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的“半年报”陆续发布,杭州余杭区上交的答案引人注目:上半年,余杭区实现GDP 734.5亿元,增长12.2%;财政总收入297.9亿元,增长3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7.97亿元,增长35.5%;财政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居全省首位;完成工业投资61.08亿元,增长51.8%,居全省前17位;新增上市公司7家,排名全省第一。
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主体,汇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余杭经济实现“半年红”的关键动力。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突出创新强省,创造发展动能新优势,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牛鼻子,全面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创新。余杭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围绕‘创新余杭’的总体目标,积极构建全球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
成为“生产”公司的“公司”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街区的中国人工智能城近日开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学、中乌人工智能产业中心等90多个创新项目入驻。在这里举办的“未来来了”全球人工智能峰会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这是余杭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布局创新平台的最新成果。
今年以来,余杭科技园、特色镇、中创空房持续蓬勃发展,大院内与名校、名企联合打造的一系列创新平台蓄势待发。5月,余杭与浙江大学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余杭一批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落户。7月,余杭与阿里巴巴签署《深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出“南湖创新城”等一系列平台项目建设蓝图。
优质科技园始终是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园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物理空室,也是带动全区创新创业的市场主体,是“生产”公司的“公司”。位于杭州西部科技创新走廊的恒生科技园,7月份举办了金融科技创业大赛,面向全国招募优秀创业者。园区成熟企业通过竞争开放技术和共享资源,推动特色创新企业共同发展。目前,余杭正在积极引导科技园从“满足需求”向“综合赋能”转变,不断提高园区的专业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营能力。
专利研发纳入企业“标准”
企业是创新的市场主体。余杭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推进产业创新。
林爽机械是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老制造企业,最近开发了一种超大直径管材生产设备,拥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就在几年前,这家塑料管制造商还没有专利。
变化得益于开发区出台的一系列专利补贴政策,如发明专利在申报阶段可以享受补贴,政策一次完成。
林爽机械董事长石京东表示:“公司加大创新研究力度,积极申请专利,已获得补贴13万余元。目前,我们共获得114项国家授权专利,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今年上半年,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申请专利1100多项,30多家企业实现零专利突破。
"如果创新能力不强,就靠企业专利墙."高度重视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已经成为余杭良好创新氛围的标志。余杭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积极引进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打造强势知识产权企业,加强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R&D机构建设。目前,全区聚集了43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0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和57家省级企业研究所。
“2016年,新增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领先。”余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新增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余杭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实力也有了质的提升。在北大制药和诺尔康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基础上,华光新材料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构建全球情报引进系统
聪明的大脑是智慧的发动机,有取之不尽的动力。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浙江发展的稀缺资源。余杭始终坚持人才第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保障,培养、吸引、用好各类人才。
在海归大潮中,未来科技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码头。短短几年,成千上万的海外人才聚集在这个人才引领发展的先锋之地。
以未来科技城为代表,余杭打造了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340人,其中“国家千人”115人,“省级千人”145人,总量和年增量均居全省第一。
伟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攀,永远记得回国创业时在未来科技城得到的温暖帮助。“怕我们不熟悉业务流程,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陪我去了临平的营业厅,在那里我看到了入驻企业的专用窗口。我们需要一个工厂,工作人员会陪我们四处挑选,经营很多家……”郑攀说:“我个人感觉他们是真心实意的在帮助公司成长。”
今年,余杭推出了《城市人口青年与优化规划》,明确了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政策,涵盖创新支持、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围绕工作“痛点”,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社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解决了最急需人才的项目融资支持问题。目前,仅海创园入驻项目就有630个,其中100多个项目获得了100多万美元的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人才就是竞争力。余杭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全球人才引进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工程”的人才招聘和人才引进模式,努力打造中国人才新高地。
1.《创新余杭加速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创新余杭加速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80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