是在完善环境法治方面都值得肯定。但看“环保钦差大臣”的反馈,三地还是有环境问题和堵点,反馈中反复提到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执法监管不严、环保压力逐渐衰减等“病灶”。

北京、上海、重庆作为直辖市,处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梯队。他们首先遇到了哪个是第一的治理命题,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三地的治理逻辑和实践具有风向标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环保检查组在调查北京、上海、重庆的环保治理问题时的不客气,不仅是对地方治理现状不满的直接表态,也是对当前全国环境治理困境的警示。

目前,中国的环境治理形势严峻。虽然原有发展模式的惯性仍然不小,但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针对性地处理群众强烈反映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管理者缓解公众焦虑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随着环境治理在发展和评估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显著改善。但在长期的强烈刺激下,也要警惕精神懈怠、思想麻木甚至“假装前进”的错觉。

队伍在壮大,制度在完善,但环保治理在一些“硬骨头”面前停滞不前;旧账不清,新账叠加,口号够响,动作却是“吊空挡”;责任链要么从传送带上整体脱落,要么卡在某些环节...环保督察组给北京上海重庆的反馈都包含了以上方向,相信这些问题在其他地区也是极其普遍的。环保压力的传递在一层一层的下降,治理的责任并没有随着系统管道一路渗透,这可以归结为技术层面执法不力,统筹规划不力,管理层面责任划分不清。但经过一点点调查,不难理解责任落实不到位。归根结底,是因为生态保护在各种价值观的角力中未能占上风。

在北京,计划中列出的14个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无一如期完成;在上海,本应在2015年实现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没有实现;重庆,在国家发布的三峡后续计划的575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有131个尚未完成...反馈给出的问题列表实际上是一个责任列表。既然责任不实,那就要严格追究,追究一层,而第一层则以第一层改革为重点。用结果说话,看执行情况,打分,这样真正的工作就不一样了,好的工作也不一样了,这样才能保证压力传递不流失,不衰减。

环境治理是一场硬仗,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不断凝聚的社会共识和公众对治理的耐心造就了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消极懈怠是这种共识和耐心的失败。环境治理还有很多“硬骨头”要面对。虽然任务艰巨复杂,但问题仍然需要正视。克服倦怠,强化治理措施,压缩治理责任,每一次与困难的对抗都是环境善治的进步,也是公众利益感的提高。

1.《环境治理不能懈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环境治理不能懈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3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