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句我说:各派训练时不要看千姿百态,一旦投入格斗,立刻就没有那么有型了。什么八极拳型意拳大成拳少林拳八卦拳,都是快一拳,“天下武术代笔师”。
各家各派又不光“格斗形态”大体相似,在功力、即格斗素质训练上,也尽有相通之处。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练过轨迹拳和禅道(残道)的小伙子,起初他是瞅我这套方法新鲜,一块玩了几次,他决定留下来。练了两个月我都没给他改变拳术姿势,只是让他按照我的方法——用拳靶和对抗两种方式,来强化拳腿速度、神经反应、拳腿连接能力和对实战距离的把握,再有就是用这两种方式纠正一些技术细节。最近,我又用我的方法给他强化腰腹背和腿部的力量。
这件事——用八极拳的功力训练来提高轨迹拳和禅道的格斗素质,说明拳术的功力训练彼此相通——我不给小伙子改变拳式,也有向他证明这一点的意思。
不同的拳术为什么会相通,道理我以前讲过,像拳腿身步的速度、力度、神经反应、灵敏性、协调性、防守转攻击的能力、拳腿连接能力、实战距离与时机的把握等等,任何一门拳术都离不开的。就是说,对八极拳有用的格斗素质,换到形意、大成、八卦、轨迹、禅道里,同样能提高它们的格斗能力,反过来也一样。我一个学生以前跟姚承荣、李洪喜练过大成拳,他说姚承荣那里也练变速跑,李洪喜本人备有一对大号的哑铃。倘若一个练过变速跑和大号哑铃的人转练八极拳,他就算有一些功力基础。类似的事还出现在我一位练形意、大成的朋友身上,有一次我们俩聊八极拳“为提高启动速度怎么练腿劲”的问题,当时我跟他说:“我一看形意拳的练法,就知道形意准得有专门练后腿蹬劲的方法,不信去问你老师。”有必要强调一句,我说的专门练法,可不是指三体式什么的,我指的是某些人眼里的“低档次”的外功练法。我这朋友回去一问,果不其然,形意拳确实要专门练后腿蹬劲,方法跟八极、少林大同小异,也跟现代体育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
换从另一角度说,既然凡格斗都是拳打脚踢的勾当,而人又没有两样的人体构造和生理功能,那么用来格斗的拳术,怎么会不需要共同的素质呢?谁又长着铜头铁臂、三条腿了?
我倒不反对格斗素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我只是反感某些人拿大家当傻子,神吹一些没在打斗中证实的玄虚练法,我一贯认为,你说的东西必须是你本人已经练出来的(韩某没练出来的东西绝不在这忽悠大伙),武术和踢球、烹饪一样属于身证体认的技术,如同上场都不知道把球往哪传的人不可能懂足球,一动手就眼花手乱脚绊蒜的人,他决不可能懂武术——武术是格斗术,不擅格斗的人就不懂武术,而一个不懂武术的人,他嘴里的武术怎么可信呢?假如外行能说出真东西,我们就可以跟金庸古龙和武侠片导演练功夫了。
凡不懂武术的人描绘出的武术都浪漫美丽,就像已故作家王小波的那句妙论:“一个人写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这样浪漫。”这事也不难理解,外行肚子里没真货,不用浪漫玄虚撑架子,他就没的可说。“浪漫武术”比练武术容易多了,就是拿哲理碎片、玄奥文字在那忽悠?哪位先生要是肯出钱,我能把八极拳写得比太极拳还深奥、还完美无缺、还登峰造极,不就是抄书吗?我现在就抄两段——遗憾不是美化的,是赵道新老爷子的话,一段是“我们武术中的那些来自古东方哲学和初等物理教程的只言片语已经‘精深’得不食人间烟火了。”再一段为“内家、外家来源于尚武的书生为抬高身价而妙笔生花。”
为抬高身价而妙笔生花的另一种人是骗子,骗子跟外行的区别在,有些骗子明白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但他们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要不怎么叫骗子呢,明明是一瓶低价散酒,他们换个标签当“五粮液”卖。本来一年才能练出来的功夫,他们吹嘘一个礼拜就能速成。不仅神速,还能练出切金断铁手、金刚不坏身。这么神的拳,当然不能说自家的练法跟大家一样,一样了怎么诱惑人呢?
