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的北面。北魏孝文帝初建时原名广林寺。隋仁寿二年,改称鸿业寺,唐代改为天朝。元末,庙毁于火。明朝宣德十年,寺重建,改名天宁寺。现存寺庙重建于清代。

天宁寺最重要的建筑是建于廖天庆九年的佛塔,文献中一般称之为“天宁寺塔”。民国时期,梁思成对“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这种说法感到不解。他曾经把天宁寺塔“翻译”成五线谱,做成佛塔和天空。塔莎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沦陷。1992年,政府组织改造。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建于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当时叫广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清代著名学者、《太阳底下的旧闻》作者朱彝尊有《于天宁寺诗》,其中有一句“广林寺天长,相传塔巴宫”。隋朝时叫红叶寺。在唐代,这座寺庙被称为“天后宫”,现在一座巨大的纪念碑矗立在寺庙大门的西侧,上面写着“唐代天后宫”。到了辽朝,由于古代契丹人信奉佛教,辽朝利用唐朝的幽州作为辽朝的五大都城之一,南京“燕京”,又称“金锦府”,所以在燕京广泛修建寺庙。因为坦诺加位于燕京市宫城旁,所以规模较大,为了弘扬佛教,修建了高大雄伟的砖塔。天王寺塔不仅是北京最古老的砖塔,而且保存完好。到了金朝,金正式建都燕京,辽朝,宣华门内只有天朝殿,所以在和张宗师修建得更为辉煌,改称“大宛庵寺”。元初殿毁于火,金都奢华,只剩佛塔。明初,坦诺加奉明成祖之命重建天宁寺,明正统年间重建时,坦诺加改名为“天宁寺”。明代郑德、清代嘉靖、乾隆年间重修。

天宁寺以前规模大,分中路和东西路,现在只有中路存在。中路有山门堂,山门前有两棵高大的古槐树。山门上写着“建天宁寺”。山门寺前设弥勒,背后持杵韦陀。山门后面是前院。前院正北,寺内正殿与正殿相连,寺门上写着“解音寺”。门前,对联“金世界的庄严钟声,钟声静静流淌,美不胜收”,西题“云泰、苗艾、香鲍云香,今慈事业”。正厅五宽三深。从内引佛,就是把所有信众引入佛教,延长佛教的命运。正殿前有几处铭文,其中天宁寺碑是乾隆年间重修的。寺前曾有萨迦寺正殿,寺后有佛塔院。高大的佛塔矗立在院子里。佛塔有一个宽阔的庭院,东、西有伴堂,东有药师堂,西有阿弥陀佛堂。塔院后面是安静的四合院“兰若院”。

天宁寺佛塔是一座八角形的13层实心砖塔,高57.8米。这座砖塔建在一个巨大的方形平台上。大平台上是一座两层八角形的台基,台基上是莲花、狮子头、佛、力士雕刻的莲花座。莲花塔底座上有高大的塔门层,塔门层上方有十三层厚檐塔层。塔一般为“七级宝塔”,13楼为最高级别,一般由皇室许可。

过去,天宁寺塔每层都挂着青铜塔钟,在风中鸣响,悠扬悦耳,几里之外都能听到。到了清朝,铜钟渐渐落下。《北京古迹考证》中写道:“天宁寺……据僧尼书记载,其上有钟2928个,共重10492斤。风雨,岁月深扣,见遍散。也是相当不完整的。”。1988年1月,天宁寺塔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过北京天宁寺的朋友会注意到,附近有一个大烟囱,形成一高一低的独特景观。

据说烟囱在北京某火力发电厂,而天宁寺塔更早就在北京唱片厂。有趣的是,早些年,两家公司的很多员工喜结连理,就像图中的大烟囱和天宁寺塔,彼此靠得很近,像蓝天白云。

1.《北京天宁寺 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天宁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天宁寺 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天宁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8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