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6月13日电 题:爱拼才会赢——一支中学女排的全运“奇迹”

新华社记者刘扬涛、马志异、韩依格

助攻、起跳、扣杀,对方接球失误,随着排球在界外落地,一群十五六岁的女排姑娘尖叫着拥抱在一起,欢笑与泪水同时洒落赛场。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四届全运会女排青年组B组预赛中,由业余选手组成的山西队力压同组多支专业队,以小组第三的成绩拿到了一张全运会入场券。

代表山西队出战的是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女排,这支球队成立于2007年,获得过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初中女子组冠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排球U15比赛季军。

辉煌成绩的背后充满了艰辛。主教练王海回忆说,排球队成立之初只有一名教练和7名队员,没有训练场地,他们就在一片四周长草的空地上架起排球网,顶着日晒风吹开始训练。

2010年,排球队把训练场搬到了学校的一间旧礼堂里,为了防止排球砸破玻璃,队员们用围栏把场地四周围住。王海笑着说:“那几年我们一直在‘笼子’里训练。”直到2017年,学校才有了真正的排球场馆。

因为孩子们白天要上文化课,排球队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训练。“队员们都很辛苦,其他同学休息的时候她们却在挥汗如雨。”王海说,“不过看着大家一天天成长、进步,我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1年5月,女排队员们踏上了全运会预选赛的征程。由于考试等原因,她们直到赛前一个多月才开始全队合练。“我们从没参加过这么高水平的比赛,出发前大家心里都没底。”队员黄雅雯说。

本次预选赛,山西队和其他九支队伍被分在江门赛区,共同争夺三个出线名额。十支队伍中,仅有三支是业余球队。

“在江门赛区第一次见到专业队的时候,我们都被惊到了。”黄雅雯说,“第一感觉是她们好高好壮,给人很强的压迫感。”

事实上,作为整个赛区最年轻的队伍,山西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不到17岁,平均身高不足1米8,在十八九岁、人高马大的对手面前,她们像是一群“豆芽菜”。

不过,在短暂的惊讶过后,一种“以下克上”的斗志充满了队员们的内心。“对我们来说,能和专业队较量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和机会。” 黄雅雯说,“当时大家想,去拼就好了,赢一场都是赚到。”

根据球队特点,王海制定了“小、快、灵”的战术打法,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随着接连战胜广东、河南等专业队,队员们的信心也迅速提升,她们有了新的“野心”——冲击全运会资格。

5月30日,山西队迎来了关键一战——与浙江队的三四名决赛。她们在大比分2:0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连扳两局,并且在决胜局中一度以12:14落后。

“当时对方手握两个赛点,我已经绝望了,但孩子们却没有放弃。”王海说。

“大家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终于走到了这里,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认输。”16岁的接应手王音迪在全运会前的训练中眉骨受伤,汗水滴在还没完全愈合的伤口上,不时刺痛着她。“我们的副攻手利用上下场的机会不断地传递纸巾,让我擦汗。”她说,“大家就这样互相支持,一起战斗到底。”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浙江队出现了失误,看到机会的山西队则愈战愈勇,她们连得4分,最终以16:14实现了逆转。

“太刺激了!根本没有想到的事儿。”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场边的王海喜极而泣,“这群孩子总是能创造奇迹,我真不知道她们的极限在哪里。”

回到学校后,排球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全运会的备战。与此同时,她们的传奇经历也在校园里引发了一股空前的排球热潮。

“这几年学校的排球项目发展很快,目前我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排球队员已经超过了100人,累计有30多名优秀运动员被输送到浙江大学、山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王海说,“最让我开心的是看到越来越多孩子因为排球而改变、成长。”

“在我看来,女排精神就是‘球不落地,永不放弃’。”17岁的女排队员宋宇婧说,“将来我未必能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但排球带来的影响一定会让我受益一生。”(完)

1.《[新华社体育]爱拼才会赢——一支中学女排的全运“奇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华社体育]爱拼才会赢——一支中学女排的全运“奇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82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