我这人比较笨,在笨人眼里,天下的武功,从动作到功力训练,大家千山万水紧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堂兄弟就是姑表亲,血缘远一点的上溯五百年也曾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当然,我说的是有价值的功力训练。
效 果 是评 判拳 术好 坏的 唯一 标准
在我看来,想提高格斗能力的人,他重要的不是看哪家拳论吹得邪乎,重要的是看效果,看你练了能不能打人——先别提练成高手,那是以后的事,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高手往往是一辈子难圆的梦,练武术跟踢足球一个道理,高手、球星永远只属于少数人。
我一贯主张由效果给拳术(训练方法)打分。我不但爱把训练方法分为“无效的”和“有效的”两种,我还常常把下面这几句话——“即便是有效的方法,还要看它的效果是属于低效的、高效的、还是中效的”挂在嘴头。
我为什么如此强调效果呢?一是,大家练拳本是为了格斗,如果不看效果,不管练了能不能打,大家干嘛在这事上花钱耗精力呢?二是,如果不问效果,大家就没办法判断自己练得对不对,拳术的名称不是方法正确的保证,譬如同样都顶着八极(大成、形意)的名儿,练法却一家一样,你怎么判断好坏?看拳论吗?拳论是最不可信的东西,一万个人里也不见得有一个是看了拳论练出来的,已故的王选杰先生说:“少看拳论多练拳”这句话说到家了。同样不可信的东西还有诸如武林掌故、说手拆招、老师的名气实力等等,这些都是靠不住的,跟你的关系不大,跟你有关系、决定你未来功夫的只有训练方法——因为你不管跟谁练、练的什么拳,你练的都是他的训练方法。而训练方法的好坏,在你还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的前提下,除了看效果,没有其它判断标准。
“以效果论好坏”绝不是个小问题,因为无效的训练在武林已经泛滥成灾,武林里令人希奇的已不是“谁谁又白练了、又瞎折腾一场”,而是“某某这回练出来了,他见拳头不慌,能打了”,这种事才难得一见,一千个爱好者里难有一个。不信你就去试。
无效的拳术训练当然离它越远越好。此外,鉴于大家都没有时间“十年磨一剑”,效率也该是我们考虑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即便是有效的拳术训练法,我们仍需思量,他这有效的方法,是高效的、中效的、还是低效的。举例来说,同样是为达到60分的格斗能力,有的训练法需要练五年、每天练三个小时才能达成;有的方法要练三年、每天练两个小时;再一种方法是,练一年、每天练一个半小时即可达成。
如果让大家来给这三种训练法打分,不言而喻,“练五年每天三小时的”为低效;“练三年每天两小时的”是中效;“练一年每天一个半小时的”属于高效。
有必要强调一下,我说的低、中、高三种效果之分,是针对普通人而言,天才不计其内。因为像尚云祥、吴秀峰这样的武功天才,都禀赋异常,他们每天两小时、三年练出来的效果,普通人可能每天三小时、练五年也达不到。现在有很多人总想知道:李存义是用什么方法练出来的?李书文到底都练些什么?实话说,拿大师的方法给大家开开窍可以,照猫画虎全盘搬到自己身上绝对死路一条,你不是李书文、尚云祥,你就别模仿他们,大师的方法跟你没有关系,大师是“修”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虽然大师也必须刻苦训练)。
普通人要遵循普遍有效的练法,普遍有效的练法尤其是“中效”和“高效”这两种,有一些明显的标志供我们分辨,什么标志?(一)经过一至几个月的基础训练后即开始对抗练习;(二)对抗训练经常搞,有分门别类的各种方法;(三)重视功力也即身体素质训练;(四)强调训练的高强度和高密度,拒绝心不跳肉不酸的低强度单操——初练除外;(五)拳术动作要打、练同一,不能两分家,打是打、练是练,必须是对抗中怎么打、单人时就怎么练。
这五项内容全部具有、无一遗漏的拳术,你就练下去,只要你胆量心理身体不是太差劲,每天一、两小时,坚持一、两年,必会见着效果,让你再不把动手当难事。
