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论文负责人“一鸣惊人”,获得了学术界和媒体的无限荣耀。
在《自然》杂志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通常表明,研究成果处于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可能对科学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已发表论文的记者韩春雨来自河北科技大学,在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无人知晓。但这并不妨碍这篇论文在中国生物学界得到广泛的赞誉。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的系统应该对那些对研究感兴趣并能忍受孤独的学者给予更多的支持”。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目前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中国基因编辑领域最先进的科学家之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危文胜说:“这是一项所谓的革命性技术。可以治疗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比如遗传病。可以通过修改基因组序列来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点像扮演上帝的角色。同时他还说,“正是因为国内底层原创技术太少,才会产生这种特别激烈的反应”。
目前,在生物学领域,人类干预基因组所必需的“剪刀”是由美籍华人科学家张峰和美国科学家詹尼弗制造的。杜德纳和法国科学家艾曼纽?Carpentier作为主要技术开发者开发的CRISPR-Cas9技术。韩春雨论文中描述的NgAgo技术被认为是挑战前者的“新剪刀”,它还可以有效地切割目标基因。
这一研究成果也有可能打破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商业价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学院教授李大力说:“如果NgAgo技术能获得专利。可以避开CRISPR的技术限制,很多问题可以通过NgAgo解决。
论文发表后,生物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也争相重复他的实验,希望能快速掌握新剪刀。不久,北京大学危文胜实验室宣布实验成功重复。
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韩春雨一夜之间成了业内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曾经发现自己才华的河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前院长也对韩春雨的成就表示惋惜和祝贺。当他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韩春雨时,他还说:“当我第一次见到韩春雨时,我觉得他很聪明,我喜欢他。”。
2016年5月27日和6月2日,应危文胜和论文合作者沈啸的邀请,韩春雨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作了学术报告。据当时参加汇报的同学说,“会议厅里没有位置,很多人在走廊里听汇报”。
同样,由于论文的发表和科学界的热烈讨论,韩春雨获得了“石家庄市最美教师”和“河北省科协副主席”的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科技厅也到河北科技大学考察了韩春雨的成果。
从生物学上的“一鸣惊人”到媒体和工业界的“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家。韩春雨和他的NgAgo受到了极大的热情赞扬。然而,这种疯狂的赞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大大扭转了。
2016年12月27日,当韩春雨接受《新闻调查》采访时,他描述了自己过去六个月的经历。
他说:“每天都充满了电话,包括很多寻求合作的人,实验室无法工作。之后被质疑,又来了,几乎无法工作。于是我下定决心,不再纠缠他们。
不能重复的纸质结果
2016年6月7日,主题为“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香山科学大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韩春雨首次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就会议的中心议题做了评论报告。
作为科学界的闭门内部交流会议,韩春雨的研究报告首次受到同行的质疑。同样,韩春雨没有完成最初两天会议的所有议程。
2016年5月20日,清华大学前著名结构生物学教授颜宁在微博上首次提出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
5月26日,论坛“未命名空”上出现了一篇题为“从科学角度分析韩春雨的文章”的帖子,从阿戈理论来看,韩春雨的论文是不可行的。
从6月23日开始,“韩春雨的论文不能重复”这个话题在“知乎”、“百度贴吧”等社交网络平台上开始升温。
7月2日,韩春雨在百度贴吧“国际米兰吧”回复了在线查询。然后他就不在网上说话了,开始拒绝采访。
7月31日,来自澳洲、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在推特上指出,韩春雨NgAgo系统的基因编辑结果不能重复。这些声音发表在由、文小刚、编辑的科学新媒体平台“赛先生”上。
国外学者公开质疑,“韩春雨”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上。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大声疾呼,指出韩春雨的论文结果不能重复。然而,也有零星的学者说韩春雨的论文是有效的。
作为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任何论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对于中国的研究者。韩春雨的论文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然而,研究论文的重复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面对挑战,自然生物科技于2016年11月19日宣布将“介入论文调查”。在质疑之声此起彼伏的时候,河北省发改委完成了“2.24亿人民币建设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审批,开始采购进口仪器设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还显示,为期两年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改进与应用”项目已获得100万元的项目资金。
