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施瓦茨科普夫(1934年——?)
他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部队总司令.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于越南战争,80年代的格林纳达之战中出露锋芒.在海湾战争中,他把技术战争和传统战争融为一体,使这场战争成为了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典型战例.
1934年8月22日施瓦兹,施瓦茨科普夫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市。父亲是陆军准将。1946年——1951年随父至国外旅行,后进纽约州美国西点军校学习,1956年毕业。毕业后曾在第101师任少尉排长,后调柏林旅并晋升中尉。1964年施瓦茨科普夫获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导弹工程学硕士学位。1965年,他以少校任南越空降部队顾问,1970年自越南战场归国后进入五角大楼工作。1976年,施瓦茨科普夫出任美军第9步兵师第1旅旅长,1978年调任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计划部副部长。此间,他参与了陆海空三军联合指挥部的工作。1980年,施瓦茨科普夫晋升为将军,赴欧洲美军第8机械步兵师任副师长。1982年任驻佐治亚州第24机械化步兵师师长。1983年,施瓦茨科普夫任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军事行动联合特遣部队副总司令,奇袭格林纳达成功后,晋升为陆军作战副总参谋长帮办。1986年,他任驻华盛顿美军第1军军长,并晋升为中将,1987年任美军陆军作战副参谋长。
1988年11月,施瓦茨科普夫晋升为四星上将,任美国中央司令部总司令。这期间他对地区性冲突、中低强度作战、沙漠作战和特种部队作战进行了研究。施瓦茨科普夫一直关注着海湾局势,他组织了专门班子,对中东和海湾地区的情况跟踪研究,并多次组织部队进行沙漠和海外作战训练演习。
1990年8月2日,海湾战争爆发,施瓦茨科普夫很快就制定出了遏制伊拉克进入沙特阿拉伯的“90—1002”作战计划。他认为,伊拉克的实力在于规模庞大的地面部队和化学武器,而海空力量均不成威胁,装备精良,拥有制海、制空及制电磁权的美军,可以首先通过空中、海上的强大火力摧毁伊拉克的防御体系。施瓦茨科普夫任美军海湾部队总司令、多国部队总司令后,仅用三个月时间即将包括海、陆、空在内,装备有现代高科技兵器的50余万大军有条不紊地部署在海湾地区。
在5个半月的紧张军事对峙和外交较量后,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作战行动,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当时联合国通过了允许1月15日之后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从海、空同时发动空袭所要求的气象条件考虑,“无月之夜”和“涨潮之夜”最为有利,而在1月15日以后可供选择的只有三段时间:1月17日一20日,2月16日一18日,3月17—19日。一般人认为,第一段时间太仓促,第三阶段时间又正值穆斯林斋月期间,以后天气转热,风沙增多,只有第二段时间最理想。然而,施瓦茨科普夫却选择了1月17日,完全出乎伊军的意料。 因此,当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空袭时,巴格达市仍灯火通明,40分钟后才实行灯火管制。伊军的飞机尚未起飞,便被炸毁在机场;伊军的地空导弹也没有发挥作用,只有一些高炮和高射机枪实施了对空射击。这次空袭使伊拉克遭受重大损失。多国部队对伊军的地面作战,也只用了几天时间。一开始,施瓦茨科普夫有意造成从其左翼直接进入科威特的声势,而指挥部队从右翼攻击,包围了在科威特的伊军。
在施瓦茨科普夫的组织指挥下,经过1个多月的战略轰炸和100个小时的地面进攻作战,多国部队以极小的代价,歼灭伊军数十个师,将伊军赶出科威特,使美国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胜利。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加作战行动的军兵种之多,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之高,组织协同之复杂,均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之最。仅美军参加空袭的机种就有30多个。施瓦茨科普夫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军事行动,实施了成功的组织指挥,开高技术条件下指挥多国部队协同作战之先河。
海湾战争结束后,施瓦茨科普夫被欢呼为民族英雄。同年晚些时候他退出现役,定居于风景秀美的佛罗里达海滨,与家人一起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
1.《施瓦兹,沙漠雄师---------施瓦茨科普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施瓦兹,沙漠雄师---------施瓦茨科普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91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