要想进一步提速,活儿就更细了,不光上述的五项内容必须保证,而且要制订一份详细的训练表,列出每周对抗几次、单人练习几次、功力训练几次、速度和力量和灵敏训练谁先谁后、所有的训练各安排多长时间------等等细节不胜枚举。如果你觉得这份训练计划太细了,那么我告诉你,这张训练表还不是一劳永逸的,要经常进行调整,下个月跟这个月练的就可能不一样,不仅如此,张三李四王五,由于各人条件不同,他们的训练计划还有重合有参差,各有侧重。一个任什么没练过的人,当然不能跟田径运动员出身的人照搬同一套方法。
训练不做到细而又细,效果必打折扣。考虑到若想让你老师每天盯着你、随时根据你的进展调整训练、而且一搞就是一年,则你老师要的价钱低不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只把握上述五项内容就行了,多花点时间就多花点的吧,总比练三年学不会打人强。
用 对 抗训 练提 高功 力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对抗训练狂”,其实不仅我如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抗训练,譬如前些日子舒红云就在电话里跟我说,他那里也是每星期都搞对抗,与我不谋而合。此外,舒红云与我不谋而合的还有,他也重视功力。
细说起来,对抗训练在我手上,是具有多项用途的,比如说,用对抗来增强功力。有的人一提功力,总想到“力量”上,其实力量尽管属于功力中最大的一项,毕竟不是功力的全部,其它如速度、灵敏也都是功力的一部分。“速度”简单地说,就包括拳腿身法步法的速度、格斗中的反应速度、由守转攻的速度、拳腿连接的速度等等,这些速度,可以在空练的状态下提高、也可以借用更有效的拳脚靶来提高,但是要想练出“实战中的速度”,该在空练及拳脚靶的基础上,增添对抗的方法。
用对抗来强化速度,有一套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最简单也是最初级的,比如你拿拳头打移动的同伴,同伴不还手,任凭你打,单从提高拳速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与打活靶功效差不多,区别在,打活人更有实战感,毕竟实战你是跟人打不是跟靶打,还有,打活人时,同伴的脸胸腹裆肋等等都在人体真实的部位上,不象晃动靶,靶晃动的位置根本不是脸胸腹裆肋所应该在的位置。这个最初级的方法熟练后,接下来可增加难度,同伴在原先只做晃动躲闪的基础上,添加格挡动作,这样一来,不用说,对你出拳的速度要求更高(包括减少预兆),同伴要格挡嘛。
又由于格挡,你拳头落点的准确性,也不象原先那么容易了。之后继续增加难度,躲闪格挡的同伴时不时也打你两下,这时不光逼得你必须出拳快、预兆小、时机与距离的选择要恰当,而且随着同伴的还击,训练出现本质的变化——因为原先的难度不管有多大,你本人毕竟没有危险,但现在同伴开始打你了,顷刻使训练向实战方向转化。这种在挨打刺激下练出的拳速,更具有实战中对拳速的要求。因为我发现,一些在打靶时拳速不错的人,一旦投入到真正的对抗,原先的拳速荡然无存,原先的拳架七扭八歪,原先的步法开始拌蒜,原先的距离感在丢失(拳头往往离同伴半尺远)。换句话说,在挨打刺激下练出的拳速,才是真正的拳速,才是能用于实战的拳速——当然对抗难度必须继续增加,训练的执行也更加复杂,在此不一一详述了。
另外,想来大家已经看出,这样的训练,练的不仅仅是你,连同伴也练了,你同伴的灵敏反应、躲闪技术、躲后还击及对攻击的适应性等等一系列能力,都多少得到些锻炼。当然这只是开头几个步骤,更复杂的东西,远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
1.《五百钱的功夫怎么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五百钱的功夫怎么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8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