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认为,只要一篇论文的结果不能重复,就可能是学术不端,即使是造假,也有少数学者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希望公众能给科学一个时间去验证和解决科学领域的问题。
河北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发表获得了巨额资助,但韩春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应“质疑”。2016年10月12日,首次采访并高度评价韩春雨科研成果的饶毅、邵峰两位教授,以“推动科学界重视中国学术生态的节点事件”为由,发表了上月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信和复函,希望对韩春雨的实验结果进行认真验证。
但对于收到的回复,饶毅认为“回复比较笼统,不清楚会采取什么措施”。然而在网络上,却有一个不变的声音在说“我听不懂”。
2016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教授危文胜组织发起,中科院等科研院所13名科学家通过两家媒体发表实名声明,“未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呼吁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
为了科学真理的刺激
作为实名之声的领导人,危文胜说,“除了对韩春雨的论文作证,结果是“不可重复的”,他对中国学术界声誉的担忧进一步促使他从繁忙的研究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质疑韩春雨的论文。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科学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创造了一些无与伦比的科研设施。与此同时,许多中国顶尖科研机构也在不断闯入各种世界最佳排名。2016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科研的文章,评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进行评价,这“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在中国科学声誉不断提高的同时,大量科研不端行为和欺诈行为是目前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危文胜说:“这些行为对国内学术界的声誉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打假成本太低,没有动作处理,对中国整体声誉打击很大。
随后,发表韩春雨论文的中国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和《自然生物技术》分别发表了文章,这些文章都表明韩春雨论文的结果不能重复。
作为一个政党,韩春雨认为“科学界的人可以用科学的方式质疑它,这是我可以接受的。我会提交调查报告的。”。
目前科学界的主要问题之一是“NgAgo”能否编辑基因组。危文胜和其他科学家认为,“在做科学时,我们用证据说话,他的实验室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的结果”。
韩春雨同意问题的内容,但他强调“科学是有条件可重复的,使用的生物材料实际上非常重要”。
出于大多数实验室不能重复的原因,韩春雨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大规模和广泛的细胞污染”。这个观点从“质疑”开始就一直坚持。
然而,像危文胜这样的科学家说,“细胞污染是这个行业非常基础的训练。只有韩的实验室能做到。这是非常违反直觉的。”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韩春雨说,“他们认为所有的污染都已被识别,但如果这是一种未知的污染呢?”。
他认为,如果有人问他,韩春雨的“未知细胞污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没有人专门问过这个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大力说:“我们都尝试过。你再问,我想他不会有更关键问题的答案了。
危文胜教授认为,“作为一篇方法论的文章,我告诉你从头到尾有多少个步骤,你要重复很多遍才能发表,证明它不仅高效,而且是一种可以反复重复的方法”。
面对这些说法,韩春雨说,“科学问题需要在实验室里讨论和解决。我有一些减少污染的方法,以便编辑们展示。至于NgAgo的影响力,可能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等待真相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公布了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诺维信合作协议草案。文章称,“诺维信有兴趣进一步开发NgAgo基因编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新产品开发”。
总部位于丹麦的诺维信在声明中写道,“我们已经测试了这项技术,并看到了一些有用的迹象,但它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自然生物技术》后来也发表声明,称“杂志已经获得了韩春雨提供的“与NgAgo系统的可重复性有关的新数据”,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再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
面对这一事件,许多科学家也表示,韩春雨的事情在学术范围内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一些科学家还认为,如果韩春雨本身不涉及数据欺诈,它需要科学本身的耐心和时间。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期待这一事件给中国科学界带来改变。
如何建立监管机制,如何让大家更加关注中国的科技体制,如何更加合理;中国的科技资源更合理地分配,在更良性的轨道上更快更好地发展,更有意义。
科学的真理需要时间来验证,需要规范的科学程序来解决。在我国基础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中国科学更加严谨和规范,如何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每一个科学事件发现科学的意义,是我们应该更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大问题。
2017年5月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声明称,对韩春雨论文的调查仍在继续。
目前,韩春雨正在进行实验研究的原因,论文的结果不能重复。
1.《漩涡中的韩春雨:正实验研究论文结果无法重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漩涡中的韩春雨:正实验研究论文结果无法重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5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