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失落欧洲杯,索斯盖特换入的三名替补,全部射失点球,其临场调动惹来争议,一夜之间,又再成为千古罪人。

批评的话,大家都已说过,这篇没有什么补充,反而想谈谈射点球这回事。

每次看到球赛进入点球大战的最终阶段,总会想起很久以前的某场班际足球比赛,己方也曾与另一队要靠互射点球分胜负。

记得当时除了两三个队友,对自己脚法比较有信心,自告奋勇要求主射点球外,其他人包括本人在内,都在决定哪五个主射人选前,你推我让,生怕担起这个重任。

最后,小编成功脱身,头五轮都无须主射,说实在的,还真松了一口气。

但当看到主射第五轮的队友,冲向皮球射门时,那刻其实有点纠结,心道:“如果他射进了,那么下一轮应该就到自己射;但如果他射失,我们就会落败,无缘决赛。”

只见他大力一抽,将皮球踢出柱边,我方随即宣告落败。

有时,脑海里还是会浮现起这幕。虽然只是一场看来无关痛痒的班际比赛,但也会有那么的一点幻想,如果当时自己能够有信心,踏前主射这球点球的话,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随之想起,曾在1994年世界杯决赛射失点球,令意大利失落冠军的罗伯特·巴乔,说过这样一句名言:“Only those who have the courage to take a penalty miss them. ”(之所以会射失点球,是因为他们有主射点球的勇气)

姑勿论为英格兰主射最关键一球的布卡约·萨卡,是主动要求抑或被安排主射,但年仅十九岁的他,顶住压力踏上点球点,已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至少,比起小编更有勇气。

所以,即使布卡约·萨卡全场表现乏善足陈,但《Sky Sports》还是给了他全场最高的10分。

相比那些只懂在口嗨,以带有种族歧视的成分,揶揄他为“猴子”的胜利球迷,布卡约·萨卡主射点球的勇气,只令他们的行为更显相形见绌,俨如懦夫的表现。

刚好之前看过一部以丹麦神奇夺冠为蓝本拍成的电影《92年之夏》(Summer of 92'),里面有个情节也值得分享一下。

以后补身份入围欧洲杯的丹麦,战至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法国必须胜出才有望出线,但中场球员基姆·维尔福特(Kim Vilfort),却因患有血癌的女儿病情有变,决定提前离队探望爱女。

跟时任教练理查德·穆勒·尼尔森(Richard Mller Nielsen)报告后,对方让他放下一切,赶快到医院探访女儿,并语重心长说了一句:“这不过是足球。”

或许,正是这种将士用命,丹麦反而赢球晋级,基姆·维尔福特随后也归队,更在决赛取得进球,完成丹麦这次童话式的结局。

其实这跟今年丹麦国家队的情况也有点相似。

尤记得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对芬兰的比赛时,突然在球场内倒下的画面。胜负固然重要,但在生命当前,往往有比胜负更重要的事情。

正如这次的英格兰连环不幸事件,布卡约·萨卡受尽各方指责甚至侮辱,但借用《92年之夏》的那句台词,“这不过是足球”,生命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

即使本人并非阿森纳球迷,但也祝愿布卡约·萨卡能早日走出这个阴霾。

1.《[体育萌友]为布卡约·萨卡平反!之所以射失点球,是因为有主射的勇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体育萌友]为布卡约·萨卡平反!之所以射失点球,是因为有主射的勇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90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