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来到宝鸡,听作家吕向阳介绍,才知道为了抗日,发起并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合作组织”运动的国际友人艾黎和他的朋友贺科,在秦岭腹地的奉贤县工作生活了六年,那是他们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这让我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参观了北京的路易巷。虽然只有一次,但是印象很深。当时,艾黎住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设在台湾的工厂里。当时“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是著名外交家王炳南。王炳南是陕西甘县人,我是陕西周至人。我是王炳南的小家伙,很熟。有一天我去拜访王炳南校长,他说带我去见见艾黎。当时,作为中国人的好朋友,艾黎经常在报纸和电视上被报道。人们非常熟悉他,知道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促进和领导“合作组织”运动的事迹。

“工业合作组织”全称“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由国际友人和以艾黎为代表的国内爱国人士共同发起,旨在保证抗战时期所需军民产品的生产,稳定敌后市场。奉贤县双石铺位于陕甘川三省的交通中心,是当时中国最早开展“合作社运动”的地区,也是“合作社组织”的实际中心。

我认识路易·艾黎的时候,他已经80多岁了,普通话不太流利。当他听到王炳南校长介绍我是陕西人时,他说:“我在陕西生活过,办过学校,挖过窑洞,组织过学生和工人织布搞生产,储备过支援前线作战的物资,发动过‘合作社运动’。”老人激动地回忆起创业时的艰难岁月。

艾黎1897年出生于新西兰,是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1927年来到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帮助中国工人开展生产自救的工业合作运动。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何克,毕业后和姑姑一起周游世界。1938年他到达上海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在目睹日军滥杀中国人民的暴行后,贺科决定留在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他写了一系列文章,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各种罪行。之后,他遇到了艾黎,两人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1939年,艾黎前往陕西省奉贤县指导当地的“共和运动”,以奉贤县双石铺为根据地。他和贺科不仅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共和运动”,还创办了培里技工学校,培养技术工人。校长是何科,学生主要是从敌占区逃出来的公务员、军属子弟和战争孤儿。

这时,当我踏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宝鸡,沿着两个国际友人——艾黎和何克的足迹走进奉贤县时,我首先跑到了双石浦山坡上的“艾黎和何克故居”。四洞洞的风格保持不变。这些洞穴是由艾黎和贺科一个个挖出来的。在山洞里,土炕简单,器具简单,光线不好,表现出当年的艰辛。站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四洞洞前,我仿佛又看到了可敬的路易巷。走进山洞,墙上挂着合作组织在奉贤县活动的历史照片,展示的合作组织劳动生产的工具和产品,都是国际友人对“合作运动”所做贡献的见证!

现在回想起来,他提到30多年前他曾在北京的住所——路易巷——在陕西工作过,但我没有注意他说的地方。只记得他说在陕西生活多年后,搬到了甘肃山丹。这次听了朋友的话,才想起来,这个中国人的老朋友,在奉贤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尽管艾黎于1987年12月逝世,享年90岁,但他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贡献,永远不会被忘记。

1.《又"见"路易·艾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又"见"路易·艾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80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