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申良兄弟的邀请时,对年末进行的这次讲座的期待还是有些期待的。与专业体育大学不同,综合大学的学生对武艺的理解和认识似乎更容易让我敞开心扉。和他们一起在“美丽的星光下”聊天,激情,或吟诵,或诗意,总是像申良兄弟说的那样。
于是便在结束了寒风中的“梦回大汉”纪录片之后登上了赴上海的最后一趟航班。凌晨时分,在上海滩的夜色中走出浦东机场,独自拉着行李箱,站立在路边守候出租车,不想在这个时间麻烦上海的兄弟们来接机,突然在一个闪过的烟头红亮里喜欢这孑然的感觉,风中的守候,独自的出行,热热的期盼,动情的分享。而在风中的一路,寂静的夜上海之中,一路相伴的却是申亮兄弟的微信,那细腻而暖心的关切、呵护,并反复说他会一直开机,直到我入住酒店。而当两点抵达上海大学的“乐乎酒店”的时候,在打开微信准备告知兄弟的时候却犹豫了,停止了,不忍打扰或许已经入睡的兄弟,就这样一路的守候和温润,从古城登机的前夕到落地后的每一个瞬间。便是冲着如此深情和兄弟的情谊,也应该在一身的疲惫中穿越古城的寒风赶往上海滩的凌晨。
申亮对于此次讲座安排的很充分,分为两场,上午的是面向体育学院的学生,晚上的则是面向全校的学生,自认在侧重点上还是有区别的。故而,把上午的讲座命名为“武学之真意”,阐释自己对于武艺的体悟,注重于武艺之“求真”。之所以确定这个题目,主要是能够让具有一定基础的习武者能够透过诸多武术的形态或拳种来品读武学的一种“真意”,正是因为这种令人一生神往不已的“真意”才能使人醉心于武学而痴心不改。“真意”或出自俞大猷,应该是在他夜访少林时所言,我想当时的几位武学大家对于武艺的认知一定是卓然超群的,因为他们在游历和战争中不断修正、凝练自己的武艺体系,滤去了那个时代的浮躁与虚华,留下的是他们在武艺上过人的实践与探索,更有那传递千年的“真意”,便是如佛家之“不可说”,亦如吴殳之“此处有口授”。那么后世的武术在演进中真假、虚实、里外等便有了千差万别和鱼龙混杂,而唯有对于“真意”的追求才足以吸引那些痴心而行的孤者,把所有的孤然与高傲还有风骨都写在武艺之中,在数百年之后依然熠熠闪光,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匆匆三个多小时的入睡,却在5点多的时分起来,一如地打坐和抻筋,打开窗帘,地上湿漉漉一片,上海的这个季节落雨了,一丝寒意,一丝朦胧,还有空中飞舞摇曳的银杏叶,一窗之视野,难以窥得这上海大学的宏大,还是有待于兄弟择时带我在这校园里匆匆而过。七点,春毅兄弟已在楼下等候,一起用早餐。差不多十年没有见面了,博士同窗,他留在了上海,我回到了陕西,彼此相望关注于江湖,感叹“跨界”之辛劳与甜蜜,聆听他把武艺和“故事”融合的“功夫情景剧”,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7:50,赶到教室,准备今天的第一课。
申亮主持,介绍我的故事,图文并茂,让我有一种力量在弥漫,觉得尽管有些疲惫和昏沉,但还是要把这上海的第一课“演好”,用尽我的才情,于是便从十年前我与上海的“相遇”开始,讲述我和上海的“别离”,那“泪洒上海滩”的过往,回到人生、文学和武艺的“真意”追寻,直入主题。90分钟的内容,以武学之“真意”入手,和学子们分享武艺在招法、兵器和劲力上的“真意”探寻与固守,讲述自己在大漠和胡杨还有雪中“演武”的场景,展望那与古人和先贤“神意相通”的片刻,用诗歌和散文来再现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真意”。在“真意”的旅途中,守的是一颗浪漫、天真、纯净而孤然的心,如李震那自诩为“守艺人”的执拗,石迦说他的爷爷石鲁,“一生的孤独都写在画里”,便是“真意”最好的表达。
掌声中结束讲课,意犹未尽。
申亮和春毅说我的课更像文学和诗歌,如是,最是心仪的一种表达。讲课,便是最为“走心”和“入戏”的表演,情景相融,90分钟,“感觉被掏空”一般的疲惫和酣然。
午间,和兄弟们一起相约“羊蝎子”,一壶老酒,一锅羊肉,热血武艺,西北风云,悉数分享。难得,感念,他们对于武艺如此执着而深情,感动了千里而来的我,让我无法拒绝任何突如其来的相和邀请。正如我早上的课堂所言,武艺,“让爱做主”,爱到极致便是平淡,便是无言,便是极简,甚至孤然无声”。
晚上还有一场大家期待的演讲——走进中国武术的历史时空。申亮说,那是马哥的拿手和专场,一定是最精彩的分享和呈现。
更为动情,更为疯魔,在上海的冬日,在一段感动自己的路途中。
1.《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看这里!上海大学:开讲第一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看这里!上海大学:开讲第一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94007.html